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对方正在输入……”会让你想什么
无论是线上还是现实中,人际交往总是一场充满不确定的游戏。
-----------------
你刚刚在微信上跟领导进行了一场亲(礼)切(貌)友(尴)好(尬)的对话。
对话本该以你对领导说“好的没问题,一周内会给您一个满意的方案(微笑)”结束,但此时,对话框顶端又冒出了“对方正在输入……”的标识,你想,也许马上会收到一个“/微笑”“/强”或“/玫瑰”。
然而,3分钟之后,对方依然“正在输入”。
(投票,多选)你现在的想法是:
领导对一周的时间不满意,在长篇大论要求压缩工期
领导不想让我做这个方案了,在找一个不那么突兀的理由请我走
领导想趁这个方案提拔我
领导的猫突然把他的手机抢走了并把爪子按在了输入框上……
微信坏了吧
领导就是想让我焦虑死!!!
新时代的社交礼仪:“正在输入”
别看现在几乎人人都离不开微信,线上社交网络其实还是个年轻的玩意儿。1999年,微软开发的即时通讯软件MSN Messenger才上线,经过开发和整合的“聊天输入提醒”也在此时进入人们的视野,负责开发的工程师说,“这是试图将礼仪添加为一种新的交流形式。”
当我们面对面聊天时,通常情况下,在一段时间内只会有一个人在说话,他说完之后,另一个人才会接着说。只有两个人时,取得话语主动权的那个人就会被默认在对另一个人说话(不然当着别人的面自言自语也太奇怪了)。当他说完后,“听话的人”则获得了说话的权利,而且应当把说话人的话接下去……这样轮流说话使得双方的对话可以顺利进行下去,这就是语言学中的话轮转换理论。
但在线上聊天时,表达与接收之间存在一定延迟,我们不知道对方是不是在“说话”,还是被猫抢走了手机,因此我们不清楚该不该接过话语权——毕竟在日常生活中,在别人说话时打岔是很不礼貌的。
这时候,“正在输入”的符号就起作用了:如果对方“正在输入”,那你只需要等他继续回复你。如果对方没有,那么你可以继续说,或者干脆结束对话放下手机。
然而,从MSN到现在20年过去了,“对方正在输入”这句话,早已经衍生出了比等待礼仪更多的内涵。
“正在输入”可能是一种“奖赏”
我们在跟朋友互刷表情包中得到快乐,在跟家人亲切交流时感到安慰,这些都是人际关系带给我们的“奖赏”。
而有意思的是,即便有的时候还没有真的收到回复,就连等待的这段时间,也充满了甜蜜。我们也许都有过满心期待的时候。等待男/女神回复自己小心翼翼的问候,等待他们回复吃饭看电影的邀请,看到对方的“正在输入”,那种忍不住1秒钟看3次对话框、想象美好约会情境的心情,也是一种“奖赏”。
多巴胺经常被称为大脑的“快乐水”,可以说是跟奖赏最密切相关的物质了,研究已经表明,当大脑注意到新鲜事物时,就会开始期待可能到来的奖赏,并鼓动多巴胺的分泌,从而让我们感到快乐。这种期待,比奖赏本身还让人快乐,让人“小鹿乱撞”。
“正在输入”是社恐的焦虑触发器
但是对于另外一些人来说,看到“对方正在输入”触发的不是美好的期待,而是被拒绝、受排斥的恐惧:
对面的人是不是在斟酌字句,想办法不那么重地伤害到我?
对面的人是不是在想办法掩饰他的愤怒/不喜欢/厌烦?
……
每个人都自带社会监控系统,采集有关我们社会生活环境中的信息进行加工,判断别人愿不愿意接纳我们:通过别人的微笑感受到成功的反馈,通过别人的邀约体会到融入,也会通过别人的沉默来反省自己是否做错了什么。
当在社交中容易焦虑的人采集了“对方正在输入”的消息后,他们会如何加工呢?
社交焦虑者更容易注意拒绝性信息,甚至在没有拒绝性信息时,也会对中性或积极性信息进行消极解读,并坚信自己对这些线索的消极解读是正确的。
“对方正在输入”这样一句话并没有像表情那样明显的社会含义,本质上只是系统中的几行代码,但对他们来说,它就是焦虑启动器,是定时炸弹上闪烁着的红灯,让他们担心随时会有被拒绝的惨剧发生。
别再折磨我的“认知闭合需要”了!
即便没有社交焦虑,在收到信息前,我们其实都无法确定,对方接下来要发过来的内容,对我们来说到底是快乐水,还是定时炸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