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突破“圈层化”,迈向广阔现实

【网文问切】

内容提要

●模式化的表达策略、相似的竞赛流程、雷同的煽情,致使一些网络文艺产品走向同质化,停留于粗暴的商业营销,单一化、肤浅化的表达最终违背受众的文化期待。

●只有赋予网络文艺更明确的价值引导、更崇高的精神品格、更饱满的艺术审美、更开阔的文化格局、更接地气的现实精神,才能真正提升网络文艺的社会影响力和文化传播力。

●网络文艺应该以文化为起点,引导个体正确地面对自身与现实,而非沉迷于虚拟的“圈子”空间。毕竟,现实才是有温度的家园。

网络文艺经过20多年的探索,在文化观念、艺术形式、媒介传播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与此同时,网络文艺创作依然存在娱乐化、商业化倾向,整体水平良莠不齐。当前,党和国家作出“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抓好网络文艺创作生产”的战略部署,网络文艺在全球范围内也呈现爆发的态势,这些都是新时代网络文艺实现跨越式发展的契机。

那么,如何从虚构幻想向现实关怀落地,从娱乐快感向精神美感升华,超越小众文化狂欢进而追求大国形象书写,成为网络文艺获得健康发展的关键。在这样的背景下,网络文艺的自我调整、自我完善显得至关重要。这是一个系统工程,其中就包括亟待强化“出圈”的意识。

“出圈”是一个网络流行词,意思是某个明星、某个事件突破自己固定的“粉丝圈”走红,被更多圈子外的人所知晓。网络文艺“出圈”,不仅是超越网络文艺内部的“圈层化”,也是逐渐摘掉“网络”的帽子,全面提升文化格局和艺术审美。

“出圈”是必然方向

2017年的网络综艺《中国有嘻哈》,一夜之间让小众的青年文化进入大众视野,其后爱奇艺、腾讯、优酷三大网络自制平台连续推出一系列节目,获得良好的市场反馈。“圈层”综艺为网络综艺多样化、高品质创新提供了有益尝试。从早期的网络文学分众阅读、类型化创作到近年短视频的内容定制、分类推送,从“哔哩哔哩”网站深耕二次元文化的尝试到三大视频平台目前的发展思路,都以互联网用户“圈层”特征分析为基础,深耕垂直题材,作为创意和制作策略。

“圈层化”网络文艺是市场发展的需要。随着网络文艺自身形态日趋成熟,网络文艺需要不断在创新中提升质量。然而,回归理性的资本市场难以再现疯狂的资本加持,创新试错成本必然提高,那么在原有高热度的题材和类型中,以特定“圈层”用户需求出发,深耕题材内容,成为有效降低风险的商业策略。

不过,这一波商业操作的成功,根本上还是因为触动了“圈层”受众文化认同和情感归属的需求。近两年,一些相对小众的艺术形态、青年文化的价值,通过网络视听节目被大众“发现”和认可。同是音乐类节目,网络综艺《乐队的夏天》《声入人心》《中国新说唱》,分别聚焦独立乐队、歌剧和说唱。三种不同的音乐形式或鲜为大众了解关注,或在大众观念中存在某些误读,通过这三个节目确实掀起了小众音乐的热潮。《中国新说唱》将说唱中积极进取、率性表达、爱与和平的精神力量提炼放大。《声入人心》则以综艺节目的制作模式,将“曲高和寡”的美声、音乐剧、歌剧进行流行化展示,让更多的受众领略到高雅艺术之美。《乐队的夏天》看起来就是请乐队唱唱歌,让评委聊聊天,但新老乐队的魅力让观众着迷了一个夏天。当观众开始看腻“综N代”真人秀的时候,“圈层”综艺能够实现流量与口碑双丰收,正是因为以小众文化为切入点,以“圈层”用户更专业、更明确的文化需求为“爆点”,点燃了观众的渴望和激情。“圈层”综艺展示小众文化,对竞赛、表演过程中青年的成长也有所呈现,既是对小众文化的肯定,也是对个人价值多样化的肯定。当《声入人心》栏目的24位演唱者在告别舞台之际,演唱《我相信,于是我坚持》时,舞台的光芒和掌声也在为每一个执着兴趣、守护梦想、努力奋进的人助力点赞。此时,观众都能够在掌声、泪水和笑脸中,激荡起个人梦想和家国梦想的奋进激情。小众文艺的魅力借助网络获得更大范围的接受。

从某种意义来说,网络文艺自诞生以来就具有“圈层化”属性,是以青年创作者和青年受众为主的“圈层”文艺。数据显示,随着网络技术飞速发展、网络文艺形态日渐丰富,从“Z世代”(指1995—2009年间出生的网生代青年)到退休老人,从小镇青年到海外友人,网络文艺受众的数量和范围都在迅速扩大,网络的无限覆盖,最终将网民的“圈子”边界拓展为无形,“出圈”是网络文艺发展的必然方向。

“圈地自萌”存在风险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