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4日下午6点,载有数十名同省籍服刑人员的列车,缓缓从北京西站开出。十多个小时后,他们将随列车返回家乡,进入当地的监狱服刑。
△12月4日,列车开动,服刑人员看着车窗外的车水马龙。这是北京天河监狱的“常规动作”,除去春运、暑运期间,北京天河监狱的遣送行动,基本保持每周一次。
天河监狱成立于1995年7月10日,又名北京市外地罪犯遣送处,担负着将在京犯案的外地服刑人员遣送回原籍服刑的任务。
民警统计,24年来,他们跨越了30个省份,累计行程超过百余万公里,遣送过近16万人次。
△12月4日,天河监狱,负责遣送的民警在宣读遣送纪律。遣返前的清身检查
23岁的张某,已经在天河监狱服刑半年时间。12月4日下午,当民警点到她的名字时,她才知道,自己要被遣送回家乡服刑了。
2012年,专科毕业的张某,独自来到北京打拼。起初是做设计工作,干了没多久,她进入一家电信诈骗公司。担任业务经理半年多的时间,她诈骗了100多万元。2019年,张某因诈骗罪获刑11年,随后,进入北京天河监狱服刑。
△12月4日,天河监狱,负责遣送的民警在核对服刑人员名单。接到被遣送的通知后,当天下午4点,张某和其他几十名同省籍服刑人员,被民警从各个监区,带入集中大厅。她的右手和另一名女性服刑人员左手铐在一起。他们坐在蓝色的布制包裹上,在民警的安排下,核对入狱时的贵重物品、身份证件,等待清身。
△12月4日,天河监狱,“清身”是指出发前对服刑人员的全面清查。民警把服刑人员所穿的衣服鞋袜,包括可能藏有细小物品的耳朵、嘴巴,都挨个检查一遍,防止夹带违禁物品。 △12月4日,天河监狱,清身完毕,服刑人员在民警的注视下重新穿好衣物。 △12月4日,天河监狱,清身环节结束后,遣送民警为服刑人员戴上手铐。检查完毕后,服刑人员依次登上开往北京西站的汽车。遣送民警宣读纪律,“现在进入非常时期,凡有擅自行动者,从严惩处,一切行动必须服从民警指挥……”
△12月4日,天河监狱,准备就绪后,服刑人员排队走出大厅集合。 △12月4日,天河监狱,等待统一前往火车站的服刑人员。 △12月4日,天河监狱,服刑人员们等待上车。 △12月4日,天河监狱,服刑人员在民警指挥下依次上车。 △12月4日,天河监狱,服刑人员登车前往火车站。接近下午5点,天色渐晚。此时,是北京的晚高峰,有些路口开始堵车。遣送民警格外紧张,认真打量着车内车外的异动。
△12月4日,暮色中,押送服刑人员的特勤车队驶向火车站。押运车队前方,有一辆警车开道。车队开到十字路口时,它会超到车队前方,停在路边,阻挡个别社会车辆插入遣送车队中间。车队通过后,警车再迅速超车赶到下一个路口别车,如此反复。与此同时,北京西站的遣送民警、武警以及铁路公安,早已提前在车厢内外部署了警戒。
△12月4日,北京西站,负责配合的各方警务人员早已在车厢内外部署好警戒。 △12月4日,北京西站,服刑人员下车后步行进入站台。服刑人员到达后,在民警的护送下,从出站通道进入站台。一切准备妥当,绿皮火车缓缓开出北京西站,一处流动的“临时监狱”出发了。
服刑人员座位安排的30种机制
几名女性服刑人员,坐在车厢的后部,张某则坐在靠过道的位置。
遣送车厢的座位,不是随意安排的。服刑人员坐在哪里,和谁坐在一起,监狱在前一天开会时,都会部署。
部署会议上,各个监区会汇报服刑人员的服刑改造、危险评估和现实表现等情况,随遣的医生,也会汇报服刑人员身体状况和疾病情况。民警们会根据这些信息,提前为他们安排座位。
作为此次遣送行动的总指挥,政委马荣斌介绍了安排位置的30多种机制。同案和同一案种的服刑人员,不能坐在一起;表现好的或者刑期短的坐在靠窗和过道位置;表现好的服刑人员监督表现差的,以确保遣送期间的安全。
