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北京奥众冰上运动中心,总有一个固定的场景,固定的人物出现在丝路超级冰球联赛(SRHL)的比赛现场,每次都带着三三两两的朋友一起来,这个人就是导演英达,当年因执导《我爱我家》而为大众所熟知。如今,英达出现在冰球比赛的现场不是因为导戏,而是为了自己的儿子英如镝,场场必到来观赛,更像是儿子的忠实粉丝。身为一名导演,这次他放眼期待的不是别人的戏剧人生,而是自己孩子的未来。
如今,大家说起英如镝再也不会说是“著名导演英达的儿子”,而是“中国男子冰球队队员”“昆仑鸿星奥瑞金冰球队队员”。身为一名土生土长的北京人,当年父亲刻画了北京人的生活景象,如今,英如镝冰球运动员的职业身份逐渐被大家所认可。
作为一个有着深厚冰球运动底蕴的城市,新时代的北京主场需要这样的榜样人物,为中国冰球发展揭幕新的开篇。
“孩子王”的冷面观点
丝路超级冰球联赛北京主场第二轮第一场刚刚结束,昆仑鸿星奥瑞金冰球队迎来自己的主场第一场胜利,5:3战胜对手,全队振奋,球迷大呼过瘾。刚刚走下赛场的英如镝还很兴奋,路遇刚刚观赛结束的冰雪特色校孩子们,大家簇拥着他,英如镝是他们的榜样,很多人因为他认识冰球运动。如今近距离来看偶像比赛,和他互动,孩子们都激动不已。英如镝是有名的“孩子王”。他随手将自己的球杆送给了其中一个孩子。这已经不是他第一次这样做,也不会是最后一次。英如镝表示,看到孩子们这样关注冰球,他更多的是欣慰,表示,这项运动有这么多孩子喜爱,应该鼓励他们,最直接的方式就是送出“武器”,鼓励他们一直打下去。
如今,无论是大家对冰球的认知还是训练条件都提升很多,这项小众的冰雪运动越来越普及。但如果想将来打出一翻天地,英如镝寄语孩子们能更加投入一点,技术和战术缺一不可,特别是对于这样一个国际化的运动项目来说,首先需要确立这样的态度。技术只是套路性的一面,在急速对抗的冰球场上,还要直接面对身体的冲撞历练。这不仅仅需要有一个强硬的身板,更需要一开始就树立拼命、勇敢、较劲和顽强的职业个性,并将其完全融入自己的冰球血统中。
对于英如镝来说,这些是他分享给后辈们最真诚的建议。他曾经在一个赛季内凭借自己优秀的技战术狂夺98分,坚挺应赛。却在12岁后开始允许赛中冲撞后的赛季,个人得分跌至12分,在对手强悍的冲撞和身体对抗下,自己的技术完全被压制,曾经累积的自信顷刻间颠覆了。直面对抗这一点对于接受传统中国家庭教育的孩子来说,是极具挑战的,对于家长来说更是。因为内敛含蓄的中国家长非常不愿意看到自己孩子在拼抢中被激烈撞击,以及面对随时而来的受伤风险。但在改变打法和被淘汰两种结果面前,英如镝和父母一起选择了改变,这也成为他职业生涯的一个重要转折点。
冰球让自己变成真正的男子汉
英如镝出身文艺世家,父亲是著名导演英达,然而,他并没有走“星二代”的道路。虽然钢琴和冰球是他从小的两大爱好。但在9岁真正做选择的时候,他选择了后者,并开始奔赴美国学习冰球,十年后英如镝成为了一名职业冰球运动员。
英如镝介绍到,当时选择冰球是个偶然,但就是这个兴趣陪伴自己一直走到了今天,原本内向的他,因为冰球变得善于主动交流,包括语言的沟通、还有更多身体的冲撞,冰球运动让他变得更加男子汉。
为了培养他,父亲英达和母亲梁欢都付出了很多,在父母看来这种牺牲是理所当然,但作为儿子,英如镝的内心一直期望回报他们,当他成为职业运动员,能够凭借冰球养活自己的时候,他觉得是对父母一直以来付出的一个满意答卷。
说到这里,他也希望中国更多热爱冰球的小孩能够坚持训练,即使最终不能成为一名职业球员,冰球也一定会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意想不到的改变。很多小孩觉得打冰球就是玩一玩,之后该收拾上学就上学。但如今国内冰球运动发展的趋势越来越好,为孩子们提供了更多的可能,特别是随着2022冬奥会的临近,希望孩子们能够坚持,通过冰球运动实现自己的梦想。
从北京出发 目标为国争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