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2-05 16:23 的文章

当年提携冯小刚的人,两人已经十年再无交集了

如果要找一个真正草台班子出身的大导演,那冯小刚算一个,穷苦出身,军人退伍做美容当编辑,为了挤进圈子汲汲营营,贵人提携下渐长行情,抓住机会跃龙门后却斩断旧情。冯小刚在北京郊区的单亲家庭长大,母亲在印刷厂工作,挣一份钱养两个孩子,一到月底就要吃酱油泡饭。多年之后冯小刚说自己最爱吃的就是酱油泡饭。困苦的童年,落后的起点,和如今屏幕前万千热情的笑脸。



或许冯小刚的台词是;我命由我不由天。少年时期的冯小刚经常被成群结队的大院子弟欺负,他总是一边哭着跑回家,一边暗暗的赌咒,大院里的有什么了不起。后来,冯小刚部队退伍,在西直门粮食仓库工作,被战友们笑为“西凉太守”学美术出身的他,也兼职在剧组做美工。1985年他被调入北京电视艺术中心,所有美工之中只有冯小刚会事先了解故事背景,提前看演员照片,然后定制设计造型,手里能干活,嘴上也利索,很快被主管剧集制作的主任郑小龙赏识。



郑小龙经常带着冯小刚去酒局,一张桌子坐下来,往往只有他一个不是大院出身的,虽然嘴上不说,但冯小刚知道,这张桌子,他得惦着脚才能够够的着。一次酒局上,一个平头的娃娃脸,一上桌就是全场焦点,北京人都很贫,但这个人的每句话既有趣又有深度,后来他才知道,这是痞子文学的鼻祖王硕。做人拎得清是冯小刚最大的优点,在王硕面前,冯小刚就是一个狂热的粉丝,第二次见面他就能背王硕的小说,有人不服,指定章节指定页数让冯小刚背,冯小刚照样倒背如流,还说这王老师就是我的人生导师,相见恨晚,当时王硕正到创作高峰期,声名鹊起,身边需要一个机灵的小弟。



1990年,郑小龙和王硕合作拍出了《渴望》,一经播出万人空巷,收视率高达百分之九十八,小偷看剧休假在家,失窃率大幅降低,公安部特发了锦旗,领导还当面表扬剧组。郑小龙赚足了声望,王硕赚够钱,第二年,郑主任一边嘬着白酒一边说,咱们得再弄个经典,但王硕眼毒呀,一连看了很多剧本都不满意,正发愁呢,小弟冯小刚毛遂自荐说;王老师,咱俩一起写一个《编辑部的故事》指定能火,王硕看着眼前的小弟,想起平时被拍的马屁,整。编辑部的故事让冯小刚走进了娱乐圈的大染坊,葛优,姜文连老婆徐帆都是借此连得线,但这是后话,按下不表。



大哥带着小弟很快完成了剧本,接下来就是找演员,冯小刚诺诺的许愿,这要是葛存壮的儿子葛优能来,一定合适,但人家刚刚捧了金鸡百花奖啊,王硕听完哈哈大笑,第二天就带着冯小刚直接去了葛优家。冯小刚第一次摸着金鸡奖杯心生羡慕,葛优从此也成了他冯小刚多年御用的男主角。第二年《编辑部的故事》播出又是大火。一个男演员看的太专注,把饭都给烧糊了,这男演员的名字叫姜文。编辑部之后,坊间传闻郑小龙组局必出精品,这姜文把身子探了探,还真和龙哥在酒桌上聊出了《北京人在纽约》又是在王硕的鼎力推荐下,冯小刚当起了该剧的执行导演,在《北京人在纽约》的庆功宴上,酒过三巡小刚借着酒劲瞅了瞅眼前的桌子,感觉这桌子,不像从前那般高了。



此时的冯小刚是真爱王硕,除了精神上的指路明灯外,他也的确从王硕身边得到了长高的资本。小刚常常不由自主地就吹捧起王硕来,用他自己的话说,经常把王硕夸得脸上红一阵白一阵的,但是很快风声就不对了,他和王硕共同成立的公司,连拍了3部影视剧都被毙了,据说是痞子文学遭到了全国性的打压,鼻祖王硕只好出走美国去避风头,散散心。走之前他给冯小刚留下一句话,咱哥俩分开吧,他们是冲着我来的,你还有机会活,不要一起死。冯小刚还真没有墨迹,撒腿就撤。



《甲方乙方》上映时,原著王硕的名字被去掉了,这是根据王硕的小说《你不是一个俗人》改编的。电影顺利上映,票房相当爆炸,冯小刚一激动托自己的制片主任给王硕送去了5万块钱,权当版权费,精神赔偿之类的吧,王硕当场把5万块钱给扔了出去。本以为两人就此江湖别过,没想到很快,冯导又来找王硕,此时他正在筹拍《一声叹息》这是根据王硕小说《过着狼狈不堪的生活》改编的,王硕不接冯导的电话,冯导几乎托遍了所有圈里人都不管用,最后在铁哥们叶菁的劝说下,王硕终于同意见个面,听闻王硕开门了,冯导立马驱车前往,在北京开车都激动的迷了路。



王硕卖了版权后才知道《一声叹息》是冯小刚第一次跟王老板合作,新的大哥得有份见面礼吧,和王硕多年的交情,就当是入山门的投名状。此后十年两人再无交集,如今的冯小刚已成为了一个符号,记录在中国电影史上。但是这一段戏谑的过往,一定会被慢慢遗忘,因为再深邃的电影,也不会告诉你胶片背后的故事。性情中人说小刚无情,踏着肩膀往上走,大哥二哥三哥,有奶就是哥。有故事的人感叹,冯导无奈,这鲤鱼跃龙门,就必须抛下过往的恩,撇下江湖的义。大家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