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北京青年报
2020年1月3日,湖南常德男孩周国栋收到了一封7年前14岁的自己写给2020年自己的信,令他惊讶又惊喜。原来,2013年常德鼎城区邮政局举办了一个“寄给2020的信”活动,当年有13000多名学生都给2020年的自己写下了一封7年后才会寄出的信。
如今,2020年已经来临,这1万多封信也开始陆续寄出。当年活动的策划者表示活动系为培养孩子们写信的习惯,信件一直单独保存在档案室。而参与投递的工作人员表示,由于间隔的时间很长,加上很多孩子当年没有留下电话,所以投递工作困难不少,但是仍希望1万多封信都能准确送达每一个孩子的手中,让他们能去回顾自己这7年为当初的梦想努力的样子。
投递7年前的1万多封信
“收到邮局电话说有我一封7年前的信时,我完全不记得自己写过了,但是拿到信的一瞬间,感觉当年的回忆全都苏醒了。”2020年1月3日下午,湖南常德的周国栋收到了一封特别的信。这封信来自7年前14岁的自己,信封上的收件人写着“七年后的我——周老板”。
7年以后,还未成为周老板的周国栋如期收到了这封信,当鼎城区邮政工作人员投递班长杨冠军联系上他的时候,他正在常德进行自己的大四寒假实习。“我大学在外地读的,寒假回来实习,邮政工作人员先联系了我母亲,然后我母亲又联系我,最后信被送到了我实习的地方,由我亲自签收。”
时间追溯到2013年,在常德鼎城区,有13000多名学生像周国栋一样写下了给2020年自己的信。这些信件一直保管在鼎城区邮局的档案室,如今到了这些信寄回给当年写信人的时候了。“我们从2020年1月1日就开始了这些信的投递,由于间隔的时间太长,很多人都换了地址所以投递的速度比较慢,3天也就投递出了几百份。”杨冠军告诉北青报记者。
13000多封信一直单独保存
据了解,这些信来自2013年常德鼎城区邮政局策划的一次名为“中国梦,我的梦——寄给2020的信”的活动。1月3日下午,北青报记者联系到了2013年该活动的策划者卢红萍,7年前她在鼎城区邮政局工作,7年后她已经调到了常德市邮政局,但是这13000多封信是她一直惦记的事情。
“当年策划这个活动的时候,主要是想调动和培养孩子们写信寄信的习惯,可能很多孩子都没怎么写过信,加上当时中国梦刚提出来不久,我们就想每一个孩子的梦都是中国梦的一部分,而7年的时间也给了孩子成长和实现梦想的时间。”卢红萍说。
卢红萍回忆,当年为了推动活动,他们在鼎城区的二三十所学校一所一所进行宣讲,整个互动持续了一年。“好在学校和家长都觉得是件挺好的事情,所以最后我们收到了13000多封信,一直保存在鼎城区邮局。后来我调走了,但是我觉得这些信不能因为我调走了就随便处理了,所以每次换管理人员,我都会跟新的人交代和交接这批信。”
2020年一到,卢红萍就开始张罗如何将这些信投递出去。
收到信的人又惊又喜
“虽然我们当时做这个活动的时候就考虑到了7年后的投递难度,所以让孩子们在信封上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但是现在投递起来还是困难不少。”卢红萍告诉北青报记者,当年有的孩子并没有留下家长的联系方式,甚至有孩子天马行空地把地址留成了“火星”“月球”,还有些虽然留了电话,但是7年后已经换了号码,有的地址也遭遇了拆迁无从联系了。“当年我们推广的时候,一封信的信封加邮票是5.5元,现在投递起来才发现,一封信的投递成本远不止5.5元。”卢红萍笑道。
“我们在投递的时候是先分拣出留了电话的,一个个打过去核实最新的地址,然后再像快递一样投递上门。”杨冠军表示,为了能尽量让他们都成功收到信,这几天大家都在加班加点地分拣、封装、投递。“虽然比较艰难,但是每投递成功一个,看着他们惊喜的表情,我们觉得挺有成就感的。”
杨冠军表示,希望一万多封信都能准确送达每一个孩子的手中,让他们能去回顾自己这7年为当初的梦想努力的样子。
而对于大多数收信者来说,面对这封7年前的来信,第一反应往往都是“蒙了”。周国栋表示接到电话的时候,他已经完全不记得自己写过这样一封信,甚至一度怀疑邮递员弄错人了。“直到我拿到那封信,看到上面的笔迹,我才有种恍然大悟的感觉,但还是不记得自己都写了什么,但是收到信真的是惊讶加惊喜。”周国栋表示,自己小时候很想当大老板,所以在信封上落款写了“周老板”,如今他是一名设计专业的大四学生。“现在还当不了老板,不过再过几年,如果能有自己的工作室,就也算是实现梦想了。”
像周国栋一样“蒙”的还有正在湖南怀化上大学的熊诗琪,1月3日下午她接到在常德家中母亲的电话,电话中母亲告诉她收到了一封7年前的信。熊诗琪表示自己已经不记得具体写了什么,只能隐隐约约回忆起信中14岁的自己憧憬着未来自己能变成一个“叱咤风云的职场精英”。如今,熊诗琪是一名音乐学专业的师范生,如果没有意外,她希望毕业后成为一名音乐老师。
文/本报记者李卓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