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5-23 15:56 的文章

今天你“惊雷”了没?


今天你“惊雷”了没?

最近,被“杨坤diss惊雷”的热搜不断刷屏,2G掉线的我一脸疑惑,发生了啥?惊雷是什么,为啥要diss,连上5g网络的我一番搜索,才知道原来,杨坤在最近一次直播时被要求演唱《惊雷》,但是当我们的杨坤老师第一次听了这首惊雷后,直接用上了“难听”、“俗气”、“恶心”等词汇来评价这首歌。直接表达自己对惊雷的不喜,说这歌要旋律没旋律,要节奏没节奏、要律动没律动。那么说了这么多,那惊雷到底是什么样的一首歌?


01《惊雷》&背后的喊麦文化


首先我们来看一下惊雷的歌词:

今天你“惊雷”了没?

原版惊雷的歌词

我们可以看到,这些词语大多为一些符号意向类的生硬辞藻所指拼凑起的,没有实际意义,但是无形之中“百万军”“硝烟”等词语又好像在描述一个气宇轩昂的将军征战沙场的豪壮场面,不明觉厉,但是却不太明白这到底讲了什么。

我注意到网友很多都在评论:这不就是喊麦吗?问题来了,喊麦又究竟是什么? 喊麦最初的出现并非是源于艺术创作,而是情绪性的宣泄。大多兴起或创作于互联网的聊天室和直播间,大多为呐喊性的情绪宣泄,随着各个mc的走红和传播,“喊麦”也逐渐涌入公众视野。有人对“喊麦”做出了这样的概述:“县城DJ+拖拉机节奏+大嗓门+东北腔”。这种简单高强度的节奏加上无厘头的台词,迅速在互联网上掀起了火爆的势头。

而与惊雷特征属于同一类型的一系列喊麦歌曲大多有着同样的特征,要知道,惊雷并不是所属的喊麦圈的作品的第一次出圈,之前mc天佑的《一人我饮酒醉》就曾引起过热议,里面的歌词同样让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为此,专门有网友进行了解释。


今天你“惊雷”了没?

微博网友对于喊麦中“专业”词语的解释

对号入座后,是不是更简单“易懂”了?更有网友发现,喊麦歌曲的创作其实很简单,精髓就在于只要套入“这我那他”即可,似乎没有丝毫压力的就完成了一首歌曲。但是这样的歌曲真的能经受的住时间的检验吗?

今天你“惊雷”了没?

规则可以套用到多首古诗词当中

至于旋律,我在这一大片似乎描述着“宏图壮志”的歌词中,用激动地心颤抖的手点开了歌曲的播放键,刚播下去我甚至以为我放错了,因为完全听不懂在说什么,语速过快,以至于我连一句完整的歌词都没有听到,脑海里只留下了一堆莫名其妙的旋律。嘈杂的声音让我反复置身于大型江南皮革厂倒闭现场,我是谁我在哪?我为什么要点开这首歌?


0 2<<.惊雷>>为什么会火?


其实惊雷早在2013年就已经发布了,之后出现在大众视野里,是在《中国有嘻哈》第一季海选现场。一位女选手“mc帝王南夕”对着吴亦凡铿锵有力的喊了一首《惊雷》,吴亦凡听完之后的评价却是“发型很好看”。

今天你“惊雷”了没?

《中国有嘻哈》海选现场“惊雷”的亮相

但最近却又在抖音上火得不行,拥有十几亿的播放量,抖音上有了各式各样的《惊雷》,比如戏腔、古风、电音等等版本。但是可以发现,各种点赞量高的视频大都以短视频的形式呈现,而且被广为传唱的只是其中几段歌词,旋律简单,易于模仿,来来回回就是高潮的那几句歌词。受到流量市场的影响,各个创作者进行二度创作,融入各种各样的梗,使得这种短平快的形式很快适应了短视频平台的特点,在短视频媒介中迅速传播,获得了大面积的受众,使得在人群中话题迅速发酵。成为热议话题。

除此之外,再加上各个平台上KOL的助推,明星的模仿,网络红人的模仿,带动了受众的模仿,无形之中又推动了其多次传播。

今天你“惊雷”了没?

