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06 00:50 的文章

资本和艺术的碰撞,张艺谋与张伟平相爱相杀,

张艺谋是我国著名导演,创作了不少口碑佳作,他所挑中的女演员甚至有一个代名词叫"谋女郎",可见他的名气之大,眼光之高了。

近十年他的创作多了不少的商业元素,这是因为他与张伟平的合作让他对影片的效果做了不少的让步。那么他们究竟是何关系呢?

1.张伟平的出现拯救了一部佳作

1980年,张艺谋作为艺术创作者,为当时的中国观众创作了不少质量过硬的作品,甚至国外的观众都为他叫好。

但到了90年代,时代变了,电影领域的创作不再那么自由,并且还少了许多的投资者。

那时候他正在筹划拍摄《有话好好说》,还在统筹阶段就发生了一个糟糕的事情,那就是投资人撤资了。

没有了钱,该怎么拍电影,这对一个导演来说是晴天霹雳,就在这个时候张伟平出现了。

他是个大老板,靠着做食品和医药用品发家,后来赚钱了就四处投资房地产。虽然比张艺谋还小7岁,但肯定是不缺钱的。

在听说了这部电影因为没人投资而无法继续拍摄后,他对投资电影产生了兴趣。

得知这部电影需要2600万投资后,还对张艺谋说:钱是最好解决的事情,才2600万而已,又不是两个亿,马上就可以挪给你,这部电影一定能顺利拍摄。

张艺谋虽然很开心,但觉得2600万不是个小数字,还是问了他要不要看看剧本,结果他一口拒绝了,说相信张艺谋的水平。

没想到的是,这部电影因为缺少宣传,这次的合作只赚了800万,连投资都收不回来,直接亏损了。

面对这样的结果,张艺谋表示很惭愧,但张伟平不介意,还安慰他从头再来。

这个时候的张伟平是"救世主",他的挽救了一部要夭折的电影,那时候他们两人的情谊是纯粹的,商人欣赏导演的创作能力,而导演感激他的及时相助。

朋友之间就要这样,不求锦上添花,但求雪中送炭。这就是张伟平和张艺谋的情谊

2.拍电影是为了什么

1997年,这对好兄弟成立了电影公司。接下来拍摄了多部电影,都得到了国内外不少奖项,电影的时代开启了。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张艺谋这样告诉记者,他进行艺术创作不是为了赚钱,而是为了满足自己,一部电影只要不让投资人亏本就已经足够了。

这从正面证明了,他拍电影的理念是为了艺术创作,所呈现的都很有深意,但矛盾就从中而来。

观众的想要的不是到电影院看一部看不懂的电影,而是想在休息的时候看点轻松的放松一下自己。所以马上负面评论就淹没了他。

毫无疑问,这次是他改变自己创作方向的一个路口,往左走是原先的道路,只要满足自己的理念就好了,往右走是迎合观众。

张伟平也说:第一部第二部不赚钱我没有说什么,第三部他改变了,意识到不行了。因为这是很现实的问题,观众不买账。

电影来自于艺术本是没错,但电影中过多的脱离群众题材容易让观众没有共鸣感,多些柴米油盐或迎合观众审美,也是个改良电影的不错选择。

3.资本开始运作

《英雄》是开启票房大片的里程碑。所耗费的资金也是以前从来没有过的,光是预算就有3000万美元,而不是人民币,是当时业界认可的大制作。

其中场景和特效更是被赞叹不逊色于美国大片,是一场视觉盛宴。

为了保证这次的票房能让公司满意,这部电影保密工作做的很好,在首映当天才送到全国各大电影院,还签了保底合同,保证了有至少6000万的票房。

再经过一系列的宣传,他们兄弟俩对这部电影充满了自信,面对采访,他表示这部电影票房绝对会令人惊喜的大跌眼镜。

确实这部电影给观众带来了极高的体验,最终获得了2.5亿的票房。这让他们更有信心继续拍摄了《十面埋伏》,结果收到了不少的差评,但是因为前部电影的影响,这部电影还是拿下了1.5亿票房。

张伟平还是最擅长商人的手段,他不否认这次是他炒作过度了,观众们发现电影和炒作内容根本不同,当然感受到欺骗而给出差评。

在我看来,从这部电影开始他们之间似乎陷入了资本当中,张伟平不再是刚刚投资电影那个纯粹的商人,他是个脑中充满利益计算的商业大亨。

当艺术创作适当迎合观众是好事,但掺入太多的商业因素后,观众只感受到愤怒。

4.两人关系开始破裂

2006年,《满城尽带黄金甲》开始拍摄了,这部电影中《菊花台》和周天王的出现给观众带来了深刻的印象,可是很少知道,周天王其实是张伟平带进电影里的商业元素。

当他看到这个剧本和选角的时候,觉得实在是太"老土"了,巩俐和周润发搭档,怎么看怎么土,虽然保证了电影质量,但谁来保证票房呢?

于是他强势让周杰伦参与了这部电影。他也在采访中承认道他干预了这部剧本的创作。

这个改动还算合理,结果到了2009年,他居然让小沈阳来出演《三枪拍案惊奇》。

悬疑的题材,再加上春晚爆火的小品演员,怎么看怎么奇怪,这让张艺谋措手不及。

就算这样,他还是忍了,硬着头皮拍完了。结果只得到了2.6亿票房。

在接受采访的时候,他坦白地说出了自己的感受:感觉自己拍的不是电影了,是商业。

后来两人关系破裂,与张伟平干涉电影创作不无关系。

艺术与资本要找到平衡是很不容易的,但投资者并不是专业的创作人员,如果只从商业的眼光来看待电影,那么也不需要那么多导演来指导如何拍电影了,直接请一大堆明星来吸引观众不就好了?

所以电影是一个导演的底线,可以加入商业元素,但干涉电影创作是大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