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在武汉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雷神山医院的建设无疑是一场与病魔的生死竞速,背后饱含着无数人的艰苦付出。这其中,就有来自清远连州的80后小伙邓海卫。

1月30日(年初六)凌晨两点,邓海卫和同事从广州驱车赶往武汉。他们俩是中建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的员工,也是援建雷神山医院的代表。

2月12日上午,邓海卫负责的区域迎来交接,这也代表着他的工作任务圆满完成。

2月13日上午,邓海卫踏上返程路。

回顾14天的援建时光,邓海卫说,收获了黑眼圈,也收获了满满的温暖,工地上随处可见的“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号”旗帜,让作为一名党员的他更加深刻理解了“有困难党员先上,上下齐心,往前推”,“很荣幸,让我体验了这样的人生”。

15分钟车程能睡14分钟半

中建四局援建武汉雷神山医院。

邓海卫是中建四局安装工程有限公司花都法院项目经理,常年在广州工作。今年年初五,他就回到广州的工地上,为防疫建设工作“待命”。当天晚上十点多,接到援建雷神山医院通知后,他连夜和同事整理出一部分援建物资,第二天凌晨2点驱车出发,中午12点多到达1095公里外的武汉。

邓海卫对工作人员进行施工及防疫安全教育。

在雷神山医院项目部,邓海卫任项目安全员,负责项目防疫和安全以及劳务管理工作。因时间紧任务重,所有管理人员每天只能休息3到4个小时,他自己的工作时间是早上7点到第二天的凌晨2点,“我们住的地方离工地开车大概15分钟,每个人几乎一上车就秒睡。”邓海卫说,15分钟的车程,大家可以睡14分钟半,因为睡眠不足,每个人都收获了一对“黑眼圈”。

刚来到工地时,邓海卫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压力:2天内安排作业人员进场,协调工人上下班时间,协调量很大;防疫工作非常重要,每天都要对所有工作人员进行体温监测;和另外两名同时轮流背着三四十斤重的消毒水在场内消毒。让他颇感欣慰的是,工程进展顺利,没有一名工作人员出现发烧等身体异常。

邓海卫在进行作业环境消毒。

亲眼看到医院一天天建起来,邓海卫的心里多了一份荣誉感;微信里平时不怎么联系的朋友叮嘱他注意安全让他格外温暖;工地上随处可见的“党员先锋号”“青年文明号”旗帜让作为一名党员的他更加深刻理解了“有困难党员先上,上下齐心,往前推”,“不虚此行,有意义,很荣幸,让我体验了这样的人生”。

隔离结束再回家

2月12日上午,邓海卫负责的作业区域顺利交接,机电安装功能性验收全部合格,精装后便可投入使用。随后,他忙着落实每个工人的撤离和隔离工作,今天上午,他踏上返程路。

邓海卫(左一)穿着防护衣服准备工作。

12日中午,邓海卫给妈妈打了个电话。在这之前,他并未将这件事告诉父母,“怕他们担心”。妈妈在电话里告诉他“服从安排”,并未多说什么。

家人在用自己的方式默默为他打气。女儿邓瑞雪是清远市清城区新三角小学的一名六年级学生,自疫情爆发以来,她一直宅在家中自习,还制作了以“新型冠状病毒”为主题的宣传手抄报,她希望为爸爸加油,也为这场战“疫”奉献自己的点点力量。

返程之前,公司就已经做好计划,邓海卫和同事将回到广州统一隔离,结束后确认安全才能回家。邓海卫想着,隔离期间要好好睡一大觉,然后做运动锻炼身体。

邓海卫出生于1984年,党龄刚好10年。他说,接下来要继续加强学习,发扬顾全大局和友爱互助精神,“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尽自己所能为疫情预防工作贡献力量。

采写 | 刘洋 通讯员黄洁莹 受访者供图

编辑 | 郭小京

校对 | 梓一

编审 | 樊沃夫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