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摘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是新时期下媒体融合战略在基层媒体的具体落实,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工作部署,也是县级媒体变革的重大举措。近年来地方媒体生存艰难,面临信息传播处于边缘化的困境,地方新闻荒漠化现象比较突出,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利于打通媒体舆论宣传工作的最后一公里,探索出做好本地新闻的新途径。眼下,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已形成遍地开花之势,本文将从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动力因素、典型模式出发进行论述,以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提供可借鉴的思路。

关键词:县级媒体;融媒体中心;动力;典型模式

近几年媒体融合成为传媒业的主基调,自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思想宣传工作会议上提出要切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以来,各地先后加快了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步伐,媒体融合从中央、省、市级拓展到县级媒体,县级媒体融合成为宣传思想文化工作的最后一公里。但长期以来,县级媒体的发展面临着资金、技术、人才、体制机制等的困境,在整个传播体系中处于边缘化、薄弱地位。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县级传统媒体也在遭受着微博、微信、客户端的冲击,在重大事件的报道面前,传统媒体反应较慢,新媒体占领了一席之地。但随之也带来基层网络舆论的混乱。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有利于坚守基层主流舆论阵地,牢牢把握舆论的话语权。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动力因素

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有着自身的背景和动力,受政策、技术和市场的影响,融媒体中心的建设成为县级媒体重要的发展机遇。

(一)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政策动力

2018年8月21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宣传思想工作会上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地引导群众、服务群众”。自此,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上升为国家战略,随后有关部门纷纷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支持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一个良好的发展环境。比如,2018年11月14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通过《关于加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意见》。2019年1月25日,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组织编制并审查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省级技术平台规范要求》,同日,中共中央宣传部和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布《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规范》,基于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业务类型,规定了其总体架构、功能要求、基础设施配套要求、关键技术指标及验收要求等内容。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技术动力

随着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方式和媒体形态也发生了改变。以县级广播电视台为代表的基层媒体,伴随互联网技术的快速发展,紧跟主流媒体数字化的脚步,2003年响应中央倡导,建设县级新闻网站,进一步搭建与扩张县级媒体机构对外传播渠道。2012年县级“两微一端一号”媒体平台建设全面铺开,实现从单一平台向多元平台转变。最近几年,随着5G技术、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信息技术的不断成熟,为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提供了足够的技术支持。比如,长兴融媒体中心利用新技术建设了融媒中心指挥平台——“融媒眼”,通过“融媒眼”,重构了新闻采编流程,实现了现场采访、现场发稿、现场直播,还运用4G传输、流媒体传输、移动直播、无人机采集、全景拍摄等技术,实现内容从可读到可视、从静态到动态、从一维到多维的多媒体化展示。

(三)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市场动力

建设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动力主要来自于三方面。一是县级传统媒体的市场狭小。作为地方性的基层媒体,县级传统媒体的市场空间受到来自上级媒体,如中央级、省、市传统媒体的覆盖和冲击,在市场的夹缝中生存。二是新媒体市场的不断扩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的第43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提到:我国网民规模达8.29亿,普及率为59.6%,我国农村网民规模为2.22亿,较2017年末增加1291万人,增幅为6.2%。可以看出,新媒体市场的潜力很大,用户对于新媒体的市场需求也在不断扩大,可成为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强大后盾。三是受众的市场需求在不断变化。移动互联技术的不断发展,使得受众对于媒体的选择也更加多样化、自主化,变得越来越挑剔。在这个媒体竞争激烈的当下,谁吸引了用户,谁就拥有了市场。而县级媒体长期以来积累的陈旧固化的报道方式是无法深入到人民群众当中的。县级融媒体中心的建设可以整合县域内的媒体资源,使传统媒体和新媒体互相借鉴,不断满足受众的需求。

二、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典型模式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