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女孩翼装飞行惨死,到底是“后浪”,还是
本文原创丨请勿抄袭
五四青年节B站推出了一部吹捧年轻人的广告《后浪》。
一经播出掀起极大的舆论风浪,有多少赞许就有多少抵触。
作为一个90后,我只想说,看了后浪,我没有觉得激情澎湃,只是很羡慕视频中那些,优秀的后浪们。
如果真如视频中所说的,现在的年轻人的代表就是如此生活如此追求,那我只能说,对不起,我拖后腿了。
那样的生活还离我很远很远。
“自由学习一门语言,学习一门手艺,欣赏一部电影,去遥远的地方旅行。”
我发现只有欣赏一部电影,对我而言是切实可行的。
学习语言,没有时间,也没有需要。
学习手艺,压根没有考虑过。
去遥远的地方旅行,没钱,有钱也要先还房贷车贷,还有其余各种生活开销等着我花钱。
看了后浪的生活,觉得自己跟他们比有些失败。即便不能算做失败,多少也会有失落,有落差感。
直到几天后,网络上铺天盖地都是翼装女孩飞行意外身亡的新闻。
安安被贴了很多的标签:
95后、大学生、热爱生活、自我、极限运动爱好者等等。
18岁,就开始学单板滑雪;
19岁,在巴厘岛学潜水,考了两个等级的潜水证;
20岁,又开始学自由冲浪;
21岁,学习跳伞;
22岁,学习翼装飞行。
24岁时,损落。
我想安安应该是属于《后浪》的青年代表人物。
她活的很精彩,很自我,很洒脱,很无谓,但也很短暂。
竟让我这个俗咖,为自己不是后浪,而产生一丝的庆幸。
这种精彩刺激的生活,原来要付出生命的代价。
如果是这样的话,那我还是不做后浪好了,我就做一朵普通的浪花,至少我还存在。
虽然安安的事件,只是一次意外,但所有的意外,都有迹可循。
《庄子》曾说过一句话:“善骑者坠于马、善水者溺于水、善饮者醉于酒,善战者殁于杀。”
人总是在自己最擅长的领域,发生状况。
安安学习翼装飞行,有500多次跳飞记录。
但有人认为,安安在几年内学习了四五项极限运动,恐怕难以练到精湛的地步。500次跳飞次数,或许也并不算非常多。很多大神级别的飞行员,跳飞次数高达四五千,甚至还掌握着空气动力学原理。
同时,安安的跳飞经历中,超过一半是在迪拜完成的。要知道,翼装飞行看重的是飞行条件。迪拜万里无云,地势是平坦的沙漠,空气能见度高。理所当然地成为极限运动者心中的圣地。在这里跳飞,难度和风险可以判断。
可天门山却完全不同。这里云雾缭绕,阴雨绵绵,意外时会对飞行员的视野存在强烈的干扰;这里地势复杂,若飞行高度掌握不到位,极有可能以200码时速撞击山体;这里空气中时常存在乱流,一旦无法随机应变,不能掌控飞行姿态,后果不堪设想。
而这里之前就发生过活生生的惨案,安安不可能不知道。
2013年,第二届天门山翼装飞行世锦赛。
一名有着6年跳伞经验,曾获得极限跳伞冠军的维克多·科瓦茨,准备在这里进行赛前试飞。几十秒后,他的身影消失不见。十几个小时后,这位运动员的尸体被发现。
究其原因,只有四个字:技术失误。
而且安安在飞行时,并没有携带GPS定位和通讯设备。
GPS的作用是什么?
意外来临时,如果开伞成功,哪怕降落后负伤,也可以向外界发出求救信号,争分夺秒自救。就算开伞失败,意外身亡。救援人员也可以根据你的定位,迅速找到你。
连翼装飞行服的创始人,都曾经命丧于此。
我不禁想问:
安安哪来的勇气飞天门山?下落时突发状况不按降落伞?还不戴GPS卫星定位?
