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否》这部剧真的是一部宝藏剧。
有人对剧中的“鉴婊学”欲罢不能;有人对硬核奶奶们的手段五体投地;还有人对看似家长里短,实则暗藏玄机的剧情如痴如醉(比如:我)。
剧中人物之间的交锋,其实都是在这些,看似平淡的对话中完成的。而在这些不带硝烟的战争中,你才能慢慢发现,谁才是真正高段位的那个。
比如,康姨母和小秦氏合伙把兆儿送进府的这段场景。
很多人都以为宫变那场或者生子那场是盛明兰处境最凶险的。但那只是明面上的,盛明兰唯一吃的一次暗亏就是这次,而且险些把自己和顾廷烨都搭进去。
首先,是由小秦氏提出要纳兆儿。但她用的话很有学问,是为了“给我们顾家开枝散叶就好”。
古人云: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这是从一开始就把孝顺的大帽子扣下来,盛明兰如果同意,兆儿这事儿就成了;如果盛明兰不同意,那她就是不孝的罪名,这对明兰和盛家来说都是担不起的。
盛明兰是怎么接的呢?
她直截了当的拒了,还把责任推到了康姨母身上。
这段话,盛明兰是硬钢的:
“别人家的或许可以,但这康姨母的家的,那是绝对不成。要不是看在婆母您的面子上,这姨母我见一面都嫌脏。”
注意,铺垫来了。
盛明兰没有直接从康姨母的罪行说,而是捡了个无关痛痒的话题开始,说康姨母势利眼,还没教养。
这句话是有用意的。
若康姨母见好就收,之前的兆儿话题也就此作罢了;若还是给脸不要脸,必然会争辩。这样,就引出了老太太的做法,为后面的话做铺垫。
结果,康姨母果然上钩。说是老太太不让拜见的。
目的达到了。盛明兰“无奈痛下决心揭家丑”。
先是抬出祖母的身份和性情。
注意,这么做也是必须的。这也是为什么盛明兰不能从一开始就直接揭了康姨母的底儿。因为盛明兰的身份不够辈分不够,说出来的话分量也不够。
祖母是“勇毅候独女,性子冷僻,多说一句都懒得说。为什么偏偏不让姨母拜见呢?”因为康姨母害死了多条人命。
这是明兰给顾家人敲的第一下警钟。
紧接着,盛明兰又给在座的顾家人提了第二个警告:康姨母不光会杀人,还会跑来搜刮你们的钱财!
如果说康姨母害死人性命,还不足以撼动顾家人那根自私自利的神经的话,那么来刮钱,还来惹事,显然让顾家人感觉到不妙,赶紧撇清关系,走人!
有一个人在这段对手戏中,说了一句很关键的话:“为了不给二哥儿纳妾,编出这样的瞎话来,是要遭报应的。”
不知道现在大家有没有发现,刚刚盛明兰已经成功把话题,和所有人的注意力都转移到了康姨母身上,康姨母要先扑灭自己身上的火,就顾不得兆儿这边的事了。
可是向妈妈一句话,就把大家的注意力给拉回来了。康姨母立即改变策略,撒泼卖疯的下了场,顺便留下了兆儿。
这招是釜底抽薪后,小秦氏又悠悠一脚踩实:这可是你亲表妹,你这么做,是要活生生把她逼死。
这时,镜头转向盛明兰,她的表情是无奈。
她明白,这场一对三的仗,是她输了。
《知否》这部剧中,各类女性角色无疑挑起了大梁,各个都是人精。除了王大娘子。
有没有发现,几位夫人身边老妈妈的段位一个比一个高,而且还都是深藏不露。
比如,小秦氏身边的向妈妈。
平时沉默寡言不显山露水,有时还要故意说几句蠢话,以衬托出主母的睿智。危机时刻,却能立刻抓住关键点,说明平时也是在藏拙的。
如果说,大户人家被祖母疼爱的庶女,都要小心翼翼藏拙的话,那么一个主母身边的贴身妈妈,就更要时常说点蠢话,假装傻傻的了。
剧中还有一位足智多谋,但忠心耿耿的贴身妈妈,就是王大娘子身边的刘妈妈。
刘妈妈在剧中是王大娘子身边的贴身管事婆子。也亏了刘妈妈,才让王大娘子在林小娘众多阴谋中活了下来。
这位妈妈最初并没有太多吸引人的地方,不过却是一直在规劝王大娘子行善积德。
在康姨母给老太太下毒,并栽赃王大娘子时,傻傻的王大娘子只知道发脾气大喊,却不知如何为自己辩解。
是刘妈妈不顾个人安危出来为王大娘子力辩。
当王大娘子被儿子责令回老家思过十年时,也是刘妈妈各种劝解,并早已决心和她一起去。
最傻的大娘子身边,却有个最明事理,也最忠心的奴仆,让人唏嘘不已。难怪弹幕都纷纷刷起了她的名字。
盛明兰在这场以一敌三的较量中,吃了败仗,但她的危机却没有解除。而是才刚刚埋下伏笔。《知否》系列三里,继续分析危机的解除,和明兰身边的三个贴身丫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