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本报记者 张雪娇
“《我家住在解放路》自7月23日在全国广播电台上线以来,全国累计触达4228.25万人,其中累计触达城市优质广播听众1120.56万人,占广电受众的54.58%;全网(网络)触达用户规模达到2175.08万,占全国触达人数的51.44%,结合明星代言打卡解放路等活动,累计覆盖6.04亿用户。”这是来自12月23日由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主办的系列融媒广播节目《我家住在解放路》创作研评会上的数据。
《我家住在解放路》由湖南广播电视台牵头统筹策划,全国70家广播电台联合制作,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和腾讯视频共同出品。一档广播节目,播出以后缘何关注度这么高、覆盖人群这么广、影响力这么大?
精心选材 引发情感共鸣
“这条路可以说是个人的成长之路,也可以说是一个家的生活之路,它对个人、对家庭、对一个城市都各具意义,讲述这条路上的故事,很容易引发大众共鸣。”在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陆地看来,节目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选题的精巧。
解放路具有特殊的时代印记,很多城市都有一条属于自己的解放路。在内容上如何选择,才能一下击中听众?
“70年来,无数的‘第一’记录着新中国的奋起和人民的拼搏。”湖南广播电视台广播传媒中心创新研发部主任、《我家住在解放路》项目主创钟启华介绍道,该节目也立足精选“第一”,聚焦时代大事件。
于是,节目选取了反映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的“第一”精彩时刻。比如以温州解放北路上中国第一位个体工商户章华妹的创业之路为开篇制作,充分展现了新中国成立以来区域经济蓬勃发展的生机活力;《广州解放路上流淌的歌声》通过讲述中国第一家音乐茶座的诞生,见证中国改革开放后流行音乐的发展演变进程;《大连解放路:海军军官的摇篮》讲述了海军大连舰艇学院,这座诞生在大连解放路上并与之一起成长的“中国海军第一校”……
这样,70天的系列报道一播出,解放路这一符号背后的家国情怀、个人情愫在网络空间被充分唤醒,引起了网友的强烈共鸣,随即催生了全国解放路上的打卡行动,大家纷纷晒出自己的家乡记忆,使个人经历与国家历史在朴素回忆中高度融合在一起。
打破壁垒 实现跨地域融合
在人民日报社《新闻战线》主编杨芳秀看来,《我家住在解放路》突破了媒体与媒体之间的窠臼框架与信息壁垒,实现了信息的互通共享。
据钟启华介绍,自今年4月,湖南台项目组牵头统筹选题和素材,选取全国70个城市的70条解放路,与福建交通广播、广西综合广播、陕西都市广播、天津经济广播等全国70家广播电台共同参与采制,各家媒体分工采访,由湖南台统一制作。
发令枪响起,70家电台集体发声,报道各个城市解放路上的故事,合纵连横,气势恢宏。广西综合广播选送了南宁市和百色市两座城市解放路的故事。除了广播播出70集《我家住在解放路》节目,微信、微博进行推送之外,广西综合广播还在9月30日当天进行了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我家住在解放路》的现场直播。“许多听众朋友和网友,特别是身在异乡的人们收听收看了系列报道和现场直播之后,纷纷给我们留言,讲述他们跟解放路的故事,表达对解放路、对家乡的真挚情感。”广西综合广播副总编蒙剑媚深有心得。
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也是参与者之一,对70集节目通过8套广播频率以及新媒体进行了全媒体宣传。苏州广播电视总台传媒中心主任祁麟认为,这种跨地域融合大大提高了地方台内容的触达率和传播力,比过去点对点跨地域的合作融合有了更多的创新和提升。
矩阵传播 网友互动打卡忙
《我家住在解放路》系列报道节目每集时长8分钟,除了联动全国70家主流广播媒体多频共振,节目还搭建了“音频+视频+图文+线上互动传播”等多种呈现形式的融媒体传播矩阵,将节目打造成为广播、电视、网络、新媒体平台、出版物五大资源和渠道的融媒体产品。
除了70集大型广播报道,湖南电台与湖南广播电视台新闻中心联合制作了7集新闻专题视频报道,并在湖南卫视午间新闻栏目进行播出,扩大传播效果,单日触达观众规模最高达222.77万人。
在新媒体传播上,报道于8月登陆“学习强国”平台进行播出。在芒果动听APP开设声音、活动专题,单条音频最高订阅播放量达10万+。线上互动传播方面,湖南电台联合人民日报全国党媒平台、腾讯新闻、手机QQ等新媒体平台共同发起全民打卡解放路线上互动,邀请何炅、黄晓明等近40位明星参与话题讨论。截至报道播出结束,融媒体报道《我家住在解放路》在新浪微博上的两个话题#我家住在解放路#和#十一打卡解放路#的阅读量突破3.8亿。
同时,报道还创作了声音海报、线上互动H5、专属节目推广曲、微信图文故事以及利用线下活动推广等形式,以期触达更多年轻观众。
(责编:赵光霞、宋心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