看来这位后浪,确实是孟浪了!
这种追求新鲜刺激的生活状态,给了她快乐,却也给了她盲目自信的错觉。
这种错觉,进而让她忽略了极限运动的高危和意外。
她的自我似乎在这种高度愉悦刺激的生活中,不知不觉的膨胀,竟变成了一种自大。
她太过信服自己,而轻视了大自然的无常和超强的破坏力。
她内心似乎觉得自己是不可战胜的,有点目空一切。
这也为悲剧,埋下伏笔。
所以,就迎来了一个非常讽刺的问题。
你说安安究竟是敬畏生命、热爱生命,还是轻视生命、放纵生命?
你说她不热爱生命,她偏偏搞出这么多运动,潜水、跳伞、飞行等。
你说她不轻视生命,她偏偏选择挑战难度最高的连翼服创始人都命丧于此的高危地,还不戴GPS,还不开伞。
我的结论是,她轻视生命大过于热爱生命!
因为热爱生命热爱生活的方式有很多种,不一定非要去国外旅游,去冲浪、潜水、滑雪、飞行才算是热爱生活和生命。
我在家里的阳台开辟一个小花园,搞点花花草草的,红红绿绿的也是热爱生活生命。
我在河边支个太阳伞,钓钓鱼,也是热爱生活生命。
我骑个自行车,去公园或是上下班,也是热爱生活生命。
我去超市买菜,回家做一顿晚餐,也是热爱生活生命。
很多年轻人,包括B站的《后浪》,都是在鼓吹一点,年轻人要活的高级。
活的高级,本身没错。
错就错在,高级的标准到底是什么?
巴厘岛潜水和树下垂钓,到底哪个更高级?
阿尔卑斯山滑雪和游泳馆游泳,到底哪个更高级?
做一个手工艺品和做一顿饭,到底哪个更高级?
巴黎铁塔漫步,塞纳河畔看夜景和在自家小阳台上看书喝咖啡,到底哪个更高级?
很多人和《后浪》的观点,应该是前者更高级,或者说更有追求。
我觉得错了。前者和后者一样高级。
因为真正的高级不再眼中,而在心里。
生活本来也不应分什么高级与低级。
年轻人正处于人生的过渡期上升期,也不应盲目去追求高级感。
生活重在体验,重在心态。
再说回B站的《后浪》。
我还是想说,拍的有些不接地气,那不是绝大多数年轻人的生活,只是一种很难实现的向往,所以,不具备代表性。
很多人和我的感觉也是一样。
比如在@人民日报 的微博下方,一条高赞评论是:
“能给后浪降点房价,涨点工资不,后浪快干了。”
知乎上,也几乎是清一色的质疑:
比如@火焰旁的炼金术士 发表评论称,感觉这部片子更像是讲述“社会中上层的父母与他们的子女达成了和解,而无关于其它阶层的人什么事。”
在一些公众号文章下面,更有人留言说“B站的小朋友真的是早晨八九点的韭菜”。
至于朋友圈里,则拿韭菜玩起了“有机后浪”的段子。
嘲讽意味十足。
其实,《后浪》只是B站的一波广告秀。
5月4日,B站的股价大涨超5%,市值在一天时间里上涨了4.8亿美元。
B站想要的目的,基本已经达到了。
我们这些吃瓜群众,也不必纠结,直接散了。
不要因为自己没有成为《后浪》中的年轻人而气馁,也不要觉得失落和挫败。
只把那当做一种鼓励或者是一面旗帜就好了。
你也可以完全不受其影响,自己过自己平淡庸俗的小日子。
其实,自己就是自己最好的答案,不要用别人的路标来确立自己的方向。
芸芸众生,世间百态,各有各的不同,各有各的精彩,虽然不一定完美,但每个人都是独一无二的。
不同的环境和经历,塑造出了迥异不同的人生,不必刻意追求高级,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所以,别人浪别人的。
我就安安静静的做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