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娱乐 2020-05-22 16:38 的文章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十年非常时期的样板戏,包括《红灯记》、《智取威虎山》、《沙家浜》等,至今还经常被人们津津乐道,电视晚会上也经常有名家进行演绎,可见这些当年的应景之作还是有一定生命力的。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不过如果细究起来,这些样板戏到如今还被人们传唱,到底是它们本来就具有长久的艺术价值,还是人们更多出于一种怀旧心态,这就不太好讲了。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喜欢样板戏更多是习惯

首先从历史局限性来说,从那段时期走过来的人之所以对八大样板戏印象最深,并不是因为他们在精挑细选之后对这些剧目最为钟爱,而是人们基本上除了看这些剧目之外就看不到别的。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在当时,除了这八大样板戏之外的中国传统戏曲,包括经典的《四郎探母》、《贵妃醉酒》,全都因为属于“四旧”的范畴被扫入历史的垃圾堆。原来的戏曲工作者也不能闲着,就集中精力有些违背戏曲创作规律地,创作和演出了一批革命题材的戏曲和歌剧。这些剧目经过一轮轮演出,广播里也不断播放,成为老百姓不得不听不得不看的戏码,因此想不熟悉都难。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而音乐和戏曲从来都是具有影响力的,数年间只听到这些唱段,它们的旋律就在人们脑子里扎下根来,成为时代印记,再也去除不掉了。因此,即使十年时期之后再听样板戏唱段,更多是一种习惯使然,并不是艺术性有多么强。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样板戏不乏艺术价值

如此说来,那些样板戏是不是就不存在什么艺术价值呢?也当然不是。

客观来说,中国传统戏曲是更适合表现古代题材,而不适合表现革命题材的。因此以现在的眼光来看,样板戏中的人物都过于高大上,脸谱化非常严重。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不过在唱词和旋律方面,这些样板戏倒也进行了一些创新,形成了一些在今天看来可以称为经典的唱段。

而且那时候很多高手都参与了样板戏的创作,比如小说家汪曾祺。《沙家浜》“智斗”一折的唱词,如今看来还是具有很强的文学性,并不算完全违背艺术规律的应景之作。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比如阿庆嫂所唱,“垒起七星灶,铜壶煮三江。摆开八仙桌,招待十六方。来的都是客,全凭嘴一张。相逢开口笑,过后不思量。人一走,茶就凉,有什么周详不周详?”既通俗易懂,又具有一定的艺术性,这样的唱段能够流传下来,也算样板戏的一大贡献。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样板戏艺术价值有限

客观地说,对于样板戏的过分拔高和贬低都不太应该,但有一点可以展开联想,如果那十年的时间里不是那样的风潮,我们看到和听到的艺术形式和经典作品肯定还会更多。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因此,不能因为留下来几句上口的样板戏唱段,就认为这些剧目的艺术性达到多高,更因此感动于那个时代,那就有些走偏了。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红灯记》《沙家浜》样板戏影响大,并不是因


一个人说西红柿好吃的时候,我们要分清楚,他是除了西红柿还有很多蔬菜可吃,还是只能吃到西红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