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开播到现在,《大明风华》的热搜一直未断,但都是负面的。

最开始吐槽女主汤唯那得罪造型师的头型,到嘲讽男主厂里厂气有点娘的表演方式,到被批评不尊重历史,近几天还流传着被剧中还原度极高的朱元璋长相吓尿的故事……

仅从这些话题来看,这部剧,输了!

因为不管是分开还是打包来看以上热搜,都像满满的恶评。容易引发情绪,让围观群众出戏,莫名嗅到一股沙雕了的气息。

而真正为剧正名的是:低开高走的收视率,全网top1。

代表着真正的追剧党眼睛是雪亮的,《大明风华》以自身的剧情魅力,实力圈粉ing。

01,轻权谋刻画,重人物塑造

如何将一部重金巨制的历史权谋剧,变成老百姓的桌边口味,话题唱本?它用了一种巧妙的手段:

以生动形象的人物描写,刻画出一个个可爱立体的角色,着眼于普通观众最能共鸣的家庭亲情纽带,其中的阴谋阳谋反而被,一笔带过。

比如剧中一个举足轻重的人物:太子朱高炽。

他有着十分鲜明的性格——

在皇帝老爹面前永远战战兢兢,诚惶诚恐的模样。皇帝一大声,立马跪下认错,皇帝一训斥,都能忘了拿该拿走的东西。

哪怕自己赢了得利了,被皇帝老爹摁在座上接受死对头老二的跪拜,他也坐立难安般的抖几抖。

被儿子告知老二老三可能联手要造反,他也只是安坐不动的认为,我慌什么?天塌下来不该我顶着,不还有皇帝老爹在的吗?

自视甚高的皇太孙,自然对这个爹是一百个瞧不上,怪他不争气,恨铁不成钢。

身为大明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太子,别说贪污受贿了,连平常大臣送个贺礼都不敢收。以至于他老婆太子妃为了过日子,抠门成性,整日拿富得流油人脉广阔的老二日常,对他冷嘲热讽。

这不,老二一朝得势被皇帝钦点为监国,一路高歌猛进走马上任。

为了把自己的快乐最大化,他自然是给一向不顺眼的太子老大增加最大的痛苦。这一出套路穷逼太子出一万两的戏码,可谓是高明至极笑料不断。

先一脸真诚的握住大哥的手,诉说自己监国之苦难,工作之繁重,几乎无力承担。在得到太子客气的回复会尽力帮他之后,立马喜笑颜开道出自己还差三万两,并想出一个精妙又公平的主意:我们哥三儿一人一万两。

太子老大一听自然叫屈叫穷,但老二早有准备,一拿他刚随口的承诺堵住他话头,二拿自己和老三也付出一万两驳他的面子,三迅速赶人以“回头你把钱直接交给户部就行”封住再谈的余地。

一番操作下来,营销下套小能手老二,奸计得逞,太子无奈吃瘪。

而剧中对于“阴谋”的场景,总是不乏这样的生动细碎欢乐的刻画。

往往前一秒兄弟还客客气气相亲相爱,像极了老家亲戚拜年的俗套情节。但凡出事,便撕破脸吵吵嚷嚷手推脚踢扭打了去,或是迅速变脸互相推诿扯不清的牛皮各说各有理,立现塑料兄弟情。

最后皇帝老爹不堪其扰,大骂一声“滚”,三兄弟一秒立正站齐结队,挨个滚出去。

以往皇家父子兄弟的权谋戏码,都是这样的:兄弟之间毫无情面只有竞争,在皇帝面前揭短不和,背后互相设计陷害与仇恨。父子之间,维持着体面虚假的情分,内心却互相防备彼此不信。

皇家故事长久俗套的亮相,让观众习以为常见识到“天家的威严与冷漠”,而这部剧却反常的耳目一新,让观众更客观的看到皇家的另一面“天家的处境与温情”。

其实想想也是,虽身处皇家天生对立面,但朱棣称帝时已经42岁,原只是一藩镇王爷,儿子们打小跟在身边自己带,被监视时共忍辱负重,反抗时一起并肩作战,父子兄弟的情分,与体统规矩,自然不能雷同于一般,受教化后的皇家亲情关系。

也因此,他们之间的博弈,才会真实如普通百姓般,父子兄弟不和模样。

一万两银子,难倒了太子。

回家找太子妃要,太子妃一句话,“你就去给老二说,让他赶紧来抄家,抄下来的都算他的,看看能不能搜刮到一万两!”

