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国家发展改革委、生态环境部发布了《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媒体称之为“新限塑令”。“新限塑令”要求按照禁限一批、替代循环一批、规范一批的思路,到2020年,率先在部分地区、部分领域禁止限制部分塑料制品的生产、销售和使用。禁止生产和销售厚度小于0.025毫米的超薄塑料购物袋;厚度小于0.01毫米的聚乙烯农用地膜;禁止以医疗废物为原料制造塑料制品;全面禁止废塑料进口;禁止生产和销售一次性发泡塑料餐具、一次性塑料棉签;禁止生产含塑料微珠的日化产品等等。“新版限塑令”这个名单上到底有哪些内容?对于我们的生活会带来什么样的影响?
1月19日晚《央视财经评论》节目邀请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会强、财经评论员章弘,共同解析。1
新版限塑令有啥不一样?
程会强:升级版限塑令内容更全面 任务更明确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 程会强:这次新版的“限塑令”和此前的“限塑令”相比,有三个大区别。第一个区别,这次是全面性的,从生产、流通、消费、回收利用全过程中的各个环节都有相应规定,是对整个塑料制品污染问题做了系统化管理,上一版“限塑令”主要针对购物塑料袋,是局部问题。这次的管理涉及到现在建设生态文明和整个国家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民生健康问题,所以它提高的高度也是不一样的;第二个特点,这次整个“限塑令”体现了一种协同,体现出从禁止、限制、替代这三方面实现有机结合,不单纯是禁、限,还考虑到有替代品,更具有可行性;第三个特点,这次“限塑令”明确提出渐进性。第一个分时间,2020、2022、2025三个时间段,第二个分区域,从大城市和省会城市开始,然后是地市级、县级、农贸市场,体现出由上而下贯彻的渐进特点。还体现出分类型,比如优先在公共场所,像宾馆中使用的一次性发泡物品、餐具等等,这些关系到大众的社会化的公共塑料制品优先纳入到限或禁范围。章弘:限塑必须有替代品
财经评论员 章弘:过去只把板子打到消费端,想用塑料袋自己付钱,有一定的效果。但更严重的问题是没有替代品,这种情况下即使再自觉,没有替代品还是会产生需求。另外,结账时塑料袋需要收费,但有些装肉、装点心的塑料袋是免费的。我认为,两个“限塑令”最大的区别就在于,新的“限塑令”有替代的东西,这样就可以让大家有新选择替代塑料袋。2
限塑多年,为啥管不住小小塑料袋?
程会强:限塑现在是最好的时机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会强:原因有多方面,从社会大环境来讲,当时还没有形成较好的社会氛围。现在大力推行垃圾分类,大家的环保意识、对垃圾分类的强制性等,提高了公众自觉分类的外部促进性;第二,技术水平现在有了提高,如果要取代旧物品,必须有新的替代,当时的技术水平应该还没达到替代的程度;第三,从现在整个市场引导来看,公众目前整个绿色消费的水平和十几年之前相比也大大提高。无论从社会环境、技术条件还是公众意识,现在都是天时、地利、人和。章弘:快递外卖应成为限塑的重点领域
财经评论员 章弘:这十几年电商、O2O、外卖行业发展非常快速,由市场供需决定,很难不用塑料袋,比如胶带,一年用430亿米胶带,它可以缠绕地球1077圈。在这样的情况下,这些新兴产业的发展,比如快递和外卖造成了新的塑料制品问题。本来在超市堵住了一部分塑料袋,但是剩下的塑料制品不收费,所以造成新一轮循环。程会强:强制规范+市场引导 终成自觉
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研究员程会强:我认为,首先从生产端开始,国家出台相应的法规标准,首先禁止生产不在国家允许目录的产品,现在每年都要更新塑料产品的目录,从源头上抓住非法生产;第二个,在销售环节要调整价格比,生物降解塑料袋不能在社会上广泛推行的原因是成本偏高,这可以通过市场价格机制和政府补贴来形成逆转。通常,生物降解塑料袋比普通塑料袋要贵2-3倍,一方面是技术成本偏高,另一方面是市场销量偏少。我认为,政府可以通过补贴,让生物降解塑料袋能够得到优惠,从而降低材料成本。所以,通过市场和政府的双向引导,未来可以使生物降解材料在社会上占主要位置。
主播收评:一百多年前,奥地利人舒施尼发明了塑料袋,极大地方便了当时人们的生活,在当时被看作是一次革命性的解放运动,无异于一场科技革命。但当时的人们肯定想不到,今天塑料袋会被《英国卫报》称为二十世纪人类最糟糕的发明。所以,现在各国都在积极地制定和出台相关的“限塑令”。但是,规则易定,习惯难改,我想“限塑令”面临的最大难题,应该是我们每个人早已经养成的习惯和社会规范。珍爱环境,保护地球,珍惜生命,从我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