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作为同行,我支持你义无反顾,挺身而出;作为母亲,只觉得非常心疼,十分不舍。我们家三代行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家风。你作为呼吸科医生、共产党员,奔赴前线义不容辞。”这是最近王洵的母亲单平写给女儿的一封家书,以此来表达对女儿的思念。今年37岁的王洵是江苏省援湖北医疗队临床治疗一组组长、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副主任医师、复旦大学医学博士、南京医科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大年初一晚上,她作为江苏无锡驰援湖北医疗队第一批成员抵达武汉,安排到江夏区第一人民医院支援。她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很感谢那些在背后默默提供帮助的人们。“抗击疫情的时候,所有为之付出的人都是‘一线’。”

 王洵在武汉站留影 王洵在武汉站留影

母亲70大寿,她只赶上了“买单”

除夕夜出征前病人连夜跑去给她送口罩

昨天傍晚,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颇费周折、辗转联系到王洵时,她刚刚下班,正准备吃当天的第一顿饭。回忆起报名支援武汉的那天,王洵说,1月23日晚上8点多,刚加班回家,就看到科室主任在微信工作群发布消息,招募医护人员去武汉,于是毫不犹豫地报名了。“我一直在发热门诊,临床经验较为丰富,并且上大学、读研时参加青年志愿者协会,有很多公益支持的经验,2003年抗击非典疫情的时候我在读大三,感动于医护人员的奉献精神,在考研时报了呼吸科,2008年读研时曾在成都参与过汶川地震伤员的转运救治。所以,无论在临床还是公益方面,我都是最适合的。”王洵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当时报名参加医疗队时没有与家里人商量,但相信他们都会支持自己的。后来母亲知道后,虽然担心但表示理解,母亲说,“既然穿上这身白大褂,就要承担这份责任。”

 无锡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送行会 无锡驰援湖北医疗队出征送行会

1月24日是除夕,也是庆祝母亲单平70大寿的日子。“作为唯一的女儿,我很早就订了蛋糕,但那天一直在召开动员会、准备会,所以只赶上去过去结了个账。”从下午开始,王洵以及无锡市第二人民医院就开始快速准备物资、开清单等一直忙碌到深夜。“设备科药剂科等同事都没有过好年,零点钟声响起时,采购中心主任还在确认所有物资,很感动同事们背后的默默支持。”王洵说,除夕晚上,很多病人朋友知道自己要去武汉,怕我带的东西不够,连年夜饭也没吃,就跑来医院送口罩,很感动。“不用多写我,没有那些帮助我的人,我在前面什么都干不了,他们虽然在后方,但是抗击疫情时,所有为之付出的人都是‘一线’。”

脚上磨出泡、憋尿、背痒不能抓

为节省防护服,每天只吃一顿饭

王洵告诉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支援武汉的医生每天工作六小时,护士四个小时,但算上穿脱防护服、准备的时间,要加上一个多小时。“工作强度比我以前上班大多了,比如,现在每天我要查房看60位病人,以前每天的工作量是20个病人。护士们都是不停在跑,四个小时平均每人要换150瓶液,走一万六千多步。为了防护,我们都是穿的不合脚的雨靴,脚磨出泡了,回去抹点药膏第二天继续忙。”王洵说,为了隔离感染,一到武汉,大家就把蓄了很久的头发剪短了。“口罩和护目镜把脸都压破了,大家就把‘褥疮贴’垫在脸上烂的地方,小护士们那么爱美都不怕,挺受触动的。”

为避免感染,小护士们剪断长发为避免感染,小护士们剪断长发

王洵说,防护衣很珍贵,出发前医院给准备了一些,省里也准备了一些,还有校友空运过来一些。“想到特殊时期,到处都物资紧缺,又怎么能浪费呢。于是每天去医院前我只吃几块巧克力补充能量,一直到下班前不敢喝水,中间不能吃饭,也不去上厕所。虽然有成人纸尿裤,但没法换会不舒服,还不如少喝加憋尿。”王洵说,有一天查房时,查了很久,还有20张床没有查到。“于是继续憋了憋尿,舔了舔干燥的嘴唇,后背有点痒,但穿了编织袋一样的防护服也不能抓。”

王洵有肾结石,虽然知道不喝水对身体不好,但也没办法。“最近发朋友圈,朋友们说我瘦了,我调侃道,多好,减肥成功了!”

王洵和“战友”们穿上防护服在救治病人

武汉人:你们来了太好了!谢谢你们!

“我们也被武汉市民和病人感动!”

尽管辛苦,但王洵说,自己的内心是感动的。“到武汉时是凌晨三点,天上下着雨,每个人东西都很多,公交司机的大姐看到我们,二话不说就帮忙搬东西,还净挑重的搬,一个劲地说,你们来了太好了,武汉谢谢你们。”

“我们到了武汉以后,附近市民知道我们医疗队所在的酒店,每天都送来很多东西堆在门口,泡面、牛奶、水、水果等,让人感动。”王洵说,有一天下班走在路上,路口突然跑过来一个武汉市民送陈皮,说是自己珍藏了二十年,希望医生们能清热去火。“冒着风险出门,观察到我们会从这条路经过,就一直在这里等,真的很有爱。”

 王洵收到的武汉市民们的感谢信 王洵收到的武汉市民们的感谢信

王洵在微信朋友圈称,“可爱的武汉病人,为啥今天的照片那么清楚,因为是用病人的手机拍的,没有套塑料袋,所以不要担心这里的医患关系,都加了微信一起在伸大拇指呢。有些病人看到医生来了,赶紧把口罩拉拉严实,怕传染给我们。大姐,我的口罩比你的严实多啦,不过还是很感动。”

“现在我们病区已经有15个人出院了,治疗效果非常好,我相信我肯定会平安回家,相信那些治疗的病人也会平安回家。武汉加油!”王洵对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说。

 王洵所在的病区已经有15个人出院了 王洵所在的病区已经有15个人出院了

声临“疫”境家书(节选)

王洵:

当小年夜(1月23日)深夜,你打电话来说:你已经被批准为江苏省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员时,我的心里真是五味杂陈。作为同行,我支持你义无反顾,挺身而出,走上抗击“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肺炎疫情”最前线;作为母亲,只觉得非常心疼,十分不舍。

我们家三代行医,救死扶伤,治病救人是我们的家风。当2003年非典流行时,我是高校校医院的医生,为了防止疾病流行,我们学校建立了隔离病房,把从疫区回来参加毕业答辩的学生隔离观察,忙了两个多月。那时你在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读大三,也在那年参加了中国共产党。毕业后考研你选了呼吸科,我曾说,要是不幸再有“非典”,就靠你们这一代了!2008年汶川地震,你正好硕士将毕业,你也参加了救援队。现在,你作为一个呼吸科医生,一个共产党员,奔赴前线义不容辞。

2020年我虚岁70,按无锡风俗要在过年时做寿。作为唯一的女儿,你早就订了蛋糕,准备在除夕中午为我做寿。那天寿宴开始时,你还在医院开会,当你匆匆赶到时,大家知道你将出征,都起立为你鼓掌。

十几天来,我们在你的朋友圈和新闻里了解着你的情况,尽管时刻挂念着你,但没有给你打过一次电话,怕影响你工作和休息。希望你注意安全,多多保重,大家都盼望你战胜疫情,凯旋归来!

妈妈

2020.2.5

撰稿 扬子晚报/紫牛新闻记者 李冲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