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

2013年6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关于加强高校新闻传播院系师资队伍建设,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的意见》,提出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18年9月,教育部、中宣部联合印发《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提出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这个卓越计划2.0的目标是:

经过5年的努力,建设一批马克思主义新闻观研究宣传教育基地,打造一批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一流新闻传播专业点,形成遵循新闻传播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的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新闻传播人才培养体系,培养造就一大批适应媒体深度融合和行业创新发展,能够讲好中国故事、传播中国声音的优秀新闻传播后备人才。

单就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目标来说,计划2.0的要求是“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这比2013年提出“全媒化”“应用型”“复合型”(原文表述是“培养具有全媒体业务技能的应用型、复合型新闻传播人才”)的要求高出许多:从“应用型”提升到“专家型”,可以说具有本质的飞跃。

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出台之前,教育部2018年初颁布《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明确新闻传播类专业的培养目标是:“具有全媒体新闻传播知识和能力的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人才,以及具有全球视野和跨文化传播能力的国际新闻传播人才。”简言之,国家标准对新闻传播类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共有五个方面,即“全媒化”“应用型”“复合型”“创新型”“国际化”。考虑到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对外语的特殊性,“国际化”主要是对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专门要求。

按教育部高教司吴岩司长的解释,首次颁布的国家标准“保底不封顶”,既对各类专业提出教学基本要求,也就是“兜底线、保合格”,同时又对提升质量提出前瞻性要求,也就是“追求卓越”。①可以这样理解,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计划1.0的“应用型”要求就是“保底”,而计划2.0的“专家型”要求则是“追求卓越”。因此,把国家标准与计划2.0的培养目标结合起来看,如今的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目标至少要做到“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创新型”四个方面。显然,这是一个任重而道远的目标要求。

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创新

如何达成这个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目标要求?《关于提高高校新闻传播培养能力,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的意见》给出的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是:1.开创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教育新局面;2.打造新闻传播人才德育新模式;3.迈向一流新闻传播专业新目标;4.推动部校共建新闻学院新发展;5.开辟高校与新闻单位互聘新领域;6.构建国际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新范式;7.迈上高等新闻传播教育质量新台阶。

应当说,这些改革任务和重点举措为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近年来,国内新闻传播教育界也对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开展了一定程度的研讨:或阐述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重要性②,或探讨卓越新闻传播人才的培养规格③,或论述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方向、原则、路径与机制④,或剖析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面临的问题⑤,等等。通过研讨,大家对高校推进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认识越来越明确。不过,现有研讨主要着眼于宏观,基本上停留在战略与策略层面,很少触及实施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的操作层面。

培养“全媒化”“复合型”“专家型”“创新型”的新闻传播人才,意味着新闻传播专业学生既要具备全媒体的知识和能力,又要通专结合,一专多能,而且具备开拓创新的素质。要达成这样的目标,其实具有相当难度。究竟应当怎么实施?在近年的一些研讨会上,我曾讲过重庆大学新闻学院的基本思路:文理兼收,大类培养;学科交叉,跨界融合;本硕贯通,通专一体;夯实基础,提升能力;创新实践,个性成长。事实上,这也是对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如果落实到操作层面,可以把问题简化为“教什么”和“怎么教”。

“教什么”涉及两个方面,大的方面是究竟要开设什么样的课程,从而形成结构优化的课程体系;小的方面是每门课程究竟要传授什么内容。新闻传播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尽管面临着这样或那样的挑战,但达成某种程度的共识还是比较容易。譬如说,厚积人文社科基础(甚至包括一定的自然科学基础),夯实专业知识,充实新媒体技术,通晓特定领域的专门知识⑥,提升业务能力,可以说是优化卓越新闻传播人才培养课程体系的基本原则。真正困难的,是本着这样的原则制订出培养方案或教学计划之后,如何科学而合理地建构、传授各门课程的内容。这是因为,随着传播科技的迅猛发展,传媒业正在发生着前所未有的急剧变革,课程内容的优化乃至重构,已成为摆在新闻传播教育界面前的时代课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