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06 13:06 的文章

大明风华:朱棣死后朴妃、安贵妃去哪儿了?朱


《大明风华》中,朴妃、安贵妃虽然由当红小花孙骁骁、赵韩樱子出演,但碍于剧情讲述的乃是汤唯饰演的女主孙若微一生履历的故事,因此在剧中作为朱棣妃嫔的二人,也便戏份不多,更甚者在朴妃被胡善祥利用之后,朴妃、安贵妃便消失了。

虽然镜头不多,但二人演技却也颇为出彩,既有孙骁骁饰演的朴妃的纯真善良,又有赵韩樱子饰演的安贵妃的深宫闺阁无助,那么我们不禁要问,朴妃、安贵妃最后去哪儿了呢?


其实,按照剧情而言,二人的结局在最近播出的剧集之中,已经十分明了。

第三十三集中,朱棣第五次北伐,却为马哈木所领导的瓦剌、鞑靼、兀良哈三部所阻,最终在退守至榆木川时病亡,年六十五岁。此后朱瞻基、杨士奇矫诏,朱高炽登基;而作为手握大权的汉王朱高煦、赵王朱高燧则咄咄逼人,誓要问出朱棣死时所说之话。


但父亲亡故,到底是要治丧。于是,在明仁宗朱高炽的带领下众位藩王、群臣守陵七日。在守陵之时,太子朱瞻基对于咄咄逼人的两位叔叔朱高煦、朱高燧动了杀人之心,却为父亲朱高炽所阻。

镜头切换之间,我们看到了大堂正中放置的朱棣棺椁,但在朱棣棺椁两侧却也有几个小 盒。那么这几个小盒,又是何物呢?想必大家也已经猜到——它们就是盛敛权妃、安贵妃们的棺椁,没错她们都被殉葬了,因为大明王朝实行的是人殉葬制,凡后宫之中无所出者,皆以为殉。



这一点上,要归咎于朱元璋。虽然在历史上对于朱元璋建立明王朝,有“得国之正,无出其右者”的说法,但为了标榜自己“受命于天”的正朔出处,朱元璋对于被自己打败的元王朝还是奉为正统,实行“元规明随”的做法。

对于少数民族出身的蒙古人以及其建立的元王朝,人殉制度可谓是比比皆是。不仅仅大汉、皇帝去世,要殉葬,成吉思汗去世后,便挑选四十余名女子,活活殉葬;就连下层的蒙古官员、地主也都有人殉的传统。

而朱元璋对于元朝的这个惨绝人寰的制度,也承袭了下来。这里面当然也有着“打败恶龙,而成为恶龙”的阶级跳跃带来的优越感。在洪武三十一年,朱元璋去世时便“伺寝宫人尽数殉葬”,因此而亡者,多达30余人。


1422年,朱棣死时根据《李朝实录》记载:帝之崩,宫人殉葬者三十余人。当死之日,皆饷于庭,饷撤,俱引升堂,哭声震殿阁。堂上置大小床,使立其上,挂绳圈于其上,以头纳入其中,遂去其床,皆雉经而死。

这三十余被殉葬的宫女、妃嫔,先是在大殿外用食,随后便个个被上吊而亡。而在随后的记载中,更是有两个朝鲜妃嫔,乞求能够回到家乡。但面对她们的苦苦哀求,虽然号称仁君、仁慈的明仁宗朱高炽到底还是不为所动。于是,在一声声的“娘,吾去!”中,这群年轻的女子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这种残忍的制度,在明仁宗病逝时继续实施,仁宗去世后,淑妃、郭妃等5人被殉葬。明宣宗朱瞻基去世后,又继续“发扬光大”;虽然号称明君,但扔然有10人“殉节从葬”,这其中还包括了刚刚入宫不久、宣宗十分喜爱的妃子。

这种惨绝人寰的制度又何时为终的呢?或许会令众人不解,就是酿就了土木堡之变的明英宗朱祁镇下诏废止。


在其即位后,有其母孙太后(也就是孙若微),更有张太后(朱高炽妻子张妍)辅助;朝堂之上又有杨荣、杨士奇、杨溥等贤臣,但及至年长,三杨病笃、张太后薨逝,他还是在王振的怂恿之下,果断的点齐五十万大军意欲效法明太宗朱棣故事,可不成志大才疏的他五十万大军损失殆尽,66位武将勋臣以身殉国,自己也为也先俘虏。

大明亡国不远矣!幸而天可怜见,巍巍汉家河山,还有于谦于少保力挽狂澜。最终,北京保卫战胜利,朱祁钰称帝,是为明代宗。没有了利用价值的明英宗,随即被放归,但皇帝之位到底诱人,堂弟朱祁钰又怎肯退位,反倒是将他尊为太上皇,幽禁宫闱。


事实上此时的宫中,他的发妻钱氏,为祈求他平安哭瞎了眼睛,更是跪的腿残。我们要说的一点是,虽然不是明君,但他却是好丈夫,在夺门之变重新复位之后,钱氏又为皇后。弥留之际,想到没有子嗣所出的妻子,有可能会被殉葬,他心下不忍,才有了那句“用人殉葬,吾不忍也,此事宜自我止,后世勿复为。”的废除殉葬制的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