来自 娱乐 2020-02-06 13:07 的文章

电影《误杀》:父母错误的教养方式,会毁孩子

前不久的热播电影《误杀》,堪称惊艳,上映首周末就斩获了2.2亿的票房,成为贺岁档黑马。

妈队当时也去影院看了,但看完后却觉得百感交集,内心十分沉重和压抑。

电影讲述了李维杰(肖央饰)在大女儿平平和妻子阿玉“误杀”了警察局局长儿子之后,用电影里学来的反侦察手法和警察斗智斗勇,最后带着一家人瞒天过海的故事。

演员演技精湛,电影情节曲折,节奏紧凑,不少网友都对影片有着极高的评价,称这是最优秀的国产悬疑片之一。

但换个角度品味会发现,与其说是一部反映救赎的悬疑片,它更是一部家庭教育片。

一个被伤害的女孩,一个被误杀的男孩,一个平凡的父亲,一桩意外的“误杀”……这个曲折的故事后面,暗藏着的是缺位的父母和畸形的家庭教育!

法国教育家卢梭曾说:你知道运用什么方法,一定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 这个方法就是对他百依百顺。

电影里,拉韫(陈冲饰)的儿子素察正是如此。

拉韫是警察局局长,冷酷犀利,侦查破案能力高超。同时,她也是一位无底限宠溺儿子的母亲。

素察与人打架,几乎戳瞎别人的双眼,拉韫一句重话都舍不得说,只顾心疼儿子的手有没有受伤。

当被打者父亲告到警察局时,拉韫利用职权,让手下威逼利诱,用六千块钱强行打发。

对孩子而言,这样做到极致的包容和保护,是所谓的“爱”吗?显然不是。

拉韫的包庇纵容,让素察变得无法无天,作恶无下限。

他在夏令营上看上了平平,于是哄骗她喝酒,迷奸了对方还拍下视频,随后又以视频要挟平平与他再次发生关系。

在被平平母亲发现后,素察也没有丝毫害怕和后悔,反而殴打母女俩,甚至还扬言:不如你代替女儿,一起伺候。

最后,在生死搏斗间素察被平平误杀,活活埋进了旧坟里。

素察的结局让人不胜唏嘘,但跳出来想想,拉韫这个角色也是很多父母的缩影。

生活中不乏有这样的父母, 一昧地溺爱孩子,舍不得用一点规则和是非去约束他,让他受一点点苦。

殊不知这只会让孩子觉得做错什么都没关系,行为越来越出格。

我曾在网上看过一个视频,一名12岁的男孩不小心打坏了饭店里的东西,一旁的妈妈只是神色平常地说了他两句。

男孩心生不悦,竟当场起身两只手紧紧掐住妈妈的脖子,扬言要“杀死她”。

当时旁人都在指责这个孩子,然而仔细想想,孩子如此任性、放肆的行为,真的是凭空产生的吗?恐怕不是。

果然,后来男孩的家人说,是因为从小到大都太娇宠他了,以至于他越来越不服管教,行为越发嚣张跋扈。

孩子就在我们眼皮底下,如果我们身为父母的放纵舍不得教育,那无异于把孩子往火坑里推!

因为初时他可能只是做些欺凌破坏的小恶,后来就可能做出偷盗杀人的大恶了。

此外,被同学诱奸拍照最后失手杀人的女孩平平,无疑是剧中最大的受害者,但在她一步步走向深渊的过程中,她的父母是不是就没有任何责任呢?

不!正如雪崩的时候,没有一片雪花是无辜的。

如果从夏令营回来后,平平曾第一时间与父母沟通;如果发现女儿异常,李维杰和阿玉能关心和追问……后续的一切可能都不会发生。

假设终归是被理想化的,剧情的走向才是残酷而又更真实合理的。

在“夏令营事件”发生后,平平宁愿藏着掖着,也不愿向父母寻求帮助;而察觉到女儿有异样的李维杰,也没有再追问下去。

因为李维杰和女儿向来缺乏良好的沟通,长久以来的“陌生感”像一道看不见的墙,横亘在父女之间,让他们无法走近彼此。

电影的末尾,李维杰自首后被警察带走,在警车上他看着追出来的平平,内心有这样一段独白:

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你习惯一回家就关上房门,不愿意跟我多待一会儿,多说一句话;


我很迷茫,也很苦恼,作为一个父亲,我竟然不知道该怎么和女儿沟通;


我多希望你像小时候一样信任我、依赖我,没想到最后是通过这样一件事找回信任和依靠……

李维杰与无数个对进入青春期的孩子感到束手无策的父亲一样,不知道怎样面对疏远自己、并且叛逆的女儿。

妈队也经常收到一些家长的留言,抱怨孩子跟自己话越来越少,什么事都不肯跟自己说。

但在苛责孩子的同时,我们自己是否有反省过:

我们有时常关心了解孩子的近况吗?

