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06 00:47 的文章

《庆余年》热播,明君庆帝愧为人父:以子为棋



最近热播的电视剧《庆余年》中,很多角色都被大家津津乐道。

有人叹庆帝帝心如渊,有人说陈萍萍神魔难辨,也有人论叶轻眉风华绝代,能在男人的世界里搅弄风云。总之,剧中的每个人物都鲜活饱满,各有各的立场和追求。

但让观众越看越困惑的是:庆帝对儿子们的态度。

细数庆帝的几个儿子,太子看起来庸碌无为,用剧中的话来形容就是“太子一向才疏学浅,行事鲁莽,大家都习惯了,不然也不会有这许多人转而支持二皇子”;

二皇子其人,放浪形骸却心有城府,算无遗策,看起来比太子更适合做皇帝,庆帝在言语之间也曾表明,他与太子皆有继位的可能;

而主角范闲,是皇帝的私生子,就身份而言绝对与帝位无缘,但皇上却对其爱重有加,委以重任。

庆帝模棱两可的态度看得人一头雾水,回溯原著,看罢不由心惊。庆帝竟从未想过易储,二皇子和范闲都是他钦点的磨刀石,为的就是磨炼太子。

爱重和倚仗都是君王的权谋,孤臣和权王皆为朝堂制衡,两个孩子一出生就被定好了使命:你们的存在只是另一个人的附庸和踏板。

庆帝为君,是个励精图治、堪称有雄才大略的好皇帝,可除去无情帝王家的背景,他真的不配为人父。

在他以人心作为战场时,他从未想过这两个儿子究竟要什么,为了江山稳固,为了他所追求的盛世,不惜让自己的儿子们赔上一生。

以子为棋,孩子们从未活出自己,如斯悲哀!

01 你必须听我的

庆帝对范闲的感情很复杂,有爱、有欣赏、也有忌惮。

初见时,他小心翼翼地与范闲交谈,安排范闲与他的未婚妻林婉儿在神庙相遇,为父的内心是希望儿子幸福的。

听闻儿子“诗神”之名远播,诵读《登高》时,他喜形于色,对这个儿子的才华颇为欣赏,但他也会时不时地试探几句,比如问谁杀死了林珙,或是突然现身,让儿子惊讶不已。

剧中,庆帝命范闲参加家宴,范闲是私生子的这个秘密鲜有人知,就连范闲自己都不知道。但皇帝却让他与太子、二皇子同桌,席间三个儿子皆是忐忑压抑,食不知味。

而且,庆帝的送命题一个又一个,他问范闲:可愿出使北齐?

听到范闲问“臣要是不愿去北齐的话,算是抗旨吗”,庆帝悠然一笑:“不算,只是要换门亲事。六部对你多有猜疑,如果你娶了林婉儿,执掌内库,有些不合时宜啊。”

明知儿子与林婉儿两情相悦,定不愿换门亲事,庆帝以此威胁,心中自是算准了他必然就范。还十分大度宽厚地解释:“再想想,再想想,朕不是逼你。”

看到此处,除了叹一句帝王好心机!更多的是心疼他的儿子们,大家可都是亲父子啊,何苦算计至此。

庆帝这样的父亲,他的父爱是有条件的,你必须顺应他定下的规则,按照他指定的道路一往无前、不带一丝犹疑地走下去。他不允许孩子脱离掌控,每个儿子都得完成他既定的使命:为庆国奉献终生、为父皇马首是瞻。

这样的父亲形象,其实离我们并不遥远,因为他与现实极为相符,所以我们才会觉得心有愤恨间又陡生悲凉。

生活中,有一种父母,以爱之名,实为控制。

记得有一期《圆桌派》,蒋方舟说:“小的时候,家长是一个比你更强大的权威,你必须去服从这么一个存在。”

武志红老师也深以为然:想体验皇帝的感觉特别简单,生个孩子就可以,想怎么对待都行。然后道德舆论和文化指向都是,父母不管做什么都是为了孩子好。

父母爱孩子,这是肯定的。但很多父母都希望孩子能完全按照自己制定的计划去发展。这样失去理性、偏执的爱,都可以归结到一个原因:从未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有尊严的、有选择权的个体,而是把孩子当做提线木偶或自己的续篇。

当孩子呱呱坠地,本该去亲历世界的千般美好、万种可能,本该去探索他们自己的精彩时,可就因这可怕的控制欲,孩子不得不向父母低头,完成使命,一个个任务完成到最后通关,孩子在这个过程中渐渐迷失了自我,失去了本该属于自己的人生。

02 都是为你好

最爱梁衡先生的那句话:人各有志,人各其才,无大无小,贵贱不分。只要其心不死,才得其用,就能名垂后世,就不算虚度生命。若庆帝也懂这个道理,那他的儿子们一定会给他惊喜。

范闲初到京都,养父范建问他:你想做怎样的人?