△12月4日,负责遣送的民警在列车车厢内开会。遣送事宜属绝密,服刑人员在临行前才会得知消息,负责遣送的民警也不过在部署会议上,才得知遣送的目的地和服刑人员信息。
△12月4日下午6点左右,已经是饭点。民警挨个给服刑人员发放面包、火腿肠和矿泉水。 △12月4日,随行医生在给患病服刑人员打胰岛素。 △12月4日,除了这些食品、药物,服刑人员的座位周边没有任何其他杂物,窗户上的安全锤也早已被收走。 △12月4日,民警休息区域和服刑人员座位之间,隔着一层简易的布帘。服刑人员安置完毕后,民警开始入座休息。为了确保任务顺利完成,值班民警每两小时换一次岗,武警全程持枪护送。
民警和服刑人员的心理较量
夜深了,火车继续行驶在前往西部某城市的路上,这是一趟近14个小时的漫长路程。
座位两边的窗帘拉起,服刑人员们有的靠着座椅休息,有人四处张望,值班民警王春明则走在过道上来回巡视。
△12月4日,值班中的民警。 △12月4日,值班民警整理衣物,准备换岗。 △12月4日,值班民警换岗。 △12月5日凌晨,民警轮流休息。遣送途中,无论何种突发情况,确保服刑人员情绪的稳定,是民警们的首要职责。
王春明看来,服刑人员的情绪和诸多因素有关,路途长短、天气温度,甚至他们个人心理素质,都会影响到情绪。
为了稳定服刑人员的情绪,民警们需要在各方面进行细致入微的考虑。夏季车厢会出现阴阳两面,阳光直射的座位温度更高,他们需要不断和列车员联系,调节列车温度,并多分发矿泉水。一旦服刑人员之间发生争执,民警首先会将他们分隔开,再带到车厢协调处理。
这看似平静的遣送车厢,也暗存着民警和服刑人员的心理较量,民警们不能有出错的机会。王春明多年的经验判断,有时服刑人员故意挑衅,和民警的一个眼神对视,都充满较量,“他也在试探,就看你能不能从心理上把他压制住。”
容不得半点差错
12月5日凌晨6点,天还没有亮。再过一个小时,列车即将到达终点。
民警开始给服刑人员发放早餐。张某吃着手里的面包,面色始终平和。经过这一次的判刑入狱,她开始重新审视自己,无论去哪个监狱服刑,都是在弥补此前的过错。对于应当承受的后果,她平静面对。可家乡越来越近,她对于家人的思恋,也越发浓厚。
△服刑人员们吃着发放的食物。和张某不同的是,服刑人员王某并不想回家。她的老公带着孩子在北京读书,自己的母亲也因犯罪在监狱服刑。家里,已经没有她的直系亲属了。
在政委马荣斌看来,多数服刑人员愿意返回原籍服刑,他们更习惯当地的水土气候,同乡之间也不存在地域上的矛盾和文化差异。最关键的是,亲友们探望会更加方便。也会有个别服刑人员出现情绪紧张,因为他们已经适应所在监区的环境,对于一个新环境,他们更多的是担忧。
△12月5日,列车即将抵达遣送地,民警为服刑人员卸下脚镣。 △12月5日,民警为服刑人员取行李。 △12月5日早上7点40分,列车到达终点站。当地监狱和武警、铁路公安早已在车站警戒等候,他们要在乘客下车之前,完成交接。列车到站后,服刑人员拿好随身行李,在民警的指挥下,挨个走下列车。排列整齐后,他们更换了戒具,整队离开。仔细观察可以发现,遣送中服刑人员的手铐和脚铐内壁,有一层柔软塑胶圈,材质比普通戒具轻,手铐的长度则多一个环扣。
当这批服刑人员的档案移交至当地监狱后,遣送任务圆满完成。民警坐上返程的大巴,短暂休息后,他们将返回北京。
重任在肩,过程繁琐的遣送任务,容不得半点差错。一旦出错,没有做检讨的机会,“脱下这身衣服,就得穿上那一身衣服。”一位民警打趣道。
摄影 新京报记者郑新洽 文字 新京报记者左燕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