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06 00:49 的文章

从《大染坊》看“穷寇莫追”对于商业竞争的重

由陈杰的小说《乱世奇商》所改编而来的电视剧《大染坊》,在我国的电视剧好评榜里依然居高不下。

陈杰何许人也?爷爷陈立庭,民国时在济南制锦市街开染坊,张之洞为陈杰的太姥爷,可谓家境殷实,家学深厚。

剧中人物陈寿亭,或许里面包含着陈立庭的影子,也有在那个时代的染织业里的各位民族英雄和传奇人物的影子,在陈寿亭这个饱满的人物角色塑造里,是那个时代的一个缩影和英雄们性格的融合。

陈杰为我们带来了一位可歌可敬的一代商业传奇人物 ,我们在他身上看到了太多的闪光点,剧里的那些经典台词,便是在时隔17年后再来看,也依然不过时且非常有道理。

对于成名以后的陈杰,他是低调且有着自己的一套做人准则,他说:

“我非常害怕出名,也非常害怕见人。一个作家,或一个写家,偶尔写了一本破书,不知道怎么着了,就满世界扬泛,贫薄。那没有意义。我就想平平淡淡。你跑出来,弄的满世界都认识你,又有什么意思?认识你又怎么样呢?没有意义的虚荣。你到了50岁你就明白我说的这个道理。你要是有我这种经历,通过个人拼搏,到今天,忽然感到活明白了,这非常好,人只有在暗处才能看见光明。”

是啊,陈杰的最后那一句:人只有在暗处才能看见光明,便是对于在这个浮躁的时代里最沉稳的一种活法,不骄不躁,踏踏实实的活着。

“穷寇莫追”在剧中的体现

《大染坊》是2002年播出的一部商战大剧,围绕着那个时代里的齐鲁文化展开,同时也展现了一代鲁商的英勇才智,以及在商业竞争中的精髓思想和一代奇商的气魄。

在剧中有一个典型的思想体现在陈寿亭的商业竞争关系里,那就是“穷寇莫追”

我们来从以下三点纵观陈寿亭在乱世里打造出来的一代传奇故事,以及他的人格魅力:

1、当陈寿亭在青岛开大华印染厂的时候,对于他的唯一竞争对手元亨染厂来说,陈寿亭就用了一计“调 虎离山”便吃下了藤井所有的低价坯布,从中赚取了高额的利润,这也是他能够从青岛迁厂至济南的丰厚资本。

虽然,他打败了元亨这个在青岛的竞争对手,但是在最后他迁厂时,却对元亨的孙明祖在商业发展上诸多提醒,深觉有愧,把他自己的那辆老爷车还送给了孙明祖。

孙明祖在陈寿亭的真情感动下落下泪来,两人竞争多年,如今做了一对好朋友。

这也为孙明祖自己的未来铺出一条大路,当青岛元亨染厂遭受藤井的威胁时,孙明祖坚定弃厂,做了陈寿亭印染厂的青岛经销商,成了他在青岛打响“飞虎牌”的一位好帮手。

2、剧中最精彩的一出商战戏要数陈寿亭在济南去了以后,他的花布“飞虎”牌对上海的“虞美人”牌进行的明争暗斗了。

由于上海的林家是出身世代商户,有名有望,有财有势,林祥荣从国外留学归来,自是没看上这个从小讨饭的陈寿亭,一直处于傲视轻敌的姿态。

商业上的你争我斗,总是大家要过过招才得知谁到底才是商业奇才 ,林祥荣自是节节败退,祖上百年的“虞美人”牌眼看就要毁在他手里了,林老爷子出面才化干戈为玉帛。

陈寿亭适可而止,如此有身份地位之人,在林家错在先,见了林老爷子后还立马跪地主动认错,这是对于林家与百年品牌的尊敬,是一位商人对于民族百年企业的尊敬,而商业上的正常竞争跟陈寿亭的尊敬却是两码事,这是他为人的魄力。

在眼看“虞美人”要倒下之时,陈寿亭保住了这块百年的牌子,吩咐“飞虎牌”不可到上海地界,也同时保全了林家在上海的地位。

陈寿亭再一次把“穷寇莫追”运用至了极致,让林家知道了他的份量,他的才华与胆识,还有他的魄力以外,还知道了他的仁义与深厚的民族情怀。

至此, 陈寿亭少了一个最大的竞争对手,却在生意场上多了一位资本雄厚的林家朋友,林老爷子对他的赏识以及赞不绝口。

3、陈寿亭在与林家竞争的过程当中,天津的开埠印染厂终“性命不保”,应声倒地。

商业上的竞争往往都是如此,老大老二打架时,伤得最重的,最先倒下的却是老三老四。

因为他们不具备充分的实力与资力,在商业竞争的过程当中不足以去支撑起他们无论是“倾销”所带来的弊端,还是“价格战”或“地域战”所带来的负面效应。

陈寿亭趁势用低价买下开埠印染厂,但对厂子里两位留学归来的东家却赏识有度,充分信任的把厂子依旧交给他们管理,不派财务,不派监事,对外不出面,还把分成倒着来,他们占六成,陈寿亭占四成。

这在一定程度上保住了天津开埠印染厂的名声,也是对于两位人才的充分信任与尊重。

从以上三点可以看出,陈寿亭在他的整个商业竞争过程当中所运用的战术,都围绕了一点——“穷寇莫追”。或许他根本就不懂什么战略战术,但从他做人做事的方方面面看来,这只是他为人处世态度的一个隐射,一种体现罢了。

