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一部网飞“华语剧”,成了爆款!
来了,来了,来了,它来了,
上一次由网飞出品的《罪梦者》,雷声大雨点小,虽然集齐了中国台湾的半壁江山:
张孝全,王柏杰,范晓萱,蒋静雯,许光汉,
却因为剧本太过零碎,导致了整部作品评价一般。
此次同样是聚焦于犯罪题材的《谁是受害者》,依旧开播,
虽然没有《罪梦者》那么强势的宣发势头,播出后,也虽然没有太多的宣传声音,
但剧情所带来的观感快感,让人忍不住做“自来水”。
近些年,网飞在亚洲市场投入了很大的精力,
《王国》、《火花》、《罪梦者》.....
这样在演员、导演、制作上都保持了较高水准的作品比比皆是。
而专注于揭露社会阴暗面,更是网飞在亚洲选择题材的一个大类型,
这也和时下中国台湾的反贪腐、反阶级壁垒、针砭时弊的影像风气一拍即合。
韩国,日本和中国的台湾地区,都在外来资本的推进后,获得了更好的成长,
如果说哪里最适合去把犯罪植入社会问题,一向生活紧凑,压力较大的东亚语境或许就是此类题材最好的温床。
《谁是受害者》的开篇颇有噱头,
一个疑似的过气歌手,被人“溶”尸在一家小旅馆,
检验过后,才发现死者是一个在夜店工作的小青年,而他死去时状态和该过气明星新专辑的封面一模一样,
经过调查,死者却和过气歌手毫无联系。
警方还没查出一点头绪,第二个死者就出现了,
在还未建成的大厦,出现焚尸案,死者正是第一个案件中被怀疑受害人的过气歌手,
而在死者的身边,却出现了另一人的身份证。
这种错位的恶性案件不断发生,
每一个死者的身上都会有下一个死者的身份证明,
这不仅让警方头疼不已,更加因为现场找不到任何凶手的信息,被判定为自杀的离奇案件引发了媒体,平民以及高层的各方关注。
《谁是受害者》虽然有这种死法和死因都颇为奇异的案件做支撑,
但《谁是受害者》却没有炒作这种噱头,而是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死者背后的社会现状,
过气歌手被人嘲笑,跨性别者无法被认同,养老院管理混乱,公司职员被迫辞职,少年犯愧疚终生。
每一个死者生平背后都指向了一个社会现实:
底层被忽略,
职员被社会压榨,政府监管不力,福利机构和商业机构合谋,中饱私囊,残害他人。
无论是《大佛普拉斯》,还是《血观音》,
亦或是《谁是受害者》、《阳光普照》,
它们都在抨击底层在社会生活中的无所适从,
他们因为社会环境的混乱,无序,不公平,而导致了他们在生活中的,无力感和缺失感。
如果说《阳光普照》是关注于底层的日常生活,
那么《谁是受害者》则通过刑侦破案的方式,侧面剖析了社会中的种种弊端。
较为有意思的是,此次的双主角破案模式,基本采用了好莱坞模式,
一个患有自闭症的证物采集员和为了挖头条不惜手段的女记者,他们都有各自的人生隐痛。
采集员因为性格太过孤僻和过于专注于工作,和妻女失和,多年不知道女儿的消息;
而女记者则是因为父亲多年前的阴影,她一直对父亲不大信任,父亲死后,她必须担任起养家的重担,
在母亲和工作之间奔波,而工作出色的她又不得不多次受到有后台势力的压榨。
采集员和女记者在此次案件中,
一个为了找女儿,另一个为了爆头条,都积极跟踪案件,在案件中,也都各自发挥了自己的优势,
一个是明察秋毫,对犯罪证据有超乎常人的敏感和专注,
一个消息网四通八达,人脉广阔,非常擅长从各色人等那里套消息,
一个不善言辞,不会和人打交道的天才刑侦员,一个擅长沟通,懂得挖掘细枝末节信息的优秀记者,
一起破案,可谓如虎添翼。
在他们的合作中,案件中隐秘的真相以及死者背后的隐痛都徐徐展开,
逐渐汇聚成了一曲人生悲歌:
在畸形社会下,普通人早已丧失了希望,他们通过遗愿的方式来获得新生,消除苦楚。
《谁是受害者》是一个带有悲情色彩的末世情节剧,
它包裹的那些人情世故,社会疾患都和现实生活紧密相关,
它没有浓墨重彩的去描绘社会上层的骄奢,而是把更多的话语权交给了底层,
社会积重难返,普通人如何在这种灰色一样的生活中喘息,坚持,
而且它用了电影视角的风格化语言去强化这种黑暗题材下的阴霾浑浊。
可以说,网飞在亚洲正在突飞猛进,开疆沃土,
但是,太过于热衷去挖掘亚洲社会的阴暗面,把这种阴暗面的发掘,当成了影视作品的一种噱头,
但从另一方面说,网飞的加入,也确实造就了很多优秀的社会类型影视剧作品,
这种强势的资本注入,对整个影视剧市场的复苏,生机焕发都是有积极意义的。
社会的隐患在任何一个国家,任何一个社会机制下都是存在的,
作为观众要理智的去看待影视作品中的各种社会显现,
更为重要的是能从优秀的作品中发掘生活的真相,更好的去面对生活,去反思,才是优秀影视作品的意义。
(此处已添加圈子卡片,请到今日头条客户端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