演员张新成挑战念惊雷歌词

传播学上有一个名词叫“沉默的螺旋”,说的是人们在表达自己想法和观点的时候,如果看到自己赞同的观点,并且受到广泛欢迎,就会积极参与进来,这类观点越发大胆地发表和扩散;而发觉某一观点无人或很少有人理会(有时会有群起而攻之的遭遇),即使自己赞同它,也会保持沉默。意见一方的沉默造成另一方意见的增势,如此循环往复,便形成一方的声音越来越强大,另一方越来越沉默下去的螺旋发展过程。而当身边大多人在议论这个话题时,媒介里通篇都是这个话题,短视频平台充斥着这些信息,可能无形之中会传达给你一个信息:这个信息很重要。如果自己不知道似乎就落伍了,就不太合群。而在充斥着大量网络词汇和网络新事物的新一代网生群体中,俨然成为标榜自己是5G在线,没有out的谈资和证明。特别是在如今这个媒介议程设置的时代,短视频媒体上频繁出现的话语无疑会严重影响着人们对于文化价值的真实判断。

不可否认,惊雷可能短暂的火了一下,但是真的能火很久吗?曾经流行一时的《学猫叫》现在再唱可能也只会被嘲讽为落伍了。可能《惊雷》后面会有前赴后继的“惊雷”“惊雨”“惊电”出现,但是是否能在时间的大浪淘沙中留下些许痕迹,这才是真正值得我们思考的问题。


03.存在是否真的合理?


我们看到原唱MC六道针对这次事件的回应中提到这两点:

1.有很多人唱《惊雷》就说明了这首歌并不是杨坤说的那样,存在即合理。

2、音乐没有高低贵贱之分,大家从《惊雷》这首歌里感受到了快乐,那么这首歌就是好音乐。

MC六道引用了黑格尔的一句话“存在即合理”,但是这句话的意思更多是以“事出有因”的角度去看待存在事物。如果说社会上存在着很多不合法的犯罪行为,你能说他是合理的吗?但是《惊雷》的火似乎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当前消费市场的一些不合理的现象。有人看意味着有市场有流量,但并不意味着认同。如果有审美的市场,那么一定也有审丑的市场。mc六道的第二个观点是让大家感到快乐,就是好歌。我不知道好的定义是什么,但如果你说感到快乐就是好的,我恐怕难以苟同。艺术的确有娱乐的功能,但并不是说艺术唯一的功能只有娱乐,好的艺术作品应当是寓教于乐,而不是奉娱乐为圭臬。

但是从另一方面来说,《惊雷》背后的喊麦群体就毫无亮点吗?我们知道喊麦的创作者大多来自于草根,他们对于现实的宣泄一定程度上显示出了全民表达的需求,长期话语权的缺失,在现实中的被忽视的落寞,都在喊麦中得以宣泄,而歌词中对于上流社会的幻想,身份的重构都成为压在社会焦虑与生活压力下喘不过气的草根的一个安慰剂。如果说过去的喊麦文化反应了社会底层人士的共鸣,比如抨击嫌贫爱富的社会现象,但是后期的发展却越来越偏离了创作的初衷,受到流量市场和网络文学的影响,充斥着玄幻和魔性的辞藻似乎搭建起另外一个幻想中的平行世界,这些远离现实的辞藻只会让迷茫的年轻人们深陷于异想的情绪,并不能在现实生活中找到相关性和落脚点。


04 我们应该怎么对待这些流行文化?

事实上,喊麦本身并不能等同于糟粕和低俗,它也曾代表了草根阶层对于所处阶段的精神状态和思考,我们不能忽视任何一个群体的合理表达,无论是阳春白雪还是下里巴人,前几年在狭窄的地下室里演唱着“怒放的生命”的打工组合旭日阳刚,在嘈杂的地下铁通道里安静唱歌的西单女孩,用文字表达对于世俗的看法的农村女诗人“余秀华”,表达的都是对于所处时代和境遇下的映射,无不是用真诚和质朴的态度去呼吁我们去关注平凡的伟大,我想,既能突出重围,让底层表达成为全民表达,但同样也应有责任去合理反映时代诉求,而不是转瞬即逝的哗众取宠和潜移默化的娱乐至死。李宗盛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各位的审美决定我们这个时代音乐的面貌’。

也许还会有无数个惊雷诞生,但是同样也会有无数个惊雷掩埋于历史的尘埃中。听到惊雷,我第一个下意识想起的词是“于无声处听惊雷” ,这句话原意是意思是在没有声音的时候,在安安静静的状态中,人们会听到惊雷的声音。我想。或许是当下的社会太过浮躁,也许我们是时候该停下脚步,静下心来,去发现,什么是真正的好声音。


参考来源:新京报 传媒时评 Vista 看天下

原创扶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