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新时代网络评论如何有效表达

  日前,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指导,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北京)承办的《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蓝皮书发布会暨网评智库研讨会在京举行。

  会上发布了《网络评论蓝皮书:中国网络评论发展报告(2019)》(以下简称《报告》)。该报告由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发起,南京大学紫金传媒研究院(北京)副院长赵曙光主持,旨在对2018—2019年中国网络评论发展状况进行系统总结与全面分析,并为未来网络评论高质量发展提供“参照系”、树立“风向标”。

  来自多家高校、智库、媒体机构的专家参加会议,并就网络评论发展与建设展开深入研讨。网络评论智库在会上正式组建并聘任首批专家,为网络评论提供更加强大的理论指引与智力支撑。

  《报告》亮点:为新时代网络评论“精准画像”

  赵曙光介绍,蓝皮书以“总报告+8篇分报告”的形式呈现,综合运用知识图谱、社交网络大数据分析、问卷调查等方法开展研究,全面分析网络评论传播规律,立体化呈现网络评论发展现状与未来趋势,探索新时代网络评论的有效表达路径。

  《报告》依据行为特点、行为动机和内容偏好三大指标,将网络评论典型用户分为五类:碎片化低卷入型用户、社会环境洞察型深潜用户、新闻导向型活跃用户、兴趣沉浸型用户、生活资讯依赖型用户,并从性别比例、地域特征、典型爱好等维度为其“精准画像”。

  研究发现,网络评论接触场景趋于碎片化,用户经常接触短文字、图片、短视频,而较少选择文章、长视频和音频。网络评论用户首要关注新闻,围绕新闻浏览相关评论,88%的用户认为网络评论与新闻同样值得看,甚至更值得看。用户接触网络评论最主要的动机是情感性动机,而信息性需求居于次要地位。

  互联网用户下沉为网络评论传播带来新机遇。分析显示,用户下沉促使新兴网络评论传播渠道崛起,以拼多多、快手、趣头条、WiFi万能钥匙等App为龙头的新兴网络平台迅速占领了蓝海市场。同时,来自小城市、乡镇和农村的大量新用户涌入网络评论传播流程,开启了新一轮的用户红利,形成了新的网络评论文化“圈层”形态。

  与此关联,“网络评论+”发挥入口优势,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成为《报告》中的一大亮点。《报告》指出,近年来随着网络直播、短视频网站兴起,网络评论逐渐从图文形态过渡到视频形态,以口碑评价、短视频分享、网络直播等为代表的网络评论为参与脱贫攻坚等国家战略提供了重要入口,一些深度贫困地区成为“网红打卡地”。据相关数据,抖音最热门的100个县域景点中,约三成位于贫困县。

  专家研讨:“建构一种系统的全媒体评论方式”

  中央网信办网络评论工作局局长华清表示,网络评论高质量发展离不开创新驱动、理论支撑、智库发力,推动网络评论建设要夯基固本,加快网络平台基础性研究;守正创新,加快网络评论应用性研究;积极发声,构建重大舆论引导新格局。

  “网络评论不仅是建设网络强国的重要抓手,也是提升网络传播力、影响力、公信力的关键阵地之一。”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副总编辑、皮书研究院院长蔡继辉说,以年度报告的形式多维度观测解读网络评论,为网上舆论研究和评论引导提供了有力的实践参考和理论支撑。

  上海交通大学媒体与设计学院院长李本乾认为,当前的网络环境发生了三种变化,直接关乎网络评论的未来发展:一是由议题设计或议程设置转为属性设置,二是从情绪的表达转为问题的诠释,三是从全民表达转为全民“讨论”。中国人民大学新闻学院执行院长胡百精提出,应该关注“社会疏离”和“偏好聚合”两种网络评论领域存在的问题,探寻公共协商的可能性。他以有关社会话题为例,说明政府、专家、普通民众如何找到舆论发酵的合适节点介入,从而寻求彼此共识。人民日报社研究部副主任丁丁认为,构建全媒体视角下的网上舆论引导机制,要壮大网上原创内容的生产机制,建立网络评论形态创新平台机制、研发主流价值算法培训机制、完善网上舆论审核把关机制、加强重点平台的舆情监测机制、健全网络评论的效果反馈机制。中国传媒大学新闻传播学部副学部长王晓红指出,应当建构一种系统的全媒体评论方式或传播理念,不同媒体、不同渠道、不同平台具有不同传播属性,同一内容针对不同平台应该有不同的传播模式,这不是一个简单长短取舍的问题。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