这是骨子里的大气与魄力。能够对自己关心的人有容有度不算什么,能够对自己的竞争对手懂得适时有度,适可而止,穷寇莫追,并把敌人变成朋友并为我所用,这才是一种大境界,一等一的高人。

在商业竞争上的影响

“穷寇莫追”一词来源于《孙子·军争》:“归师勿遏,围师必阙,穷寇勿迫,此用兵之法也。”

这句话的意思是说打仗时的用兵之道:对正在向本土撤退的部队不要去阻截,对被包围的敌军要预留缺口,对陷入绝境的敌人不要过分逼迫。

正是陈寿亭深知这个道理,才在每一次的商业竞争中为对手留有余地,没有赶尽杀绝,才能拥有如此高的人气,才在最后可以联合各路英雄好汉们一起携手对抗日本的倭寇企业,也才让他在鲁商里成就了一世伟业。

与“穷寇莫追”与之相反的一个词叫“剩胜追击”和“斩草除根”,为何陈寿亭不在每一次的竞争中做到穷追猛打,不留后患,独霸一方呢?

1、首先,与之竞争的企业都是有头有脸的名门大户,而非区区无名之辈,都是商界的翘楚,且有名望与地位,很多还是行业里的商界泰斗,比如林家的世代为商,正直爱国。面对这些有份量的竞争对手,在正常的商业竞争中赢了一局,不可忘了本份与失了初心。

这些都是国家的民族企业,都是大家的心血打造出来的,竞争不代表围剿,不代表有你没我,商业上的竞争就是一种共生的关系,有了匹敌的竞争对手,自己也才能走得更远。

2、同样是《孙子》里的一句话说得非常好: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商业上的恶性竞争本身就是一个两败俱伤的问题,唯有良性共生的竞争才能达到双赢的地步。

做好一家民族企业不容易,这里面包含了太多企业家的心血与期望,如果只是在一次的失策或者运气里占了下风而被对手赶尽杀绝,损失的不只是一家优秀的企业, 更是众多无辜老百姓和众多家庭的稳定生活来源问题。

而正直有人格魅力的竞争对手是绝对不会干出如此丑陋之事的,他们更懂得适可而止,懂得经营成果背后的辛酸,懂得想发展不可独大,不可树大招风的风险预判。

3、人在穷途末路的时候,如果穷追不舍,便会适得其反,重新引起他们拼死抵抗的斗志,要么生,要么同归于尽的极端反应。

俗话都说:兔子急了还咬人,狗急跳墙也是一个道理。

任何生物都会在走投无路被逼迫时,产生出一种极端的反感情绪,正如《孙子兵法》里所讲,绝境时给予别人一线生机,便是给自己退路与生路。

凡事不可做绝 ,花无百日红,人无千日好。没有人能够保证自己一生顺遂,不遇灾难,不遭祸事,所以 ,给人留一线,便是为自己积福,日后在自己遭遇无常的时候,也不至于众叛亲离,落井下石,遭受别人的冷眼旁观。

这里的“穷寇莫追”,是有所指,有合适对象的,任何事情都有其两面性,不可一味的用到底,也不能不看形势与对象去胡乱的用,就好比陈寿亭对于藤井所在的倭寇企业,以及只图利而成为行业败类的訾家来说,便是穷追猛打,让其彻底溃败。

懂得审时度势,看清全局的利害,有勇有谋,多交一位朋友总是好过多了一位同行的敌人,并在合适的时机得到相互的成全与帮助。

共生共赢之机

把孙子的兵家哲学放到现在的商业竞争环境当中来看,实际上也体现出诸多的管理与商场哲学。

古人有云:商场如战场,其实商场上的竞争是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一点也不比战场上的竞争软弱,所受到的后果也同样是不见血的杀伤,可以让人一败涂地,至此消沉,也可以让人奋勇向前,越挫越勇。

有一句话叫:置之死地而后生。如果人在没有退路的情况下,便会舍命一战到底,那么“穷寇莫追”的道理便更好的体现在了这里,人若是连命都舍得一搏,那还有什么不成功的呢,所以,当人在走投无路的时候,千万不要追得太猛,给人留有生的希望,他便不会舍命相搏,也不至于两败俱伤。

正如陈寿亭在面对几次三番的与对手竞争时,都为对方留有充足的退路与东山再起的余地,才能够在最危机时刻把他们联合起来扳倒藤井与訾家。

这是陈寿亭做人的霸气与魄力,也是一份难得的容人的度量。比起另一位随时研究三十六计不离手的赵东俊来说,陈寿亭从来不去看什么计,他唯一铭记在心的便是卢老爷一个字一个字教他的一句话:

君不密,则失臣;臣不密,则失身;几事不密则成害。

这句话出自《易经》的节卦,意思是说君王说话不慎密则会失信于臣,臣子说话不慎密则灾殃及身,重要的事情不慎密则造成祸害。所以,君子处事说话当需谨守慎密。

陈寿亭经商数十年,一直以这句话严于要求自己,做人做事不忘本,以民族大义为先,对于优秀的民族企业与优秀的人才,他无论在商业竞争中把对方置于何处,都会做到“穷寇莫追”的道义。

唯有这样的容人之道,处世哲学,才能成就出他的一番商业帝国,成就出他的世代口碑,成就出他为国为民的大义之生,才是共生共赢之大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