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晓攀到《欢乐喜剧人》亲自教给你,有一种创
(原创作品)
以最近的方式。打开娱乐空间。欢迎走进娱乐最近空间。
好在《欢乐喜剧人》第六季录制的比较早,才能够按时播出。
《欢乐喜剧人》第6季第2期在周日晚上播出时,也反复打出滚动字幕说明该节目是之前就录制好的。
潘阳巩天阔、孙建弘、金菲陈曦等人纷纷出场。一番激烈争斗后,几家欢喜几家愁。最为可惜让人捶胸顿足就是高晓攀。
高晓攀自出道以来,一直给人温文尔雅谦谦君子的形象。是相声舞台难得的颜值与搞笑不相克制的代表——能让颜值为搞笑增加流量,能让搞笑为颜值散发光芒。
然而本期节目当主持人郭德纲宣布下一个出场的是高晓攀的时候,人们顺理成章理所当然的想象着,在他身边应该站着一个胖子尤宪超。
然而,并没有。
尤宪超去哪了?不知道。只看到高晓攀带着一大帮人来了。
当高晓攀身边没有尤宪超的时候,我的心里就为之一紧。真正的相声迷都知道尤宪超这个捧哏,表演大方拿捏到位“量活”得体,高晓攀靠这个小胖子那表演得是如鱼得水如虎添翼。
尤宪超的实力怎么描述呢?这么说吧,作为捧哏界的一个胖子,他的身材虽然不如孙越“标准”,但是他的捧哏功夫比之孙越可以说相差无几。尤其是他对高晓攀的帮助比之孙越对于岳云鹏可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可以说高晓攀很多的笑点、包袱都是靠尤宪超给“量”出来的,换做别人还真不一定能够接得住。
创新而这一次高晓攀要创新了。他没有说相声,反而演起了小品。带着一帮不知名的搭档,出现在了舞台。搭档不出名没有关系,毕竟观众不是好糊弄的,看的是内容,而不是只看脸儿熟的。
内容好也可以啊!好吗?题材倒是很鲜明,反映了具有“势利眼”的一位岳父嫌贫爱富,把女婿分为三六九等这样一个主题。但是表现手法和故事剧情这个这个…有点过于简单、直接、粗暴。
生活之中“势力”的岳父不少见,他这个主题选的也不错。但是,大凡具有“嫌贫爱富”这种“胸怀”的岳父,基本上都会有点儿小心眼儿的,喜恶不会这么明显的形于色。嫌弃女婿也不会把女儿也嫌弃了。
这还不是最要命的。最要命的是,为了表达主题,为了所谓的创新,竟然后来又“庸俗地”搞起了的说唱rap。
我最烦在小品舞台出现这一种说唱成分。相信很多观众朋友也有一样的感觉。演小品就演小品,说相声就说相声,真的是剧情需要,来上一点儿music也有锦上添花之感。但这一段明显的就属于那种戏不够音乐凑类型。搞笑不行就是搞哭,搞哭不行就搞帅。你高晓攀如果单独表演一首歌曲演唱,无论是流行还是摇滚相信都会受到喜爱。可你硬生生地植入到小品之中。对小品的表现真的有帮助吗?
答案是否定的。明显的具有几大缺陷。
歌词听不清本身唱歌就需要给观众听歌词的时间,这个难度是很大的。更何况是说唱节奏这么快,叽里呱啦根本听不见唱的什么,即使有字幕也来不及去品味。急的观众跟着唱:我怕来不及,我要看仔细。
“拼凑”之感好像实在没东西可演了,只好加上一段说唱。也许是为了来一点新鲜,但是真的新鲜吗?观众早就受够了。别的不说,就算是同档节目里的宋宁的服装表演、孙建弘的自嗨摇滚,也没有让观众由衷接受。
淘汰所以,节目一结束,立即引来七对选手的挑战。为什么这么受“欢迎”。正如嘉宾的幕后点评——脱离了生活。脱离了生活的语言类作品,都是在观众心目中首先摒弃的作品。
让主持人郭德纲也惊问“你的人缘到底怎么样?”怪不得别人,这节目质量确实不高。
不可否认,这里边有一些客观因素。因为高晓攀作为一位喜剧老人到这里来就是来捧场的。应该也不会想方设法拼尽全力来争夺什么名次或者一席之地。尽量的会给新人更多的机会。所以也会拿一些分量不太重的节目出来。这是对新人的爱护,值得肯定与致敬。
但是就事论事来说。他这种“创新”式的表演毋庸置疑,标签就是两个字:失败。
所以,一点不出乎意料的被一个“老外”给淘汰了。
就这样默默离去了,离去在“新人”的光芒里,只留下一个略显昏暗的背影。
前车如果说高晓攀是来走走过场凑个热闹捧捧场并非想玩了命的争夺成绩。那么,我不得不提到另外一位也和他一样到《欢乐喜剧人》来创新那个著名演员周云鹏。
周云鹏去年来的时候,那可是卯足了劲,就是想要有一番成绩的。
可结果呢?他放弃了自己最擅长的绝技“脱口秀”。反而也去演了小品,想要借机转型或者是扩充自己的舞台张力,结果呢?大热门爆冷了,老早被淘汰。
因此我们可以讲,创新是好事,但你不能乱创新。创新就好像从这座山头到那座山头。你到另外一座山头也需要在那座山下爬上来,哪怕是坐索道上来也要有一个过程和攀爬方式。而不是简单的从这座山头直接跳到那个山头,因为你在这座山头的位置很高,而你在另外一座山头的位置很低,这么大的高低落差,跳过去,即使傲立那山头,能不摔伤吗?
也许你是勇敢的做自我挑战,也许你是作为喜剧人为了喜剧艺术去做自我牺牲式的冒险尝试。但这是一个竞演类的节目,在竞演的舞台上,由来只有台前笑,有谁看到台后哭。
也许你很可敬,但你也很容易“很可惜”。因为,无论是去年的周云鹏还是今年的高晓攀,都用实际行动告诉了你——有一种创新叫“找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