自家老婆的抠门程度,自家经济状况的困难程度,他也没抱希望。没钱怎么办?总不能又白又胖的去要饭,无奈之下他只好穿上粗布麻衣去街上一边摆摊看相,一边卖家伙什儿。

果不其然,此举打了老二的脸又打了皇帝老爹的脸,被儿子嫌弃的拉回家里说教。而这时,才真正展示了一个“太子的自我修养”:

被儿子质问那些曾跟你关系很好的官员,都被老二整治了,你怎么不闻不问不袒护?

他说,“他们当的是永乐皇帝的官儿,真有问题就该被治,真没问题自然该永乐皇帝管,我操哪门子心。”

天,一句话,便解开了隔壁《鹤唳华亭》太子,哭丧到43集还无法勘破的真相。

若隔壁太子也能通透豁达至此,一早认识到那些自己在意的人,都只是父亲的臣子们,不由自己操心,早摆出一副“我的皇帝老爹是明君我就站他,不让我掺和时绝不掺和”的态度,何至于被皇帝孤立调教自此呀。

而看着很怂不肯帮自己人的太子,底下却跟了一连串的死忠粉。

最出名的才子谢学士替他想辙,为他画老虎护犊子画卷给皇帝缓和关系。无论皇帝问多少次该把皇位传给谁?严苛的兵部尚书杨大人都只提太子。

连皇帝自己都不得不承认,处理朝政,太子比自己好。尤其跟那些地方官员扯淡的本事儿,他最在行。而且太子实行的仁政,得尽人心。

所以,太子看着很怂,其实是大智若愚。

儿子又说,外人都传闻你是怂包,你不介意?

朱高炽太子的回答是,那又怎么样呢?对我来说最重要的人是你和你娘,怂点,能让我们一家人齐齐整整活的久。

原来,“认怂”是一种保护自己在乎人的方式,怪不得隔壁太子认个怂屈个膝,立马救回了顾内人!

这么一想,突然发现隔壁太子的失宠之路,硬生生是自己无脑的一步一个脚印的踩出来的。

当然,《鹤唳华亭》也是一部不同类型的好剧。只是这种“好”如同榴莲,容易产生两极分化:不喜欢的人会觉得它无语至极,而喜爱者认为它无剧可比。

相较而言,《大明风华》则像苹果,营养丰富物美价廉,更合了大众的口味,好不好吃,观众都有大差不差的感受。

太子的怂,连皇帝老爹都称道,提点自己孙子要向自己的爹好好学习,并随手甩出一万两银票给太子救急,为了儿子颜面还让孙子保密,顺带还评价了老二鼓动三兄弟捐钱这一明智之举。

朱棣老皇帝说自己不是为了支持太子而是为了支持老二,套路一众朝臣:皇帝的儿子们都捐了钱,那些朝臣能干看着吗?他们为官这么多年,贪污了那么多钱,还不得好好拿出来,为国家多做点贡献?

你看,明明是环环相扣的“阳谋阴谋”博弈之道,却被诙谐的轻轻的一带而过,反而着重展现出太子、太子妃、老二、皇孙、皇帝等朱姓一家人亲情的温暖。

这便是《大明风华》讲故事与众不同,极其高明之处:它接地气儿。

02,演员演技精湛

女神汤唯的演技,比她的头型,更值得关注与探讨。

她扮演的孙若微,最深处的记忆是靖难之役那天,朱棣进行的一场旧人屠杀盛宴:父母在眼前被格杀,妹妹在混乱中失踪。

身负家仇与生离,这样的女孩,不可能长成一个无忧无虑的少女。

所以,你能看到,她总是满腹心事莫名紧张的样子,而不是在豆蔻年华里该有的满满少女感。

但到底是青春的年纪,偶尔会透露出少女的天真无邪。

在算计了好感的男子时,不经意间流露出少女的俏皮感,可爱动人。

一场刺杀朱棣的重头戏,她表现的尤为精彩。

一开始,她的确是起了必杀之心,才一面认真聆听皇帝的絮叨佯装恭敬,其实在心里盘算着时间、灯光、与凶器,并演练好了杀人场景。

但听着听着看着看着,朱棣处理政事的果断英明吸引了她,尤其与她的想法不谋而合时。她的心理有愧疚挣扎,不敢看皇帝。

好感与仇恨相比,分量还是轻了,她仍旧琢磨着刺杀之事。

但她还未来得及动手,却突然有人放了暗箭,生死一线想也未及想,就扑向为朱棣挡了箭。

事后被朱棣询问为什么替我挡箭呢?不知道会死吗?

