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体育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资料图。 资料图。

2020年1月1日,上海将举办多项新年跑步、登高比赛:嘉定国际赛车场有“蒸蒸日上”新年跑;虹口有2020虹口元旦迎新跑;静安区将举办2020年上海·静安元旦10公里迎新跑。在日本,1月2-3日,则是一年一度的“春晚大片”箱根接力赛。

一项比赛:青春、接力和团队

箱根接力是一项1920年开始的以关东地区大学为参赛队的接力赛,最初有4个大学参与。上个世纪40年代箱根接力停办过, 1947年开始恢复每年1届,1956年开始固定在每年的1月2日、3日举办。因此箱根成为了日本新年的一个传统的体育赛事和社会活动。

除了日期的固定,箱根接力参赛队伍数量也“基本”固定,为21支。其中上届的前10名是“种子队”,直通下一届的赛事。因此箱根接力不仅看冠军,也看前10名。另外10个名额则通过10月份的选拔赛来决定,最后1个名额是“混编队”,由落选大学表现优异的选手临时组成关东大学联合队。不过,箱根接力逢5或逢10,会增加2支代表队参赛。例如2019年是第95届比赛,有23支参赛队。多出来的2个名额分配如下:预选赛第11名;过去5年表现最好的大学队:即没有直通、也没有获得预选赛前11名,但过去5年校际比赛积分最高的大学队。

箱根接力的距离基本是217公里,分10段,每天有5段比赛。每名选手差不多跑半程马拉松的距离(21.1公里),10名选手接力完成。因此,箱根10个赛段都有区间纪录,还有去程(第一天)纪录、回程(第二天)纪录和总成绩纪录。今年(2019年)箱根接力就有7人次打破区间纪录,东海大学以10小时52分09秒打破了总成绩纪录,终结了青山学院五连冠的梦想,获得47年来的第一个总冠军,也是他们在日本平成时代(1989-2019)的最后一个冠军。

只有大学生才有资格参加箱根接力,因此比赛日在日本掀起了“青春风暴”。箱根接力是团队作战,涉及到学校的荣誉。参加箱根接力的选手都要有万米34分钟以内的水平。每支队伍10人参赛,最多报16人。出于交通管制考虑,参赛的大学队如果在某一赛段比第一名慢一定的时间,那么接力绶带无法传递给下一位选手,而下一位选手只能“提前”出发,相当于没有完成接力,这对该大学来说是一个“耻辱”。这种情况往往在后半段赛程,或有选手受伤的情况下发生。

青春、接力、荣誉、竞争、意外、逆转,箱根接力具备各种传播的要素,因此,箱根接力电视转播收视率在20%以上,和日本春晚“红白歌会”(12月31日)成为日本收视率最高的2个节目。有关箱根接力的书籍和电影也有许多,其中一部知名的电影是《强风吹拂》(2009)。

一个人物:体力、气力和努力

如同李娜之于中国网球、刘翔之于中国田径。日本马拉松的功勋人物是金栗四三。他1911年打破了马拉松世界纪录,1912年参加了斯德哥尔摩奥运会,是亚洲第一位参加马拉松的选手。金栗四三还是1912年奥运会日本代表团旗手。1920、1924年,他还两次参加奥运会。因为1916年没有举办奥运会,其实他是连续3届参加了奥运会。

金栗四三更大的贡献是推动了长跑或者马拉松运动在日本的发展。他1920年发起了箱根接力,让该赛事成为日本最悠久的大学接力赛事。从箱根接力中走出了许多日本马拉松人物。有“最强公务员”之称的川内优辉2007和2009年代表母校参加,都参加了第6赛段的比赛。2018年他获得波士顿马拉松赛冠军。

金栗四三还在1947年发起了福冈国际马拉松赛。东京马拉松、福冈国际马拉松和琵琶湖马拉松是日本三大马拉松。福冈国际马拉松赛邀请国际专业选手参加,经常是日本国内选手的选拔赛。

