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7-13 17:35 的文章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上周末,今年最后一档101系选秀,也是今年唯一一档男性向选秀《少年之名》正式开播。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本以为靠着郭敬明又是删除节目组微博,又是因为修图和粉丝大闹一场的咋呼劲儿,《少年之名》可以做出些名堂,可惜事实是某酷的“八成会糊”魔咒好像并没有那么容易打破。


节目开播之后,仅有节目名称登上过热搜前十,各大娱乐论坛讨论度几乎为零。这种明明占有“唯一性”却开场即糊的情况并不常见,即便今年最差的《创造营2020》,开场还是有不少人特别关注了一下呢。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不常见”就会让人想要探究因果,即便是相对负面的“不常见”。


某酷的首档101系综艺是《以团之名》,这一季之所以没有简单的在节目名称后加2,而是直接更名换姓改为《少年之名》,是因为整档节目的出发点和重点都由“团队”转向了“少年”,开篇几位导师便送上了自己对于“少年”的定义: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而如何找到或者说打造出他们的想要的少年,还是要从最基础的聊起。


这一季《少年之名》的导师团算是某种意义上的高配置,台上有导师郭敬明、音乐导师胡彦斌、舞蹈导师程潇&自家综艺捧出来的韩宇以及少年探索者易烊千玺(称呼大概是飞行导师专属吧);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台下还有想做幕后,就被节目安排去幕后的制作人张艺兴以及他的“四个菜”说唱的vava、声乐老师潭州、主攻urban dance的编舞大师余衍林&舞蹈老师刘隽: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台前幕后两组导师的助力外加郭敬明这个在普通选秀综艺里有点唐突的出现,都在点明“少年”的标题,预示着在节目里选手将会有更多成长、发展的机会与方向。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之后,讲讲赛制。


大概是有了《以团之名》的前车之鉴,《少年之名》在赛程上进度极快,选手在初舞台就将面临其他同类综艺第一次公演后才会面对的结果:淘汰一半选手。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听起来是有些残酷,实际上倒也并没有。


因为与其说《少年之名》的初舞台即淘汰,不如说他们取消了所谓初舞台,开场即第一次公演。考虑到一些选手舞台经验为零亦或者没有团队只能拼团的情况,节目提前两个月对他们进行了各项魔鬼训练并为了他们分配了歌曲和队友进行磨合。两个月上交一个过关的舞台,也就说不上残酷了。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选手表演完之后,将由台上的五位导师共同商议进港(就是晋级)与否,进港成功即可入座晋级区,否则进入待定区。另外,每位导师拥有一张护送卡,可以一卡保送一位选手直接晋级: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当晋级区坐满之后再有人进港会怎么样呢?是现场battle再由导师选择吗?并不是。《少年之名》直接把球踢回给了选手,由新进港选手在已经晋级的选手里任意挑选一位,直接顶替他的位置: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这个方法虽然没有battle那么燃,但在大家看腻了battle之后,玩玩心跳也是蛮刺激的。


最后来说说选秀综艺的根本,也就是选手。


相对同类型节目将近100位的参赛选手,《少年之名》仅有八十多位。尽管人数少了,但因为有两个月集训期的存在,节目组选择选手的范围还是变宽了。于是乎,我们在节目里看到了许多同类节目看不到的选手类别,比如乐队型、原创型以及各种非典型练习生: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而在经过第一期节目的展示之后也有几位小朋友脱颖而出,拥有了一定的关注度,看看官博的互动量也还算是可以吧。


然而,就是在这样一个高配导师团、赛制新鲜化、选手也不错的前提下,《少年之名》似乎还是无法挽回的、极其奇怪的向糊走去。我仔细想了想问题所在,大概即文章标题所说的:别人在玩选手养成,某酷在玩节目养成。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必须要承认,在没看节目之前,我是抱着想要吐槽的心情来的,但在看过一期节目之后,我觉得自己好像没办法像预想的那样开口。


《少年之名》就像是一个练习了许多年,上次参加比赛遗憾未能出道,今年再度报名参赛,又进行了两个月集训的小练习生,正虔诚的将自己的练习成果拿出来给大家展示。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毫无疑问,它献上的表演是足以进入A班的。


就我个人而言,《少年之名》比任何一档同类综艺都更注重“养成”的本质,对于“少年”的自我定位明确而强烈,也在脚踏实地向观众重复着“追梦”的诚实欲望。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全片没有利用恶剪吸引眼球,做的只有认真记录每个选手的故事,给他们拍下即便被淘汰也值得留作纪念的记录短片;更犹如一部当代男团现状纪实,让观众看到那些在舞台上发光的少年人们背后或心酸、或满怀期翼、或踌躇满志、或坚定不移的故事。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一切都很完美,距离发光只差有人肯耐心给它一档节目的时长,去等待它完成最后的养成与蜕变。


可是,问题就在这里,像张艺兴在开篇即点明的问题:时机真的错了,一切就都跟着错了。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这种养成系、慢热的节目路线,若是像《这就是街舞》一样能抢占到同类节目的先机或许还有些机会,可《少年之名》之前已经出现过太多其他“选手”。即便和它们一并挤入了A班,这些选手也靠着大公司撑腰、奇特的爆点、有趣的性格先声夺人,胜你一筹,且更关键的是见过了太多的观众也早已经进入疲态,你或许会慢慢成长,但已经没人愿意再等了。


其实回头看,某酷的不少档综艺都是这样糊的:节目本身的质量不错,但前期平平缺乏明确的爆点,后期逐渐养成成功、渐入佳境,奈何观众早已经跑光,最终只落得一个独自热血的结果。

《少年之名》难逃糊命:别人玩的是选手养成,


所以,某酷若想打破“糊”的魔咒,不能光是闷头苦干了,也要抬眼看看世界,更换一下做节目的方式。选手都需要爆点来留住观众等待自己成长,何况一个节目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