孩子不听话时,我们是和孩子好好说呢?还是粗暴地责骂孩子?

我们有让孩子感受到父母是值得他信赖的吗?

当然,妈队也明白,为人父母很难做到完全与他们平等友好交流,百分之百了解他们。

但我们是否想过,对于年幼脆弱的孩子而言,我们缺失的沟通和耐心,会让他们需要承受多大的心理无助?

其实,要跟孩子们做到良好的亲子沟通并不难,只要我们明白一个原则:大多数时候,孩子最需要的不是“被劝阻”和“听道理”,而是“被理解”。

只要我们能放下“高高在上”的家长姿态,学会耐心倾听,给孩子积极的反馈,让他明白父母接受到了他的感受,并且愿意和他一起面对。

慢慢地,孩子就会建立起一个信念:父母是最值得他们信任的坚强后盾,可以陪他克服一切困难。

都说家长的一言一行都是对孩子的言传身教,影片对这一点的描写也是十分深刻。

素察生活在一个体面的高知家庭,照理说应该能成长为举止得体、懂得尊重他人的绅士才对,可怎会做出强奸这样的恶毒之事?

其实,从他的父母身上我们也不难找到答案。

素察的母亲身为警察,却时常触碰法律的底线,她多次为了破案制造伪证。

在儿子失踪后,她滥用职权,在没有证据的情况下抓捕了李维杰一家,甚至以「把偷拍视频发到网上去」作为要挟,想逼迫平平说出真相。

可以说,这是一个为了达到目的可以不折手段的人。

同样,素察的父亲都彭也没好到哪去。

面对镜头,他是谦逊有礼、受人爱戴的市长候选人。

关起门来,他就因儿子伤人闹事影响自己的风评而忿恨,抡起巴掌就甩了儿子一个耳光。

他一心只想往上爬,即使在儿子失踪之后,他打给妻子的第一个电话,也是在告诫她:低调一点,不要影响接下来的选举。

恃强凌弱、不可一世、目无法纪……素察哪一样不是从父母那里学来的呢?

都说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在孩子身上得到重现,这样的教育观点也在李维杰一家身上得到印证。

电影的开头,李维杰曾答应5岁的小女儿安安,考试考一百分就给她买一个口琴。

在误杀事件发生后,为了逃脱罪名,李维杰对母女三人进行演习审讯,给每一个人准备好应对警察的口供。

懵懂的安安总是睁着大眼睛依靠在爸爸身旁,看着爸爸捏造供词,跟着妈妈和姐姐练习说谎,接受着周围发生的这一切。

她记住了爸爸交代的每一句话,面对警察的审问竟毫无破绽。

当所有人都感叹安全落幕,这一家人总算能过上平静的生活时。电影的最后,阿玉把安安考了一百分的卷子交给李维杰,要他给女儿兑现买口琴的承诺。

李维杰盯着试卷发呆,原来那100分是用涂改液改过的70分......

那一刻,他知道:即使他骗过了所有人,却骗不了5岁的女儿。

他用行动保护了家人,也给孩子上了一课:说谎可以得到嘉奖。

这也是推动李维杰最终选择自首的一个重要因素:父母身行一例,对孩子来说胜似千言,他希望能成为女儿的好榜样。

所以说,我们千万不要小看孩子的模仿能力,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一项技能的掌握,以至于行为品格的好坏,都是在模仿我们中渐渐形成的。

电影的结局,是一个家庭永远失去了儿子,而另一个家庭将终生生活在这件事的阴影中。

同样看过这部电影的朋友跟我感慨:我们只是普通的父母,真不知道我们要变得多牛逼,才能保护好教育好我们的孩子,让他们好好长大?

看完这句话,我再转头看看自己两个熟睡的孩子,禁不住眼眶泛红。

我也不知道自己是否已经是个足够强大的母亲,只是我一直坚信一个道理:也许父母无法决定孩子在一条路上走多远,却能影响孩子走上哪条路。

我会努力做好自己,给孩子们树立榜样。同时我也相信,只要原生家庭能给孩子足够关爱与陪伴,我们的孩子一定不会成为冷血残暴的素察和可怜无助的平平。

但愿在我们的呵护和养育下,每个孩子能成长成美好的模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