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下稿件为人民公安报记者手记,特此刊登,以飨读者。
我们不退,阳光必将驱散阴霾
2月10日20时50分,武汉,小雨,阴冷。
人民公安报社记者王传宗、张铮、师二洋在湖北仙桃服务区随意吃了一口晚饭。
当晚,民警们有特殊运输任务。
记者们也陪同民警在服务区一起等待来自防护用品基地生产的医疗防护物资,这一等就是4个小时。
4个小时,另一位人民公安报社记者李昌林一直在酒店房间奋笔疾书。
这是人民公安报社派出的四名记者来到武汉的第11个夜晚,他们已经习惯了战“疫”一线每天忙碌的工作和生活。
2月1日,人民公安报社记者师二洋(左一)、张铮(左二)、李昌林(右二)、王传宗(右一)采访武汉火神山医院警务室
向疫而行:“F4出征,病毒不生”
1月31日,人民公安报社党委经过报名选拨,派出了4名青年党员记者组成前方采访组,奔赴武汉一线驰援采访,并成立了临时党支部,刚好四个人都是帅气的男记者。
“F4出征,病毒不生”,同事们纷纷送上了发自内心的敬意和祝福。出征前,同事们在朋友圈加油助威声迅速刷屏,如同报社海选驰援记者,报名请战声在工作群中刷屏速度一样。
“我是党员,让我上!”“向报社党委请战!”“我报名”......
回想起当初请战时的坚决,记者李昌林说,“我曾经是一名武警,参加过抗击非典,2002年入党,至今18年,关键时刻就应该上,不上算什么党员。”
新党员张铮春节前赴武汉采访过春运安保工作,回来因为疫情自我隔离刚满14天,他又毅然决然主动要求到武汉一线采访。
张铮有两个可爱的女儿。妻子的朋友圈记录了5岁大女儿和亲戚小孩在家玩玩具时讲新冠肺炎的对话:“你说你爸爸在哪里?”“我爸爸去武汉了。”“武汉是哪里?”“就是一个很危险的地方,我爸爸去了 ”。
面对疫情,警察是逆行者,记者也是逆行者。承担着双重使命的人民公安报记者义无反顾,奔赴一线。
2月5日,人民公安报社记者师二洋在武汉洪山体育馆方舱医院门口等待采访转运病人情况。
战斗无声:“你根本看不到危险在哪里”
刚到武汉,四名记者被安排在离汉口火车站较近的一家酒店住宿。
静,是他们到达后的第一感受,酒店少有人住宿,除了一些隔离自己、不能回家的社区工作人员,整个武汉也都是静悄悄的,街头巷尾没有了以往的喧闹声。
而接下来几日的随警作战,让他们懂得了什么叫无声无息的战斗和无处不在的危险。
“2月2日,雨。即便到了中午,武汉依旧湿冷。13时许,经过两个小时奔波,在城管部门和社区工作人员配合下,武汉市公安局东西湖分局将军路派出所民警李建文和辅警许峰、张文彬,顺利从辖区5个社区接出6名新冠肺炎疑似病患,并转运至集中隔离点,接受专业医护人员的看护和治疗。”这是2月3日《人民公安报》头版《来自疫情防控一线的报道》栏目刊发的《记者直击:武汉民警协助转运疑似病患》稿件开头的一段话。
2月2日,四名记者在湖北记者站杨槐柳的陪同下跟随民警近距离采访、记录转运病人和疑似患者。杨槐柳作为一名女记者,从大年初四起,就没有休息过,第一时间发回《武汉全警动员投身疫情防控阻击战》等多篇报道,感动让她不能停笔。
在行进过程中,病人突然咳嗽干呕。
停车,病人下车开始剧烈咳嗽、呕吐。民警赶紧帮助病人拍背。记者就在附近。
亲密地接触病患,你们怕吗?记者王传宗问民警。民警说,会担心,但这是我的城市,我不保护谁来保护呢?
为了报道专司疑似病患转运的武汉江汉区汉兴街派出所民警刘晓钟,四名记者在杨槐柳陪同下,走访了防疫形势严峻的常二社区,这个社区的15栋楼都有发热病人。
摄影记者张铮拍摄下了4个穿着白色防护服逆行的记者背影,他们在背上标注了自己的名字,每一个名字都在阳光下亮眼。
“90后”记者师二洋说,我其实最担心自己感染后会传染给民警,不能让他们非战斗减员。
所以,除了穿着密封的防护服、带着憋气的口罩和起雾的护目镜摄影、记录、采访,消毒、消毒、再消毒,是前方记者每天必做的功课。
“这是我参加的最危险的一次战斗,原因在于病毒无声无息,你根本看不到危险在哪里。”记者李昌林严肃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