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种代沟,叫跟爸妈看烂剧!
发现没有?
疫情期间宅在家,恐怕是学习工作这么多年,与父母朝夕相处时间最长的一次了。
我们之间的距离岂止是代沟啊,简直是鸿沟。
即便毕业工作进入社会,他们仍然不理解为何年轻人天天抱着手机不放,为何要吃那些乱七八糟的外卖。
就像,
我们不理解他们——为何能“硬着头皮”看烂剧?
父母似乎是自带良心剧绝缘体,他们总能在万花丛中,选择在我们看来烂到不行的剧。
关键是,他们还能看得津津有味的,动辄用纸巾默默擦拭眼角的泪水,甚至拍桌破口大骂……
“烂剧”真有那么好看吗?
是父母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还是我们跟不上父母的步伐?
试问一下:
我们这一代人,什么样的剧会称其为“烂剧”?
无非划分为这几种——抗日神剧、狗血伦理剧、都市爱情剧……
管它多豪华的神仙阵容,管它多扎心的剧情桥段,在我们这里统统过滤。
就拿抗日神剧来说,估摸着也就一部《亮剑》能火出圈了,而其他同类型的剧,基本沦落为粗制滥造的附属品。
怎么个“烂”法?
情节设定上,逻辑不通。
抗日剧里的所有鬼子,都基本不会讲母语,只会“八嘎”、“嘿”和“大大滴”。
(你确定这真的不是偏见吗?)
想象一下,一群日本人用中文谈论军事机密,结果被一位送饭的中国仆人听得一清二楚。
即便解释说,是为了中老年观众方便理解,因此用中文来代替日语,但看起来还是很违和啊。
还记得某部剧有这么一个情节:
主角一行人埋伏在屋顶上,眼睁睁看着一排父老乡亲被鬼子日本兵疯狂扫射。
那个咬牙切齿啊!
接着鬼子又拖来了一排老百姓,主角定睛一看——
“我哥在里面!”
然后主角与一行人冲下屋顶与鬼子厮杀起来。
嗯?
敢情要不是因为你亲哥在里头,你就一直埋伏不动了呗?
抗日神剧的一顿骚操作,我已无力吐槽了。
关键父母还就特爱看这样的剧,即便“裤裆藏雷”,又或者“八百里开外一枪打死敌人”,又怎样?
爽就完事了。
当我们遭到烂剧降维打击的时候,父母们倒是能一集又一集地刷下去。
佩服!
还记得当年,遥控器在我们的手中,基本停留不到几分钟。
一直以来,客厅都是父母的主战场。
我们这群小屁孩,只有妥协靠边站的份,什么《数码宝贝》、《四驱兄弟》,必定统统为父母最爱的“烂剧”让位。
这类电视剧都有一个显著的特点——又臭又长。
五六十集算是小菜一碟,基本动辄七八十集,甚至是上百集。
也正符合父母无聊消遣、打发时间的需求。
想想看,长达526集的《意难忘》系列,父母都能一集不落,还有什么能难倒他们的呢?
不过,有时候陪父母看看这类的烂剧,竟然还会“上头”过。
还记得那个被全网口诛笔伐的毁三观神剧《娘道》吗?
打着“一个伟大母亲的英雄史诗”,实则处处物化和贬低女性,把毒瘤扮成了鲜花搬上电视荧幕。
女主瑛娘嫁给了隆家二少爷,但多年来婚姻生活并非幸福,各种恶毒的家庭角色出面陷害栽赃,给瑛娘那个委屈的啊。
毁三观的操作来了!
瑛娘解决矛盾的方法是——生儿子。
生儿子的念头,并非是婆家逼迫下的无奈之举。
自从结婚之后她就心心念念着,只为报答二少爷的大恩大德。
瑛娘没有如愿,而是生下了两个女儿,还给她们分别取名为“盼娣”和“招娣”。
我:???
瑛娘还觉得,“只要生不出儿子,就配不上二少爷”,甚至情愿二少爷休妻另娶她人,好为二少爷生个儿子。
就这清奇的脑回路,我是彻底跪下了。
这部让人吐血的伦理剧,在播出之后收视率呈函数增长,稳居第一。
它精准地抓住了老一辈人根深蒂固的思想观念,然后放大情感渲染。
也难怪父母甚至是爷爷奶奶们,看得如此津津乐道,因为他们多多少少经历过男尊女卑的年代,也能感同身受。
而我们这一代人呢?
看了两集之后,想着这么毁三观的剧怎么还有人看?
嘴上骂骂咧咧的,结果看完一集,就想看下一集瑛娘还会搬出什么辣眼的操作,然后继续骂骂咧咧……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也算真香了。
所以你发现了没?
只要剧情够狗血,再烂的剧,都能瞬间上头。
为何再烂的国产剧,父母也愣是能追得下去呢?
那是因为,我们与父母对于“烂”的定义不同。
深处的时代不同,父母在我们眼中就是信息匮乏者。
他们获取影视剧资源的途径,大多是处于被动接受的状态。
要么依靠看卫视,播到哪一集都看哪一集;
要么刷手机视频app,首页推荐哪部就看哪部。
父母不像我们,对影视剧有更多的时间去筛选和过滤,他们秉持的观念很简单——能看就行了。
反观自身,我们对父母追烂剧的行为,是否过于刁钻了呢?
我们眼中的“烂剧”,或许对于他们来说并不算烂。
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尽相同,当然也包括了追影偏好,我们没有权力去谴责父母看的剧,有多low,有多垃圾狗血。
想想看,他们还没嫌弃我们,整天对着屏幕傻笑干什么呢。
更况且,谁“年少无知”的时候没追过几部“烂剧”?
有这时间去怀疑父母的品味,倒不如多花点时间陪他们看看剧,哪怕是饭后半个小时的时间,也足够了。
小的时候,他们曾为我们任性胡闹“妥协”过。
那长大了的我们,就不能为年迈的他们“妥协”一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