金栗四三推动了马拉松在日本生根发芽,让长跑成为日本社会现象。村上春树还专门写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的书。金栗四三对马拉松提了六个字“体力、气力、努力”。这其实是日本社会“匠心精神”的一个真实写照和缩影。

一种精神:文化、历史和拼搏

在日本,长跑有多年的发展历史,积淀了深厚的长跑文化,特别在和平和物质富裕的时代,长跑成为日本精神追求和拼搏的一个象征。

仅就长跑而言,日本在1912年就参加了奥运会马拉松比赛。2018年,日本2次打破男子马拉松亚洲纪录。川内优辉是目前世界上跑进210(2小时10分)次数最多的运动员。

女子马拉松从1984年进入奥运会,产生了9块金牌,日本获得了2块(2000年、2004年),我国最好成绩是铜牌(2008,周春秀)。

在田径世锦赛上,日本男选手1991年获得马拉松冠军,女选手获得1993、1997年冠军。我国运动员白雪2009年获得冠军。

在六大满贯中的东京马拉松赛上,日本男子选手1次(2010年)获得冠军、女子选手3次(2007、2009、2011)夺冠。

在波士顿马拉松赛上,日本男子运动员9次获得冠军(1951、1953、1955、1965、1966、1969、1981、1987、2018)。

东京马拉松2013年跻身世界六大满贯,以零死亡率、高完赛率(约96%)和服务好著称。2017年,东马赛会纪录男子进入204分大关;女子已经进入220大关。

名古屋女子全马是全世界最知名的女子全程马拉松赛,最近每届约吸引2万名的全球女子全马选手参加。

明年东京奥运会,中国男女运动员到2019年底,各有3人满额达标。而不完全统计,日本马拉松达标选手分别是男子25人,女子20人。为此,今年9月,日本还把全国马拉松锦标赛当成奥运选拔赛,并且参赛门槛比奥运报名标准高。

一个启示:大学、基础和氛围

再说回箱根接力,其实能看到,在大学中,体育具备特殊的教育功能。大学的体育可以培养选手。2018年分别打破亚洲马拉松纪录的设乐悠太(东京马拉松,2:06:11)和大迫杰(芝加哥马拉松,2:05:50)在2010年代表东洋大学和早稻田大学参加了箱根接力,并各自获得了第一区段和第二区段的冠军。今年32岁的董国建创造了我国第二好成绩;基普乔格35岁还在实验室条件下“破2”,37岁的贝克勒今年柏林马拉松离世界纪录只差2秒。这说明,马拉松选手完全可以在30多岁创造好成绩,因此大学可以成为培养马拉松人才的基地。我国的CBA、女排和男排联赛都有大学生球员,未来大学是职业联赛的一个人才来源。马拉松选手运动寿命长,也可以做到高水平选手的来源地。我国的李芷萱在上海体育学院李国强教练的指导下,今年3次进入230大关,创造了我国女选手3个最好成绩。

大学还提供了一种很好的体育氛围,可以夯实体育的基础。例如清华大学每年参加马拉松的学生数量很多;厦门大学黄力生副教练参加了所有17届厦门马拉松,他还在大学开设了马拉松体育健身课程,17年来,超过1万名学生选修这门课程。

目前我国马拉松运动迎来了一个快速发展的时期。在专业水平上,男子运动员离全国纪录只有13秒;并且中国田径协会和特步提出了“国人竞速”计划,对打破全国纪录的选手进行100万人民币的嘉奖,且每破提高1秒,奖励1万元。在业余水平提升上,“我要上奥运”计划,在烘托马拉松氛围和选拔业余选手方面,做出了积极的尝试。明年4月,常州将举行首届“中国马拉松精英排名赛暨我要上奥运万人赛精英赛”。 今年北马(985人)、广马(876人)、无锡(740人)的“破3”人数都超过了2018年排在第一的上马(720人)。

到2019年,我国已经有13场比赛国际金标赛事,其中12个全程(含香港)和1个半程(扬州),为全球第一。另外,2022年国际半程马拉松锦标赛将在扬州举行。

因此,现在中国马拉松运动可以说处在天时地利人和的有利条件下,我们需要做的是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