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2003年原国家新闻出版总署正式提出实施“主题出版”工程以来,经过16年的发展,主题出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6年来的主题出版工作经历了三个历史时期:分别是2003年—2006年的初始期,2007年—2012年的成长期和2013年至今的发展期。
党的十八大以来,主题出版工作进入快速发展期,一大批政治导向好、学术价值高、艺术性强的精品力作涌现,受到市场和读者青睐,并在国际市场上收获良好反响。2019年各地区各部门各出版单位组织上报主题出版选题1857种,其中图书选题1670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187种,选出重点出版物选题90种,其中图书选题77种、音像电子出版物选题13种,内容包含学习宣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深度阐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研究“一带一路”建设等。
主题出版
全民阅读与融媒体智库以“主题出版是顶层设计,宣传下沉是效果体现”为思路,总结了新时代主题出版工作的四个关键词和五大亮点。
四个关键词是:政治性、权威性、时效性和前瞻性。主要体现在提前布局、深挖内容、形式创新和系统化、系列化等方面。
五大亮点分别是:
政策引领,权威著作迭出。《习近平谈治国理政》《习近平讲故事》《理论热点面对面》等书相继出版,为党和国家大局大事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2016年版)》一年的发行量超过5000万册,创造了新时期单册图书的发行最高纪录。
内容创作,多角度折射大时代。一方面,题材由围绕党的重大事件宣传和重要会议的贯彻落实向传统题材、优秀文化和现实题材等围绕党和国家中心工作方面呈现多角度延伸。另一方面,反映内容由党政军理论研究向科技、文化、经济、社会等领域多层面覆盖。
生产机制,开拓知识服务。一是从重大政治命题逐步发展为以社会、科学、文化、经济建设为导向;二是从基层探索逐步走向自上而下的生产机制,上下联动;三是从传统发行逐步走向知识服务;四是不断挖掘各地文化和历史底蕴,彰显地方特色。
受众共鸣,核心价值观成为主流。一方面,选题和内容结合群体性文化审美倾向,兼顾意识形态导向与受众兴趣爱好;另一方面,开始以百姓视角书写民意,让重大主题成为社会主流。
与时俱进,技术创新引领产业升级。如:有声阅读的发展,丰富读者的阅读体验,生动展现主题出版价值;探索数字化阅读,在数字内容精品制作、融媒体传播和产业链打造等多层面融合发展,带来更高质量、更优体验的数字内容产品。
主题阅读
主题出版引领主题阅读,主题阅读深化主题出版,主题阅读是主题出版下沉效果的重要体现形式。2019年主题阅读除传统的阅读形式外,呈现了发展与创新并举的局面,主要体现在四个创新形式。
主题研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主题研学通过对重大题材开展的主题研学活动对国家深厚的文化底蕴、丰富的历史故事、海量的古迹遗产和有趣的社会实践等结合开展体验式、浸入式阅读。
“学习强国”:最活跃的数字化主题阅读平台。截至2019年上半年,“学习强国”平台注册用户突破1亿人,日活跃用户突破4000万人次,是立足全体党员、面向全社会内容最丰富、用户最活跃的国家优质思想文化聚合平台和主题阅读平台。
丰富的主题阅读线下推广活动。如“书香中国万里行”、“红沙发”系列访谈、北京阅读季、深圳读书月、“书香上海”读书周、“书香进校园”及各地党政部门、高校企业等组织开展的各类朗诵、评比、论坛、讲座等主题阅读线下活动。
主题阅读的多媒体化。“中国好书”“书香江苏”“书香龙江”等优秀阅读号相继在微信、微博、有声读书、短视频等新媒体平台上线,《我和我的祖国》《大江大河》等优秀影视作品丰富和延展了主题阅读的内涵,多媒体的立体呈现方式,既满足了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又为党和国家大局大事营造出良好的文化环境和舆论氛围。
发展方向
百尺竿头,更进一步——对当前主题出版和主题阅读情况,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深化四个方面的内容。
联动技术,驱动出版业态升级。部分选题尚缺乏以出版为桥梁向影视、动漫、有声读书、短视频等延伸的意志和动力,目前有能力形成多媒体、多形态、全产业链的优秀选题内容并不多。建议进一步运用技术手段,建立用户画像,实现受众与内容的精准匹配,引导主题出版策划更加符合市场趋势。
传承文脉,深入挖掘民族精髓。建议进一步展现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形象,提升中华文化影响力,在海外文化输出的战略中做到润物细无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