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导演林超贤 每一个人都要逼到极致
去好莱坞拍片“挥斥方遒”,恐怕是不少导演的梦想,不过林超贤却对此表现得有些谨慎。身为“魔鬼导演”的他担心自己拍摄时的“魔鬼”方式,会被严苛的好莱坞合约束缚住,“虽然他们说可以按照我的方式,一切都听我的。但是你知道,他们的合同是非常严格的,而我是‘魔鬼导演’嘛,合同上要求一二三,我总会要一二三四五六。”
谦逊的林超贤导演内心很是激情澎湃,正因如此,他才拍出了《激战》《破风》《湄公河行动》《红海行动》等让人热血沸腾的电影。凭借《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林超贤在内地成为“最卖座和受欢迎的香港导演”之一,其中《红海行动》让他拿下百花奖、华表奖、金鸡奖最佳导演,成就中国电影三大奖最佳导演的大满贯。
如今,林超贤取材自真实救捞事件拍摄的新作《紧急救援》将于大年初一上映。1月16日,林超贤导演接受了记者专访,而几天来都在忙于“车轮大战式”采访的林超贤,在记者面前并无半分倦怠,依旧是标志性的光头,精干的装束,就像他的电影,工整而有力量。
被一群人感动,因为他们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
虽然拍起电影热情似火,但是筹备过程,林超贤却喜欢用“慢火炖”——《湄公河行动》酝酿了3年,《破风》更是筹备了近15年,而林超贤第一次接触《紧急救援》,也已经是5年之前。
作为华语影坛首部聚焦海上救援题材的影片,《紧急救援》讲述的是取材于中国海上救捞人员的动人故事。影片一开始就进入了险情——基地警报响起,一座海上钻井平台发生严重事故,随时可能倾覆沉没,交通海上应急反应特勤队全体队员迅速前往救援。时间紧迫,彭于晏饰演的队长高谦率领搜救直升机,迎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和冲天咆哮的火龙,飞进平台范围,与王彦霖饰演的绞车手赵呈合作,用最危险的方式深入绝境,拯救幸存者……
林超贤说,最初接触到海上救捞的题材是在5年以前,那时候他还没有拍摄《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当时,有人给他看了一段救捞人员在海上救助遇险人员的真实视频片段,短短几分钟的影像,却深深感动了林超贤。那个片段让他感受到了水的无情,救捞人员的牺牲:“我们常常在电影中看到的大风大浪,都是真实存在的,救捞人员面对那么强大的自然力量,随时都可能献出生命,这是让我觉得很敬佩也很震撼的。几秒之间,他们可能救捞成功,也有可能付出自己的生命。”
“把生的希望送给别人,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是海上救捞人员工作中秉持的信念,这种面对死亡的极致表现显然深深打动了热血的林超贤。从那时起,《紧急救援》的故事就已经烙印在他心里,但由于资金、技术、故事以及档期等原因,拍摄《紧急救援》的条件一直不成熟。不过,这几年来,林超贤一直在写《紧急救援》的剧本,写过好几个版本,甚至有的已经做好了分镜头,但因为他自己不满意而被pass。
林超贤表示,《湄公河行动》和《红海行动》重点在于“行动”,就是为了完成任务,所以,他的叙事比较直接,节奏非常快。而《紧急救援》则不同,他想塑造的是一群人,是海上救捞人员的群像,所以,需要让人物更为丰满,也因此,在《紧急救援》中加入了不少文戏,“那两部电影的文戏空间没那么大,但这次《紧急救援》讲一班冒险救人的救援队,我想让大家知道他们是普通人,这班人有他们的生活,也有他们的背负,文戏空间上会多很多。这次想讲人物多一点,我就是被这群人打动,他们冒着生命危险去救另外一个生命,对我来说是更伟大的。我很想把这些人带给观众,所以《紧急救援》是从人出发,主题是生死,生死面前人的反应。”
不能接受“假”,拍电影一直是从“真”这个理念出发
出生于1965年的林超贤深谙香港电影工业,从片场杂工、导演助理一步步做起。从1998年与陈嘉上合导的《野兽刑警》,到2000年独立执导的黑色喜剧味道浓烈的《江湖告急》,再到个人风格成熟的《证人》《线人》《逆战》《激战》等,近年来在香港电影低迷之时,他却几乎出手就是卖座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