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高考录取还要看家世,寒门真的难出状元
很多人说现代的高考不公平,什么民族加分,地域加分,特长加分种种加分,但其实现在的高考已经非常公平了,排除个别案例,完全妥妥的只看分数,你的背景家世样貌都不看的 。
但是古代的高考就不是这样了,放现在那就是徇私舞弊,还要看天分。
高考不仅要看脸,还要看家世《选举志》记载,凡择人之法有四:一曰身,体貌丰伟;二曰言,言辞辩正;三曰书,楷法遒美;四曰判,文理优长。
意思就是说,选人做官,你要长得好看,要能言善辩,要字写得好,要文理兼长。现代高考这四点哪点要求了,都没有,既不要求你辩论,又不要求你个个字写得好看,文理还要看你擅长那个去选择,最重要的是,高考不颜控啊,谁都有机会当状元。
唐代诗人罗隐,才高八斗,年少成名,然而考了十多次都没中,这和他“样貌奇丑”很难说没关系。
而且,古代的高考讲求身份地位,甚至还有性别,女人没资格参加高考。男人还要看你的阶级。
古代高考对于身份地位的要求非常的严格,而且为了保证廉洁,祖孙三代都要被查看,有妓女,戏子,士兵身份的一些人,三代不能参加高考。现代高考改革了,任何人只要没有犯罪记录或者是特殊刑罚的,都有资格参加高考,不知道公平了多少。
不过好消息是,在北宋时期,考试制度改革,工商杂类的人士可以报考,平等思想初见雏形。后面的朝代考试也逐步向平民开放,唯才是举打破了以往的察举制,促进了古代的考试公平。
九年教育不义务,自掏腰包现在国家政策很好,不管是谁都有资格参加九年义务教育,而且是强制性参加,让每个孩子都有受教育的机会,还不用掏学费,这在古代想都不敢想。
读书是有钱人家的事情,穷人家的孩子哪有这个资本去读书啊。上京赶考,又没有火车飞机,一去就是几个月,这几个月里面,吃喝拉撒都要花钱,生病了也要花钱,虽说有的时候国家会给一点补助银子,但根本不够啊,有的书生很穷,一个咸鸭蛋要吃好久,有些熬不过去直接在路途当中病死了。
高考是一辈子的事情现代的高考,从原来的三天浓缩成了两天,国家还各种政策照顾,学校发牛奶,发水,家长也好生伺候,毕竟这两天相当重要,但是在古代,高考可不是两天就能完成的事情。
古代高考你的记忆力必须非常超群。虽然说古代都是划重点的,四书五经,诗词歌赋,只要你背熟了,总能写点什么,但是你知道古人要背多少东西,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会写诗,会写议论,有政治才能,文韬武略样样都要会。
然后就是间隔时间长。拿宋代高考制度举例,州试、省试、殿试,秀才、举人,进士,而且三年考一次,如果一次命中,十年也过去了,要是中间有一次落榜了,那对不起,再来三年,有的人四五十岁了考中了进士,还要被人称赞年轻有为,你说是不是很可悲?像《儒林外史》里面有写过范进中举的故事,最后中了,人却疯了。
然后再说说明清“八股取士”,现在想来跟老师划重点一样,不不不,太天真的,八股取士的目的是为了禁锢文人思想,为统治者服务,所以要求非常非常严格。现代作文给个题目,一般是800字以上,题材不限,题目自拟,你可以自由发表观点。但是八股考试不是这样的。
首先进考场前要验身,防止你打小抄,这是为了考试公平。但是搜身要脱光衣服,然后仔细搜查,一场搜身下来,太阳已经日上三竿了。那时候的考场都是单间,跟现代的厕所一样,你以为很舒服吗,当然不是,监考官随时可以走过来查看你的情况,你要自己带干粮和蜡烛,晚上睡觉也伸展不开,一天以后才能出来。
《明斋小识》:初八天气微凉,人悉兼衣。及明午暴热,日如火炙,甚于三伏,又旁置红炉,后叠衣服,遂致两眼昏懵,气不能出。至二场以单衣进。十一夜半,大雨忽来,陡然寒冷,体僵齿战……
如果你很不幸,你的考场挨着茅厕,夏天的时候,你想一想那个场景,还考什么试,逃命要紧。
回到考试过程中,八股文的要求非常严格,所有的一切都被规定的死死的,有的时候标点符号,修辞手法,主题全部都要限制,你要想自由发挥,直接拉黑。
录取率别提了,令人发指现代高考录取率达到了75%以上,可以说很高了,大部分学生都是能够读大学的。古代就是千军万马过独木桥。晚清的时候录取率只有3%左右,里面还有人是走后门来的,如果是寒门学子,想考中真的太难了。
但是还是要称赞一下古代的科举制度,虽然禁锢人们思想,虽然录取率非常低,但是起码给了平民百姓向上爬的机会,一定程度上打破了贵族垄断教育,实现了社会阶层的流动,促进了社会的公平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