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田径协会发布《中国马拉松及相关运动办赛指南》
一、前言和总则
为规范中国境内路跑赛事的组织管理,促进路跑赛事健康发展,特制定本指南。
(一)本指南所提到的路跑赛事包括
1.马拉松:42.195公里的公路跑步赛事;
2.半程马拉松:21.0975公里的公路跑步赛事;
3.10公里和其他距离的公路跑步赛事。
(二)赛事是指在中国境内(不含香港、澳门、台湾地区)面向社会公开报名的路跑赛事(以下简称“赛事”)。
二、举办赛事应当至少符合下列条件
(一)主办方获得赛事起、终点及沿途赛道的赛时使用权,同时有与赛事规模相适应的起终点场所、路线。
(二)配备的组织机构、管理人员和竞赛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与赛事的规模、内容相匹配。
(三)有与赛事规模相适应的组织经费。
(四)符合国家、地方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条件。
(五)在中国境内举办的半程(21.0975km)距离以上的赛事,负责赛事运营的相关人员需持有中国田径协会颁发的《中国马拉松竞赛组织管理培训合格证书》。
三、竞赛组织与管理
(一)以安全为首要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做好参赛运动员必要的服务。
(二)需成立赛事组织委员会(以下简称“组委会”),对竞赛组织、医疗救护、卫生检疫、安保交通等基本职能进行统筹协调和工作落实。组委会应至少包含综合协调、竞赛、安保、交通、医疗、宣传、市场、志愿者等部门。
(三)参赛运动员的年龄限制如下:
1. 马拉松及以上距离:参赛者须在比赛当年满20周岁;
2. 半程马拉松和10公里项目:参赛者须在比赛当年满16周岁。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赛,组委会需要求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参赛声明。
3. 10公里以下项目:16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赛需要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签署参赛声明,13周岁以下未成年人参赛需老师或家长陪跑。
(四)赛道规划、丈量和标识的要求
1. 赛道应选择在人工铺设路面上并保证平坦,如果因交通或类似情形导致不能在主路通行,也可以在主路旁自行车道、人行道进行。起终点之间的海拔落差应控制在合理范围内,尽量满足起终点之间的海拔下降与赛道总距离的比率不超过千分之一。
2. 赛道路线应由具有丈量资质的专业人员进行丈量,确保赛道符合办赛需求。
3. 赛道上须每1公里设置1块公里牌,在折返、拐弯以及分道的路段须设指示牌。每个比赛项目的终点前100米处,须设置终点提示牌和运动员分流指示牌,每个终点要设置醒目的标识。各种标识牌和提示牌要清晰、明显,数量要充足,摆放位置及高度要体现以人为本,要有利于运动员观看。
4. 赛道类型
赛事组委会可根据办赛地点实际情况决定起终点是在同一位置还是分处两地。当起终点线在同一地点,起点集结区、终点疏散区及其设施放置区域也可以是分开的。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起终点区域可利用空间的大小。
1) 点对点赛道
点对点赛道是从一个地方起跑到另一个地方结束。
2) 往返赛道
往返赛道会通过一个折返点,在同一道路的另一侧反方向返回终点,终点和起点在同一位置(或者邻近)。建议可以利用双向分车道公路,往返两个方向就可以分别使用一个单独的车道,折返点可以设置在现有的中央隔离带。
3) 单圈环形赛道
使用单圈环形赛道的赛事可以解决重叠问题,但需要封闭更多的道路,以及赛道沿途资源使用效率相对更低。
4) 多圈环形赛道
多圈环形赛道只适合小规模高水平运动员间比赛。
(五)应在比赛开始报名之前或同时公布竞赛规程。赛事组委会应当按照竞赛规则、规程和实施方案组织赛事。竞赛规程至少应包括竞赛的名称、时间、地点、项目设置、赛事规模、主办单位、承办单位、比赛路线、参赛资格、竞赛办法、奖惩办法、报名办法(健康、检疫要求)、关门时间、组委会联系方式等。其中部分项目关门时间建议为:马拉松:6小时至7小时;半程马拉松:3小时;10km:1.5小时。
(六)赛事组委会应保障参赛报名和参赛物品发放的顺畅。
1. 可为大众选手提供网上报名等多种报名方式。
2. 赛事组委会应为成功报名参赛的运动员配备号码布,号码布的背面应要求选手填写紧急联系人及联系方式等。
3. 赛事组委会应根据赛事规模科学安排大众选手领取参赛物品的时间和方式。
(七)赛事组委会应将赛事的实用信息(竞赛、交通、安保、医疗、卫生检疫等)于赛前向参赛选手、媒体、工作人员进行及时和全面的提供,应为参赛选手提供参赛手册(也可网上公布,自行下载学习阅读),至少应包括起终点分布图、起终点交通指南、赛道图以及赛道描述、补给站和洗手间分布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