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去武汉!

 

  记者李行健、肖源、郭静、常亚飞、黎明(从左到右),穿着防护服准备前往采访现场。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 供图

  记者郭静在洪山体育馆临时改建的“方舱医院”直播连线。李行健 摄

  去武汉!现在,谁还会去武汉?

  我在武汉的家人说,现在来武汉的都是英雄!你同事都是英雄!

  我同事,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央广中国之声的3位记者郭静、常亚飞、黎明作为战疫情报道第一梯队,大年初一就赶往这座风暴中的城市。初五,增援的记者肖源、李行健和战友们在武汉会合。用话筒、用镜头、用专业、用责任告诉人们真实的武汉、危急的疫情、急迫的救治一线,还有那些不断注入给武汉、给我们的温暖力量……

  只要活着,什么都来得及

  作为一个武汉人,郭静熟悉这里的一切。但当她站定在傍晚的冷雨中,放眼望去:

  郭静:“我从来没见过这样的武汉!街上没有一个人,没有一辆车,你可以看见街灯,还有楼房窗口的灯光,但你看不到人,你不知道那些灯光和窗口后面人的状态。天,正下着小雨,雨不大,但我感觉很快就全被打湿了……”

  刚说到这儿,郭静在电话那头说,我到采访的医院了,有空再聊。我说,好的!她又问,来得及吗?来得及!她笑了:“只要活着!什么都来得及!”在她的笑声里,挂断电话!

  虽然并没有接到去武汉采访的指令,但郭静作为一个出色的深度报道记者,默默建好了一个群“武汉关”。武汉主要几家媒体负责人和知名记者都在这里。“武汉关”曾经是我们武汉的地标,此刻,用这3个字来命名战疫情报道群,有着那么多的意味和况味,武汉遇上坎儿了,武汉能挺过这一关吗?

  除夕前,频率公布的报道梯队名单上没有郭静,她主动找领导,说:“我熟悉武汉,和新闻界也熟,我去合适。”大年初一,接到通知,马上出发。母亲、爱人、儿子都慌了,她安慰家人,放心吧!那一城的人都在!

  是啊,那个城也是她的城,那一城的人里面有她的亲人、师长、朋友。生长在武汉30年,她和这里早已经血脉相通,任什么都无法切断流淌在热血中的爱和挂记。

  一直等着她有空再联络我,她一直忙、没有空,我没有再打扰她战士般的专注和冲锋的脚步。《零点的武汉》《捐了那么多东西怎么还缺?总台记者探访武汉市红十字会》一篇篇报道直面社会关切,一篇篇“10万+”告诉外界正在和新型人类公敌决战的武汉。尽管她采访都戴着口罩,但我的家人,我们武汉人都认出来了,她是记者,她是郭静!只要活着!就要去战斗的郭静!

  丈母娘在视频里见到了未来的女婿

  常亚飞是大年三十下午5点多才回到河南济源家里,妈妈炸了肉丸子,儿子爱吃。

  第二天,大年初一,全家人一起去看奶奶,中午12点58分,电话响了。

  常亚飞:“这个时间我记得非常清楚。我正在炒菜,给奶奶做一个西红柿炒圆白菜,酸酸甜甜的。主任打电话,让我想办法赶到北京,坐G505,去武汉!我没告诉奶奶要去哪里,就说单位有一个紧急任务。离开奶奶家,我告诉父母要去武汉。我妈说,给你带点丸子去吧!我说,不带了,凉了没法热!我妈这才说,那你要多小心。感觉他们担心我,又不想让我知道。”

  常亚飞的父亲一直打电话,到处找车从济源送儿子去洛阳火车站,再从洛阳坐高铁赶到郑州。在等G505时,郭静和黎明已经在车上了。他们3个人从北京、石家庄、郑州3个地方登上同一趟车,奔向武汉!

  在郑州站等车的时候,常亚飞才感觉饿,一天没吃饭。找到一个煎饼摊儿,这会儿,想到妈妈炸的大丸子,在饼铛上烤烤,应该特别香吧!

  吃饱了,也没吃饱!亚飞开始在车站周遭各种踅摸,想买口罩、酒精,这么匆忙出发,大家可能来不及装备,但开门的店里什么都没有了。细心的他,在网上给郭静和黎明每人都买了一副手套,找了个骑手,送来车站,只能买到这些了。

  穿过长长的车厢去和在车头的郭静他们会合,正巧遇上从前相熟的一位同行,他下意识地伸出手,想握个手,但对方迟疑了一下,亚飞有点尴尬,意识到,这时候,握手都不妥贴了。

  下了车已经是傍晚,他们立刻奔赴武汉120急救中心、奔赴雷神山建设工地、奔赴劳动街社区,零点的武汉,寒夜里,热血在汩汩流淌……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