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摘要:县级融媒体肩负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任。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深刻变化的当下,我们更需要对县级融媒体建设热潮进行一番冷静思考。虽然积累了些许基层经验,但在建设发展中依旧存在来自内容生产与用户需求的矛盾、平台流量的冲突以及政务服务功能重复建设的困惑。基于此,本文提出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建议:通过挖掘用户数据,加强互动反馈机制;做好本土化新闻,创新本土特色节目;移动优先,打造UGC内容生产平台;开展本土化服务,树立良好品牌形象。

关键词:县级融媒体;冷思考;移动优先;本土化

2018年8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扎实抓好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更好引导群众、服务群众”,首次提出“县级融媒体”这一概念。同年9月,在浙江长兴县召开的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现场推进会上,中宣部要求2018年先行启动600个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2020年底基本实现县级融媒体在全国的全覆盖。全国掀起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热潮。

县级媒体在传递党和政府的声音、促进地方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肩负着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引导群众的重任。大力开展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释放出县级媒体改革已上升到国家战略层面的信号,更是媒体融合在县域的下沉与落地。做好“最后一公里”的接力棒,搭建群众与政府之间沟通的桥梁,准确传达党中央的正确思想,发挥舆论导向作用,提高县级融媒体中心的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公信力,是县级融媒体的重要任务。

然而,在这一轮改革建设中,“大屏幕、大平台、大技术”似乎是县级融媒体的“标配”,虽然取得阶段性成就,但在媒体格局、舆论生态、受众对象、传播技术深刻变化的当下,更需要冷思考:县级融媒体如何树立公信力和社会影响力,牢牢把握基层传播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一、县级融媒体建设的基层经验

(一)建设县级“中央厨房”,抢占舆论制高点

县级融媒体旨在实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深度融合,而实现内容深度融合的第一步便是生产流程再造,打通部门间的壁垒。

在人民日报“中央厨房”先行成功案例的带动下,县级融媒体纷纷尝试“中央厨房”运行机制,成立全媒体新闻中心。将县级报纸、广播、电视、两微一端以及政府公众号等平台进行全方位整合,实现新闻制作流程再造,不仅可以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避免因重复采访造成的浪费,而且真正达到了统筹分配,提高采编效率,“一次采集、多元供稿、多渠道发声”的效果。

当然,这也对记者的新闻采编能力提出了更高要求。在融媒体时代,记者需要将自己锻造成全能型人才,具有编辑、策划思维,在现场灵活变通,极力捕捉现场的精彩瞬间,才能满足后期针对广播、电视、报纸、新媒体等不同平台的供稿需求。县级融媒体指挥调度中心还可实时定位记者位置,若有突发事件发生,可立即调度距离事发现场最近的记者前往报道,及时跟进,获取一手资料,抢占舆论制高点。

(二)打造县域“优质内容”,搭建政民互动桥梁

县级融媒体通过打造融媒体创新产品,推出优质内容、精品内容,实现政府与民众的良性互动,典型产品有百姓问政现场直播和帮忙类节目。

百姓问政节目采用现场直播的方式,通过新媒体平台、电话热线等渠道事先收集基层用户意见,当场向政府代表提问,商讨解决方案,同时,场外通过微信公众号、APP同步征集问题,让基层用户与政府代表直接连线交流,如邳州银杏融媒体的《政风热线》、长兴融媒体的《直击问政》等。直播的现场感与真实性,对政府代表的专业能力提出更高要求,节目的可看性、可信度也更强。百姓问政现场直播节目在传达民意、发现社会治理问理、疏通群众情绪、塑造良好政府形象、维持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关键作用。

此外,帮忙类节目一直是县级融媒体收视率较高的节目,如萧山融媒体的广播节目《1079帮忙团》和电视节目《热线188》等。这些节目通过线上线下联合发力,为基层民众解决生活难题,如邻里之间的相处困境、物业公司的不作为等,记者则扮演调解员、监督员的角色,展开调查,促进问题的解决。

(三)拓宽移动传播渠道,大屏小屏有效联动

CNNIC发布的第4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至2019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8.47亿,网民通过手机接入互联网的比例高达99.1%①。利用大屏小屏,实现有效联动,是内容输出的必备法宝。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