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管阅读的移动化渐成趋势,但网站阅读仍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途径。究其原因,目前初高中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必要的通讯外无其他使用手机的机会。学生回到家后,习惯在电脑上同时进行浏览网页、听音乐、玩游戏等活动,家长出于保护学生视力的考虑,也更倾向于使用大屏幕的电脑用以阅读。
互联网的普及影响着人类的生活方式,作为人类主要精神文化生活之一的阅读也发生着深刻改变。青少年是阅读的主要群体,也是运用互联网技术的活跃群体。在纷繁复杂的互联网面前,青少年的网络阅读究竟呈现出怎样的面貌,存在哪些问题?作为内容的提供者,又该如何加以科学引导?结合近10年的实践与研究,笔者试从“时度效”3个维度入手,解析青少年网络阅读的现状与对策。
青少年网络阅读现状调查
为加快媒体融合,向学生提供网络阅读资源,2012年,《中学生天地》杂志创办了“锐角网”。读者可以在这个平台上自我阅读、自我表达、自我组织,以期打造青少年版的“豆瓣”。经过多年的读者调查和后台数据分析,得出青少年网络阅读现状如下:
有阅读规律,少阅读时间
尽管阅读的移动化渐成趋势,但我们调查发现,网站阅读仍是学生阅读的重要途径。究其原因,目前初高中对学生使用手机进行较为严格的管理,学生在校期间除了必要的通讯外无其他使用手机的机会。学生回到家后,习惯在电脑上同时进行浏览网页、听音乐、玩游戏等活动,家长出于保护学生视力的考虑,也更倾向于使用大屏幕的电脑用以阅读。
结合近10年的数据可以得出,青少年网络阅读的高峰期为如下几个时段:双休日、法定节假日、寒暑假。尤其是时间较长的寒暑假和法定节假日,学生网络阅读峰值明显上升。但总体来看,学生的网络阅读时间并不多,学生普遍反映,一是学业任务重,阅读时间相对就少了。二是为了保护视力,不少学生还是习惯于纸质阅读。
有精品需求,缺精品供给
正因为学生难得有网络阅读的时间,所以对上网的机会倍感珍惜,对阅读内容的精品化存在内在需求。据国内的一项调查显示,青少年网络阅读的主要目的,“查找资料”“浏览信息”排在前两位。但当前,网络上为学生提供的优质阅读平台并不多,一些在学生中较风靡的网络文学APP,里头多是一些“穿越文”“总裁文”“重生文”,立意不高、题材类同、拽文弄字。同时,绝大多数网站和APP出于商业目的,经常会推送各类广告,缺少甄别能力的青少年容易被误导而掉进消费陷阱。
有阅读习惯,少引导对象
一个有趣的现象是,学生一旦体验网络阅读的习惯,对平台会产生较为稳定的黏合力。近10年,锐角网的粉丝量和阅读量常年保持高位稳定,就是一个明显的佐证。但学生即便有了阅读的习惯,却缺少有人对其引导。不少网站和APP几乎放任学生在上面发表评论,甚至会根据学生的趣味进行所谓的“精准”推送,表面上是以客户需求为导向,却忽视学生正处于“三观”形成期,不加甄别的提供内容只会让信息茧房裹挟了学生。而从家长的角度来看,绝大多数家长对网络阅读知之甚少,持反对意见的也不在少数,因此尚不具备引导孩子阅读的能力。
网络阅读的“时度效”策略
“时”的精准把控
根据青少年周一至周五几乎没有网络阅读时间的特点,锐角网在每周初进行策划,并于周四开始对网页进行更新。因为几乎是“每周一约”的节奏,编辑在不颠覆网站固有风格的前提下,必须给学生提供显著的新鲜感,首页上的图片和文字更新度超过70%。对于学生的阅读体验,编辑搜集后台留言,及时给予回复。
到了法定节假日,如国庆节、劳动节、中秋节等,因为假期较长,学生有相对宽裕的阅读时间,可以策划一些专题性阅读活动。如某年中秋节,编辑在放假前一天就在网上发布了活动方案。《中秋节,哪里赏月最美》图文并茂地给学生介绍了国内的赏月佳地。“中秋节,一起来写家书吧”向学生征集文稿,并择优置顶网站首页或者刊发到《中学生天地》杂志上。“拍一拍你的中秋节”则让学生用光影去记录中秋节的美好瞬间。一个节日,多个活动,已成为锐角网在法定节假日的常态。
在学生时间最为充裕的寒暑假,锐角网则变换为另一种节奏,不仅每日更新内容,而且要策划大型的阅读活动。2019年,中国新增了两项非遗,成为世界上非遗最多的国家之一。为此,锐角网从暑期伊始就开始策划,先在网站上建圈“我是非遗传承者”,然后分期发布非遗相关知识,并适时推出“知识竞赛”“我为昆区设计广告词”等小活动,给积极参与的学生提供精美礼品。最为重磅的是,《中学生天地》主办了浙江省首届青少年非遗创新挑战赛活动,活动的发布、征集都在锐角网上完成,实现了良好的刊网互动。
“度”的合理把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