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摘要:随着移动互联时代的到来,社交媒体中的每一个人都有权利发言、转发,面对大量长尾领域的自媒体内容,精准契合受众兴趣和习惯的个性化内容分发也成为了各类媒体竞相努力的方向,内容的智能分发与消费充满着革新与挑战。

关键词:移动互联时代;内容分发;内容消费;变革

一、内容分发的颠覆与重塑

(一)“千人千面”:信息内容的智能分发

传统媒体时代,信息内容的生产和分发都通过媒介机构完成,人工编辑对素材进行编辑处理,再经由媒体自身的发行或播出渠道完成分发。传统的内容分发更关注内容本身而并非用户的个性化需求。然而,移动互联时代面对大量长尾领域的自媒体内容,内容本身已不再是影响传播的唯一要素,为了增强用户黏性、拓展用户数量,精准契合受众兴趣和习惯的个性化内容分发成为各类媒体竞相努力的方向,“千人千面”的内容分发逻辑应运而生。

“千人千面”一词最早出现在广告学中,也是根据心理学中的“迎合心理”原理演算而来,现在被广泛应用到产品运营领域中。移动互联时代的海量内容、多样选择、碎片化的时间,决定了用户在打开手机的短时间内如果不能找到感兴趣的内容就会很快离开,因此,只有帮助用户快速、精准地推荐其感兴趣的内容,同时发现更多优质的长尾内容,才能实现针对个体的个性化分发。“千人千面”的分发逻辑,就是利用人工智能技术,将包括文字、图片、影像甚至是直播、问答等不同形式的内容,通过推荐系统对用户的特定需求进行精准匹配并推荐,从而真正实现用户主导的智能分发,其中,用户画像、文章画像和分发渠道是智能分发得以实现的三个重要因素。

1.用户画像的精度

用户画像指的是将数据进行清理、理解和建模后所得到的用户行为体系,包括用户基本的、个性的和有意义的信息。换言之,用户画像是了解用户特征与特定需求的基本入口,用户画像的精度,可以为个性化内容的精准匹配提供必要的支撑。生活环境、手机环境、用户信息和用户阅读行为是生成用户画像的主要考量因素。

生活环境包括地理位置和时间场景,位置和时间是信息适配的基本考量因素。手机环境主要指手机型号与手机内的装机APP的使用情况,不同手机型号的使用人群存在的细微差异体现在数据上,进而呈现出了用户不同的阅读习惯;手机内的装机APP的使用频率也从侧面印证了用户的特定爱好。用户的性别、年龄、学历、身份、兴趣爱好等信息,有助于更好地识别清晰的用户画像。生活环境、手机环境和用户信息决定了信息内容在APP冷启动环节应该给用户提供哪些信息,冷启动指用户下载某个APP后第一次打开它的过程,一旦用户第一次打开了这个APP,他的下一个任何行为都会被数据记录,并成为机器算法深入判断的依据,有无下拉、点击、分享、评论、停留时长,甚至是没有任何操作直接关闭离开等,这是一个相当复杂的运算过程,而需要机器完成的就是非常细腻的数据观察,并从中总结出规律,精准地制定出针对每一个个体的用户画像,不单单是对群体进行划分,更是对人性的深刻洞察。

2.文章画像的准度与分发渠道的优化

文章画像对于具有专业知识的人工编辑而言相对简单,在传统媒体时代,编辑就对文章进行画像,如消息、特稿,典型报道、综合报道、述评性报道、批评性报道等。然而,现今对于文章的画像愈发复杂,它不再单指类型或题材,更指向文章中的内容。要明确文章的体裁如何、作者是谁、所描述的领域是哪些等,更为困难的是对内容质量的判断。人工编辑可以从选题、采访、写作等方面去衡量内容的质量,然而机器算法的判断只能依靠数据,例如点击、分享、收藏、用户停留时长等,这种衡量尺度难免会出现误差。对此,国内很多平台都在进行不同程度的探索。提高机器甄别优质内容的能力,从“会存会算”到“会认会说”,模仿和实现人的认知和判断能力,是人工智能未来发展的新一轮技术革命。

分发渠道,即实现用户画像和文章画像相匹配的过程,可以保证用户在最短的时间内接收到最感兴趣的新闻内容。人工智能技术之下的智能分发,颠覆了传统媒体的内容分发渠道,大大提升了内容分发的效率,并且占据了市场的大幅用户份额。目前,国内新闻资讯应用的分发渠道主要分为两种:以微信“看一看”为代表的基于社交关系的智能分发和以“今日头条”“一点资讯”为代表的基于机器算法的智能分发。基于社交关系的智能分发,以社交平台用户行为分析和传播机制为出发点,向用户提供与其社交关系紧密相连的信息内容,借助其强大的社交网络拓展用户数量;基于机器算法的智能分发,则提供针对受众特定需求和兴趣爱好的个性化内容的推送,以高匹配度为目标,增强用户黏性。

(二)重塑中的内容分发系统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