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8日,上海报业集团以视频方式召开2020年集团年度工作会议,主题为“打赢疫情阻击战,推进治理现代化”。会上,上海报业集团党委书记、社长裘新发表了题为《向前是涅槃,向后是平庸》的讲话。
以下是讲话内容摘选:
一、“我们依然是我们,我们已经不是我们”
媒体治理能力,首先是新型主流媒体的建设能力。经过六年努力,上报集团基本完成了新型主流媒体集团的“四梁八柱”。
截至2019年12月31日,集团拥有网站、客户端、微博、微信公众号、手机报等多种新媒体形态,258个端口,新媒体稳定覆盖用户总计超过4.5亿。主要传播阵地从几年前标配的“两微一端”自有阵地,向“一头(条)一抖(音)”等第三方平台延伸。以文字图片起家的纸质媒体在视频上发力,集团各媒体入驻的第三方平台账号中,有29个是视频类;集团自有的15个APP中,近半开设了视频频道。
疫情阻击战打响后,集团媒体参加抗疫报道的采编人员共达1352人。从1月20日至2月20日的一个月内,集团主要媒体的各类端口共刊发疫情防控报道47573篇,总阅读量达到32.52亿次。
2019年,集团媒体业务总收入已经超过原两大集团2010年时的最高水平。尤其是集团媒体主业收入结构发生根本性变化:其一是回归后的核心主业已经不是传统的报刊经营收入,新媒体收入唱起了主角,2019年达到58.39%;其二是媒体主业收入中已经不完全是传统的广告收入唱独角戏,新媒体创新服务收入成为后起之秀,占集团媒体业务总收入比重达到31.68%。
“我们依然是我们,我们已经不是我们”。在过去六年中,我们抓住改革窗口期,在没有发生大规模震荡的前提下,依靠“一支队伍打天下”,在显著拓展了主流媒体传播力影响力的同时,守住了财务平衡,完成了媒体主业新旧动能的转换,实现了逆周期表现。上海报业的实践,成为观察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窗口;上海报业的走势,成为行业关注的重要风向标。
二、“棋到中盘”进入相持阶段。
毋庸讳言,媒体融合的相持阶段已经到来。这个阶段的特征,可以用“三个板”来概括。
(一)跑马圈地拉人头告别“涨停板”。
2019年集团不同平台用户数有增有减且变化不大,呈现存量相持博弈。不仅总体覆盖用户数增长放缓,具体到每一类用户,也呈现出增幅趋小的现象。APP下载量增幅从上年的46.7%下降为11.36%;网站的日均UV增幅从上年的32.9%下降为6.27%;只有微信公众号粉丝数的增长表现超过了上年,增幅22.12%。这说明随着人口红利见顶,新媒体可覆盖用户数已基本饱和,几个平台同时获得大幅用户增长的情况已基本消失。
(二)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存在“短板”。
搭上了新媒体传播的“快车”,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已今非昔比,但这次抗疫宣传战也显现出我们在进一步提高新闻舆论工作有效性方面的短板。
主流媒体的“四力”——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个完整的生态体系。社会引导能力的短板,势必削弱传播力增强的优势,并降低影响力、公信力的含金量。主流媒体要提高新闻舆论工作的有效性,真正成为舆论场的主角,关键还是要解决“主动”的问题,主动预判舆情,主动设置议题,主动回应关切,主动提供解决方案。
(三)主流新媒体生长触到“天花板”。
一是内容产能的天花板,生产力还无法完全匹配需求。主流媒体如何借助互联网+、AI+等技术手段,提高自身的内容生产效能?二是流量分配的天花板,一些在主流媒体APP上点击很好的文章,在传播上反响平平。媒体的专业判断、第三方平台的推荐热度,究竟谁才是内容传播的决定性因子? 三是用户留存转化的天花板。新获客成本越来越高,如何留存、转化新用户,不断提升老用户的活跃度,才是接下去考验主流媒体APP能否可持续发展的关键指标。
(四)相持是“最吃劲”的阶段。
事物发展到相持,各方力量胶着,本身就是“最吃劲”的阶段,此次疫情更带来新的不确定性。对于媒体行业,广告主投放量下降是首当其冲的直接影响,无论品牌还是效果类广告,投放的量和节奏都处于收缩状态,大量项目搁置延期,部分客户撤销或推迟了合作计划排期。多数客户需要等全面复工后,方可进行下一步投放计划的沟通。
三、以“出圈”来“破阵”
2020年是宣传工作创新之年。我们要拿出“出圈”的勇气,来实现相持阶段的“破阵”。“出圈”,原意为冲出固定粉丝圈,也可理解为突破固有的圈层。对上报集团而言,就是要聚焦商业模式、技术能力、传播能力、支撑手段四个领域,大开脑洞,大胆创新,对受到有形无形壁垒制约的要“破壁”,对有能力梗塞的要“破梗”,对囿于年龄圈层难以代际沟通的要“破际”,对固有观念束缚的环节要“破障”。
(一)商业模式“出圈”。
任何一种媒体,没有明确的商业模式是行不远的。融合发展要打破相持,必须“出圈”,突破固有营运模式的束缚,形成新的收入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