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原标题:润心暖终端 育人报春晖

融合改革不停步,春风化雨又一年。

2015年元旦,中青报发表评论员文章《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无论是报纸端、PC端、移动终端,我们始终坚信:最温暖的终端是人心!只有将心比心、以心换心、用心专心,才能真正心心相印,真正将我们心中的温暖传递到你的心中。

5年过去,我们始终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按照党中央部署,在团中央书记处领导下不断加快媒体深度融合步伐,融入全团宣传大格局,于2019年顺利完成了原团中央网络影视中心、团中央实业发展中心并入中国青年报社的工作,大大提高和加强了为党育人的青年思想政治引领能力。

5年过去,我们初步完成了传统媒体向新媒体的内部转型,中青报特色的“融媒小厨”,已经全面转战新媒体下半场,正在按照习近平总书记“催化融合质变,放大一体效能”的要求,推进纵深改革探索。

中青报初步构建了全媒体价值链,从“互联网+”的物理式重构转型,向“互联网×”的化学式融合质变迈进,从全媒体价值链的重构再造,转向全媒体价值链的延展拓宽,从体制机制的初步改革向深层改革纵深发展。

5年过去,我们除传统的《中国青年报》以及主办的子报《中国青年作家报》《青年参考》《青年时讯》等报纸端读者外,全媒体平台特别是移动终端用户已超过1.2亿。

据《2019全国党报融合传播指数报告》,中国青年报社两微影响力排名均位居第二。中央重点新闻网站中国青年网作为中青报新闻主网,承担团中央官网功能;中央主要新闻网站中青在线作为新闻文化视频网站,承担重大视频项目。两家网站差异化特色定位初步形成,传播力和影响力在中央媒体网站中均居前列。

5年过去,我们始终坚持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把内容创新作为最重要的创新。不仅总体上顺利完成上级交办的各项宣传任务,而且不断践行“四力”要求,创制融媒精品,《这块屏幕可能改变命运》《我站立的地方》《中国面壁者》《以青春之我成就青春中国》等一系列产生广泛影响的融媒特稿、评论和调查性报道不断涌现,有的还被选入中学语文教材,特别可喜的是作者为90后年轻记者。

我们一面举起有思想的视觉锤,一面举起有品牌的产业锤,格外注意用年轻人喜闻乐见的现代形式触达对青年思想引领的最后一公里。例如,中国青年报社与团中央宣传部联合打造“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系列团课,采用视频嵌套H5形式,极大增强了互动性,在广大团员青年中有效传播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一年多来,“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总点击量超过13.7亿,单期作品点击量最高超过6000万,成为广大青年和团干部的“学习宝典”。

再如2019年“青蜂侠”等品牌项目共制作短视频1万余条,累计播放量近70亿次。《中国有故事》《青春与祖国同在》《头条里的青春中国》等代表性视频精品不断推出,一年来突破亿级浏览量的融媒精品已有10多款,其中为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承制的《头条里的青春中国》,突破8.4亿浏览量。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大会上,激励新时代中国青年“要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信心,到人民群众中去,到新时代新天地中去,让理想信念在创业奋斗中升华,让青春在创新创造中闪光!”

与新时代中国青年同行的中国青年报社,始终牢记总书记嘱托,以“政治建报,思想立报,文化兴报,融合强报,从严治报”为办报指导思想和发展布局,聚焦主责主业,改革再出发,加快推动媒体融合,力争2020年初步实现更有传播力、引导力、影响力和公信力的一流新型青年主流媒体目标。

我们将从三个方面努力:

第一个方面,努力以高标准推进党建业务的一体化深度融合。

通过推进党建业务的深度融合,用马克思主义新闻观武装队伍,总结经验,汲取教训,把近年来报社相关制度要求,不折不扣健全好、落实好,让“责任的党委、严肃的纪委、火热的工会、深情的团委”一体化工作格局更加扎实。

2018年底,《中国青年报》刊发评论员文章《检验媒体真假融合的四把标尺》,产生较大的社会反响。是否是真融合,至少有四把标尺可以检验衡量。第一把标尺,是不是在党委统一领导下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第二把标尺,是不是真正“融为一体、合而为一”?第三把标尺,是不是真正实现“一支队伍,多个平台”,并正在转型为“你就是我、我就是你”的新型主流媒体?第四把标尺,是不是真正以内容创新为根本,是不是充分传承和发扬主流媒体内容、人才优势推出全媒体精品?

今后的深度融合改革,我们将继续以“四把标尺”为标准,按照中央相关精神要求和实际推进媒体融合。

第二个方面,努力以高效能推进内外治理的一体化深度融合。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