她说,知道时,翻了个身,是不想面对讨厌的人,随后眼泪落下,但像不想对仇人示弱似得,所以不愿让皇帝听到哭声般,她咧嘴为了忍住哭泣,而这种哭泣再被皇帝提及父母时,痛苦放大,转为抑制不住的抽泣。

看她不顾形象的抹了一把鼻涕,鼻头红红,这种哭,很真实、很小女子。

汤女神的演技,稳了。

男主朱亚文的表现也可圈可点,尤其与老戏骨王学圻老师祖孙对戏时,一老一小一老辣一小人精,表情独到,十分趣味。

看这场为爷爷找“伟哥”的戏码。

朱亚文一上来就乖乖跪好不说话,里面是要等着要被宠幸的妃子孙骁骁,老不羞爷爷既要摆威严又不能有动静被妃子听到。

于是,先踢一脚表怨气:让你忘了我的事儿,你看人都到床上了 ,你才来!

朱亚文知道此时说什么都无用,赶紧恭恭敬敬的奉上“药丸”。

不愧为老戏骨,大袖一挥遮盖药丸藏进袖中,再调整正经的表情。王老师在孙子面前遮羞又好面儿的动作、表情,绝了。

而听到爷爷要见孙若微,朱亚文赶紧打哈哈,一句你先忙正事,嘴里吹着哨儿,手上捂屁股溜了溜了的 表演,叹为观止。

而除了男女主演技在线之外,配角也令人惊喜。除了太子梁冠华太子妃吴越,老二俞灏明的演技,也十分惊艳。

与他在《那年花开月正圆》里,杜明礼的惊艳相比,还多了一份厚重的老成。

在皇帝老爹声具泪下的细数当初父子情时,老大与老三都表现的深受感动,哭得稀里哗啦演绎着父慈子孝的画面,只有他无声的落了几滴泪,当父亲的手摸打在脸上,也只是眉头轻动一下,维持着僵硬的头与脸上硬朗的表情。

没有用表情刻意去表现出浮夸的感动而是把复杂内心收敛,这种安静的表演更多了其他的意思:在他心中,亲情的分量不足以让他放弃——他的野心。

可以说,这部剧剧情的精彩,是一大半实力派演员的演技支撑来的。

03,服化道之美

《大明风华》的人物造型还是很考究的,主要人物都有工作装、正装、日常服及换装穿搭。为体现朱家的朴素本质,还会有粗布麻衣服穿插其中。

以皇太孙朱亚文为例,每一套服装都精致有质感。

朝政正装

工作用锦衣卫飞鱼服

常服

常服换装

日常穿

民间便装

女主汤唯的皇后盛装造型,服饰花纹与头饰,是这样繁复、严谨。

女主第一次以民女的身份,见皇帝的装束,低调而不失端庄。

连普通配角,安贵妃的服饰头饰都十分讲究好看。

正装时

常服

服化道方面,足可见剧组的用心与尽力,也为本剧的画面美,锦上添花不少。

除此,为了体现我国古代登峰的造船术,剧组还特别加入了特效。

郑和下西洋归来的影像是这样的:夕阳无限美的黄昏之景,恢弘浩大的宝船,孔武有力的纤夫们……

短短数秒,展现了力量之美,宏伟之美。

力量之美的纤夫们

郑和宝船归来

而昨晚,豆瓣评分也悄悄的攀升到6.7。

虽仅涨了0.1分,但对于开播之初便“丑闻不断”,一直备受争议,被明粉嫌弃的《大明风华》来说,已算是前进了一大步。

最后想说,若想做本剧的追剧党,最好不要带着解读历史正剧的心态,去看待它。

因为所有电视剧片头,其实都隐藏着同一句说明:

本故事纯属虚构,如有雷同,纯属巧合。


文/C宝,图片来自网络视频截图,侵删。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