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俄罗斯进口的木材。 卡佳在仓库里检查木材。 游客在满洲里互市贸易区购买俄罗斯套娃。 雅罗夫展示公司的俄语门户网站。 广西东兴中越边民互市便民浮桥。
本报记者 柯仲甲摄
本报记者 柯仲甲摄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本报记者 吴 勇摄
资料图片
“希望有更多的中俄合作伙伴来这里落地生根”
本报记者 柯仲甲
“刚到了一批国外烘干的樟子松板材,品质特别好!”在绥芬河见到俄罗斯90后姑娘卡佳时,她正操着一口流利的普通话和客户交谈。卡佳是俄罗斯一家大型木材公司的员工。2012年她被派到绥芬河担任中国区域销售经理,负责产品销售、市场拓展、客户联络等工作。“我们的原木和板材产品直接从俄罗斯出口到绥芬河口岸。现在公司每年80%的外贸业务都在中国市场。”卡佳说,公司搭上中国发展的快车,业务取得了令人意想不到的增长。
绥芬河市位于黑龙江省东南部,是牡丹江市下辖的县级市,也是中国第三大铁路口岸和黑龙江省最大的公路口岸。绥芬河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接壤,距离俄远东地区最大的港口城市符拉迪沃斯托克只有210公里。1992年绥芬河被黑龙江省批准为通贸兴边试验区后,这里的边境贸易迅速升温。
“那年大学刚毕业,听人说这儿‘欠欠’很赚钱,没多寻思就来了!”上世纪90年代初,哈尔滨人张晶华来到绥芬河寻梦。当地人说的“欠欠”就是英语“交换”的意思。“用绳子一拦,大家各站一边。看上了什么东西,就喊着‘欠欠’,拿自己的东西和对方换。”张晶华说,她来到绥芬河的时候,正是“以货易货”的传统贸易方式即将告别历史舞台的年代。
“‘欠欠’虽然简单便利,但是存在管理无序问题和治安隐患。”绥芬河市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这些问题引起了当时管理部门的重视,决定建立一个市场,便于管理和长远发展。1991年,绥芬河第一个专业的边贸市场青云市场正式成立。随着绥芬河在1992年被国务院批准为首批沿边开放城市,提前“卡位”的青云市场就像其名字一样“青云直上”,市场内560个摊位释放出巨大的活力。这里成为中俄边境线上最活跃的商贸市场之一。
张晶华看到了机遇。1995年,她在青云市场附近租了一间小店面,做起了面向俄罗斯市场的汽车配件出口生意。深耕这个行业20多年,如今她已是绥芬河布斯特集团的董事长,公司产品覆盖俄罗斯近百个大中城市,深受客户青睐。
俄罗斯人廖沙是俄罗斯堪察加的汽车配件销售商,也是张晶华最大的合作伙伴。“上世纪90年代我们还是一家小店面时,廖沙就来采购产品了。一开始的量也不大,我们店面里有什么他就买点什么,自己扛着包运回俄罗斯去。”张晶华说,廖沙的店面几乎和她的店面同步壮大,“后来他的规模越做越大,一次进口价值上百万元人民币的货。自己也不再扛包运货了,都是直接通过物流清关出口。”受益于绥芬河的沿边开放政策,廖沙的生意迅速发展壮大。
现在,廖沙的企业拥有一个汽配批发中心和40多间汽修店铺。他现在来绥芬河的次数越来越少了,一年也就一两次。采购的货物数额却越来越大,一年能达到50万美元。廖沙也会根据俄罗斯消费者的喜好,向张晶华下订单定制汽配产品。“做了这么多年的俄罗斯市场,我们也积累了不少经验。前些年在绥芬河建设了自己的工厂,自主设计、生产汽配产品,满足个性化订单的需求。”张晶华说。
张晶华和廖沙这一对中俄合作伙伴携手并进的创业史,是绥芬河口岸经济发展的一个缩影。从扛包过货到物流清关出口,从单一的商品贸易到生产加工落地,独特区位优势再叠加综合保税区、边境经济合作区、中俄互市贸易区、整车进口口岸等国家开放政策,绥芬河作为中国对俄经贸的重要窗口和“一带一路”建设中蒙俄经济走廊关键节点的作用越来越显著。2017年,绥芬河口岸过货1140万吨,历史性突破1000万吨;口岸过客108万人次,创8年来最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