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5G手机用户还缺一款“刚需”应用?
“5G来了”是去年全球科技界一件大事。标准逐渐完善、数十个国家开始商用、智能终端不断涌现……“5G元年”成绩单着实亮眼,推动5G发展的中国力量也引人注目。
不过,5G市场迎来爆发尚需时日。中英两国专家近日表示,虽然初期发展超过预期,但5G是一项“马拉松式”技术,要长期推动技术变革仍面临诸多挑战,需要产业链各环节与消费者合力推进。
需要更多基站
全球移动设备供应商协会(GSA)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年底,全球总计34个国家和地区的61家运营商推出5G商用服务,正在投资5G技术的运营商多达348家,涉及119个国家或地区。
中国是率先开始5G规模建设的国家之一。截至2019年年底全国共建成5G基站超13万个,国内市场5G手机出货量超过1377万部,国产5G手机芯片投入商用,5G应用在诸多领域取得成效。
已开通的5G网络主要覆盖大城市某些区域,实现普遍覆盖需要多久?英国技术咨询企业“CCS洞察”曾发布报告预测,到2023年全球5G用户数量将超过10亿,到2025年将突破25亿,与目前全球4G用户数量相当。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尽管5G启动比4G快,但普及仍需要一个长期过程。5G基站建设方面的难点是控制成本和帮助公众克服“辐射恐慌”心理。5G工作频率比4G高,单个基站天线覆盖范围比4G小,全面覆盖需要建设比4G数量更多、密度更大的基站,投资成本也相对较高。出于节省投资等考虑,中国联通和中国电信已签署协议共建共享5G网络。
有的居民还担心,建设新的5G基站会增加辐射,影响健康。邬贺铨说,这实际上是一种误解,中国5G基站辐射水平执行与4G同样的标准,即不超过每平方厘米40微瓦,这一标准比美国、欧盟、日本等国家和地区严格10倍以上,也远小于微波炉等家电的辐射水平。
“CCS洞察”消费者和连接业务总监凯斯特·曼认为,5G部署成本是一大挑战,一些国家针对特定供应商的5G设备设置市场准入障碍,这将对运营商控制成本产生不利影响。
等待“刚需”应用
虽然专家普遍看好5G在娱乐、教育、健康、应对老龄化等领域的潜能,但是不少消费者认为,当下5G手机上还缺少一款“刚需”应用。
“CCS洞察”开展的调查显示,32%的受调查用户认为他们暂不需要5G。凯斯特·曼说,向消费者阐明选择5G的理由是另一项挑战。“人们意识到更快的速度是5G的一部分,但就更广泛的好处以及升级智能手机的理由而言,我认为消费者仍在这些方面对市场缺乏了解。”
专家表示,当技术部署到位,网络大规模可用,真正受益于新技术的应用和服务才会进入市场。凯斯特·曼说,4G部署也遵循着类似规律,“比如你手机上的奈飞应用,或者用优步来帮助(解决)交通等,在最初的(4G)网络部署几年后才真正崭露头角,我猜5G可能也是如此”。
相比个人消费,专家认为5G更大的价值将体现在智慧城市、车联网、工业互联网等垂直领域,尤其是5G与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将在上述领域催生新应用。不过,5G在垂直行业的应用也带来新的安全挑战,因为移动网络安全事件可能波及工业和基础设施,这使5G时代移动网络安全的重要性更加凸显。
技术仍在演进
5G技术尚未定型,全球已开通5G网络的国家在组网模式、频谱利用等方面还存在不少差异,一些运营商和器件厂商仍在观望技术发展。
目前一些国家建设5G网络选择了基于4G核心网的非独立组网模式,但中国选择了独立组网路径。邬贺铨说,非独立组网可以让用户感受类似5G的带宽,但它并不是真正的5G,无法支持5G标准规定的全部三大场景。选择该模式主要是出于降低短期成本和技术风险等考虑。中国选择独立组网是为了技术上“一步到位”,但这也提出了更多技术挑战。
在频谱利用方面,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国家已开通的5G网络部署在6GHz(吉赫兹)以下的中低频段,而美国的5G网络建在高频毫米波段。专家解释说,造成这种差异的原因,主要是各国可供利用频谱资源的基础不同。就建网性能来说,两个频段各有利弊。从长远看,5G网络既要接入海量用户,也要满足自动驾驶等场景的低时延要求,因此综合利用多种频段是未来趋势。 (据新华社北京电)
(责编:宋心蕊、赵光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