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新世界》低分收官 导演发文“反思”
70集开年大剧《新世界》20日晚在争议中迎来大结局。开播之初,该剧曾因系2014年国剧豆瓣评分第一名的《红色》编剧徐兵新作,且孙红雷等一众演技派演绎而备受关注。但因剧情拖沓、过于强调“腔调”等诸多问题令许多热切追剧的观众失望而归,豆瓣评分也从开局8.2分跌至收官的5.9分。20日晚,导演徐兵本人发表长文阐述了自己通过《新世界》表达的初衷,反思创作与观众发生隔阂的原因,并感谢观众宽容。
在徐兵的构想下,《新世界》是非常诗意和内在戏剧张力巨大的作品,开播的前几集剧情线索不断,特别是人物色彩鲜明,时代感逼真;演员方面,孙红雷、张鲁一、尹昉、周冬雨,以及陆续出场的万茜、李纯等,都满足了导演和编剧这种风格化追求。可惜,重人物轻情节,散漫的节奏,通过大量刻画细节和群像来谋篇布局,逐渐消耗了观众的耐心。全剧给人的感觉是导演过于在意每一个人物,写得细致琐碎,沉浸在自己的叙事节奏和审美风格里,虽然塑造了一批丰满鲜活的人物,却没有把故事讲得圆满流畅。
对于这样的市场反应,徐兵在《新世界》收官之际照单全收。他说知道观众在期待《红色》续集那样的作品,“《红色》这样的戏做了,以后可能也会再做,但做《新世界》起初就没想要安慰谁”。最后,徐兵表示,他既理解观众,也理解自己。理解观众,就要道歉并感谢宽容;理解自己,就是慢下来想一想人生苦短,只有正视才能沉静下来汰旧呈新。
人物
雷佳:同步追剧有种熟悉的陌生感
燕三这一容易被忽略的人物,出现在《新世界》的第一个镜头中。他的扮演者雷佳,北京人,供职北京人艺15年,接何冰的班演了百余场《茶馆》中的“刘麻子”,在人艺五代同堂的院庆大戏《甲子园》中是最年轻的男主角。因为疫情防控在家的这段时间,雷佳不仅同步追剧,追完还会在网上再看一遍。“同步追剧有时甚至会有种熟悉的陌生感。”第一集播出那天,雷佳提前坐到电视机前,他形容那种感觉就如同自己的孩子要降生,直到剧中第一句台词出来后才踏实,“不过全程我手心都直冒汗”。
没有大起大落,更不是“带节奏”的人物,在雷佳看来,燕三这个人正应了那句“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我默默地陪在你身边,守护着,替你着想,替你担心,这种看似淡淡的陪伴从头至尾贯穿下来,也就不平淡了,反而成了一件挺深刻的事。这就是我给燕三赋予的性格,之后一切细微的设计和小感觉都是从这个点出发的。”平民视角、蝼蚁百姓,在雷佳眼中,燕三正是这群最底层老百姓中的一个,“剧中呈现的正是这个群体对家庭、事业、责任以及兄弟间的感情,这都是由我们这些周边的小人物去集体营造的。”
雷佳透露,《新世界》拍摄前,剧组筹备了好几个月,甚至在怀柔搭了一条前门大街,监狱也是搭的景。胡同里墙的颜色,包括灯笼的颜色,整个拍摄过程一直在寻找的就是当年北京的颜色,而这种严谨的氛围也带动着演员。
都说年代越近越难演,剧中大家都是查资料、看老照片找年代感,“那个年代人与人之间情感的温度和浓度与现在不一样,那时的北京不像上海那么‘洋’,但人和人之间的情感比现在要浓。这部戏片尾曲的词我非常喜欢,‘陌生人也可以亲近’,基调很温暖,我希望传递的也正是这种温暖。”
在剧中,老北京的人情义气和市井俚语燕三信手拈来,但其中最具流行气质的莫过于“豪横”。雷佳说,“本来剧本中常用的不是这个词,后来从老舍先生的小说里提炼出了‘豪横’这个词,很多老北京都说好久没听到过了,电视剧让这个词又火了一把。”
从2005年到北京人艺,雷佳没离开过舞台,“话剧和影视一样,基础都是戏剧。十几年的舞台磨练给了我一种审美,让我更加从容。”(文/本报记者 杨文杰 郭佳 统筹/刘江华)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