“一生平安,富甲天下,娇妻美妾,倜傥风流。”这是范闲给出的答案,他也承认,他这人比较俗。

若他掌管内库,承袭母亲行商的奇思妙想,或能帮皇帝守住这天家财权,而他自己亦可腰悬剑,斗酒诗百篇,安心做小范诗神,那该有多好啊。

再看二皇子,他爱《红楼》,醉诗书,在南庆这片文坛荒地上,他心中有座后花园。若庆帝不曾逼迫他与太子相争,而任其风流萧散,他定会一心修书,做个闲散王爷。

可这两人,终究被巍巍皇权钦点入局,开始了一生的反叛生涯。

有谁规定过,一种活法就一定比另一种更高贵呢?若一生都不能遵循本心,为自己而活,成功时那高处不胜寒的孤独又有什么意义呢?

还记得《奇葩说》一期的辩题是:如果可以为孩子一键定制完美人生,你会按下按钮吗?

傅首尔的发言,直抵人心,诚觉每位父母都该听一听孩子的心声。

她说:“我们从小就被设置了关键词,多少人按照父母的‘谱’过完了一生,可是我们真正失去的那些快乐,除了我自己,又有谁在乎呢?”

父母将自己的价值观,作为正确与否的判断标准;将自己的行为准则当成孩子善良或邪恶的试金石;只要与自己的想法背离就是邪恶。在这样的教育下长大的孩子,一生注定悲哀,因为他从未拥有过自己。

父母以爱之名,给孩子的命运上枷。可孩子心灵上的黑洞,身上的桎梏,映照的是他悲凉的一生。

03 谁让我是你爸爸

《庆余年》中,配角个个出彩,每个人物都有宿命和理想,每个人的命运也在张几设阱中流转至末路穷途。

有压迫的地方,就有反抗,二皇子,就是最好的例证。被迫争皇位,已然令他恨庆帝至深,他也十分清楚自己只是太子的磨刀石。怎奈命运无情,帝心难测,若争,尚能搏得一线生机;若不争,就只有一死。从他和太子的对话中足以看出,皇帝的儿子相争,唯以命搏。

后来他在起兵途中被岳父出卖,才得知一切皆在庆帝掌控之中,无论自己如何筹谋,终是无用。多年筹划功亏一篑,他在自杀之前给父皇留了一封手书,上书四个大字:鳏!寡!孤!独!

二皇子李承泽这一生的故事,都凝在这四字绝笔之中了。

他所不知道的、一度幻想的君王梦,被鉴察院院长陈萍萍一语道破:“不要把东宫看得太过强大,在这整个庆国,没有真正强大的势力,包括宰相大人,包括你父亲范建在内。”

弦外之音就是,庆国的权柄只属于庆帝,他不允许任何一个人超越自己。

二皇子的悲剧是其父一手造就,虽然庆帝想留儿子一命,但父子恩情早就在进退试探间消失殆尽了。

庆帝极强的控制欲,让我想起这两天被网友骂上热搜的杨烁。

《爸爸去哪儿6》中,他和儿子的相处模式,迷幻到令人费解。

分房子的时候,杨雨辰选择了5号,5号是他的幸运数字,但是距离最远,杨烁就一直冷嘲热讽:“下次选几号?”

杨雨辰瑟瑟缩缩地回答:“1号。”

结果杨烁说:“下次就1号最远。”

进屋后,杨雨辰睡着了,杨烁打了一盆水让儿子起来泡脚,小孩子本来就困,迷迷糊糊地把脚放进去,又被他呵斥“你都没有感谢我”。

杨烁自己还讲过一个故事,儿子玩游戏玩得特别好,他说:“你玩得好是吧,来,你看我打。”打完之后,他就问儿子:“你打得有我好吗?没有,行,别玩了。”

网友评价:身为人父的他,有一种迷之优越感。

一切喜怒无常的教育,就因为他觉得对男孩子要严厉一些,我说什么你就得听着,我给你的磨砺你得受着。在这样的父亲心里,父权就是一句话“我是你爸爸”。孩子长大后,定会像鲁迅在《上海的儿童》中写道:

终日给以冷遇或呵斥,甚而至于打扑,使他畏葸退缩,仿佛一个奴才,一个傀儡,然而父母却美其名曰“听话”,自以为是教育的成功,待到放他到外面来,则如暂出樊笼的小禽,他决不会飞鸣,也不会跳跃。

或决裂、或沉沦,都是控制型父爱带来的苦果。有此想法的父母不如扪心自问:你从未让孩子活出自己,孩子拿什么超越你?

记得梁启超曾对出国学习的女儿梁思庄说:“求学问不是求文凭,总要把墙基筑得越高越好。”梁思庄初到国外,在父亲推荐的麦基尔大学攻读生物学,但教授所讲的内容无法引起她的兴趣,她十分苦恼,便向哥哥梁思成诉苦。

梁思庄

父亲知道后,马上写信给女儿,信中他为自己错误的建议后悔不已,并表示选择尊重女儿的决定。之后梁思庄一生致力于图书馆西文编目、参考咨询和教学工作,默默坚持50年,最终成为我国著名的图书馆学家。

孩子自己追梦圆梦,其效果远胜过父母的强加管控,与其紧握不放,不如退而让孩子自立。父母该做的,是让孩子在人生路上各自酝酿,各有各的收获与成长。

-END-

作者丨洛书

责编丨杜普

编辑丨墨语

版权声明

本文系“读者·新语文”独家稿件,版权及解释权归“读者·新语文”所有。

个人或平台未经授权,不得转载,否则将追究法律责任。

文章内容纯属作者个人观点,不代表平台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