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2020年1月11日,封面传媒将发布智媒云3.0版本。智媒云3.0版本以数据和业务双中台为引擎,是基于智媒体的全系统解决方案,由智能技术、智慧内容、智库运营三大矩阵构成。目前为止,智媒云的使用已经扩大到融媒体建设、各地都市报、党报和电视系统的融合转型中。

从创业到进化

2015年10月28日,封面传媒诞生于四川成都红星路二段70号。这里诞生过中国第一张都市报——《华西都市报》。2016年5月4日,封面新闻APP上线,到2016年6月14日,封面新闻获批国家一类新闻信息服务资质,成为全国第二家获此资格的移动新闻客户端。2019年12月20日,封面新闻APP累计下载量突破3000万,封面新闻传播矩阵用户规模超8000万。

这家从传统媒体中走出的创业公司确定以技术驱动核心,在岗位设置上技术类占比近一半,内容从前端设计到PHP开发。封面传媒的首位入职员工,技术开发部的党韬记得,在初创团队的首次谈话会上,封面新闻被确定为要给互联网空间提供正能量、年轻态、视频化的信息流。从传媒出发,但不是只做传媒;重视内容,但不是只做内容。要处理好技术、资本和内容的关系。

在大多媒体都是向企业购买技术时,封面坚持打造自己的技术团队和核心技术。此后3年多,封面新闻快速迭代,APP完成从1.0到5.6版本的进阶,实现下载用户突破3000万。同时,经历内向融合赋能的封面云1.0阶段、外向拓展聚能的封面云2.0阶段。这3年,也是技术巨变中,媒体深度融合整体转型的中场战事。

2016年10月,封面新闻率先提出建设智媒体的目标,要成为用人工智能技术重构新闻信息生产与传播全流程的媒体。2017年年底,一款名为“封巢”的APP在封面新闻内部开始使用,从发稿流程到考核体系,人工智能技术和大数据的应用贯穿到“策采编审发考”全流程。

7大类21个产品 形成“智能+”产品生态

2017年11月16日,机器人“小封”成为封面新闻的240号员工。青川地震时,它的报道8秒成稿1300字。到2019年,它每月写稿超过6000篇,在“小封写诗”成为品牌栏目后,出版诗集《万物都相爱》。更进一步,这项兼有语音识别、意图识别的人工智能技术,为封面新闻在人机互动方面积累有效经验,更为下一步深度探索奠定基础。

2019年12月12日,2019中国融媒体发展论坛上,“小封机器人”被组委会授予2019年度中国融媒体创新产品奖。同年4月,在《互联网周刊》发布的“2019中国人工智能分类榜”上,小封机器人顺利登上“人工智能写作平台”排行榜前十,是唯一来自省级媒体集团的机器写作工具。

受每年高考后报道策划的启发,2017年开始,一款帮助填报志愿的软件上线,利用教育大数据、神经网络算法等技术为高考志愿填报提供智能化服务;感受到国庆黄金周旅游资讯的火爆后,“机器人携手大熊猫邀你美丽四川行”大型活动上线,用户上传自己照片,由机器人打分拼颜值,上传景区照片,由机器人生成诗歌展示美景。

似乎,每个部门都能成为灵感来源,甚至,有程序员在感知到现在相亲活动的火热后,一个“AI 人工智能相亲会”落地。这个利用人工智能、用户画像和推荐算法、夫妻脸匹配、可视化大屏等技术的改良相亲会,深受年轻人的喜欢。

到今年,封面新闻拥有7大类的21个产品,形成“智能+”产品生态,AI+场景已经应用到西博会、四川品牌大会、C21论坛、田园诗会、名医评选等越来越多的大型活动当中。

对此,四川大学文科杰出教授、文学与新闻学院学术院长曹顺庆评价,“封面新闻完成了单一媒体形态上升到高级媒体形态的全过程。”

为智媒体而生

事实上,在封面新闻更为长远的技术布局中,从最初的APP的上线开始,包含封巢智媒体和小封机器人的开发在内,所有人工智能技术的探索,都是基于封面云开展。从最初基于人工智能与内容新技术研究成果的封面云1.0,到基于智媒体初步探索研发的采编业务多线程协作的封面云2.0,每一次的迭代,都是在扎实研发和实践基础上的顺势而为。到2020年,封面云再次升级,成为面向智媒生态的智媒云。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