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摘要]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姚遥认为,水滴筹线下推广人员“扫楼”并不是主要问题,这体现出来的是一线人员专注拓展案例的行为。“但故意忽略被救助者的审核资料,甚至协助编造案例和筹款信息早就为此次事件的爆发埋下了隐患。”

文/时代财经 赵鹏宇

近日,水滴筹线下推广人员“扫楼式筹款”的视频引发了公众广泛关注。

相关视频显示,互联网筹款平台“水滴筹”在全国超过40座城市大量招募正式和兼职“筹款顾问”进行地毯式“扫楼”,逐个病房引导患者发起筹款。在与求助者沟通过程中,这些“筹款顾问”存在在募捐金额上随意填写金额,对求助者财产状况不加审核甚至故意隐瞒,且宣称在筹到钱后公司不会调查筹款去向的情况。

在“扫楼”过程中,有“筹款顾问”提到,每单能提成80元到150元,而公司要求“强制发单”的原因,则是希望引起大众关注,让慈善筹款项目成为公司保险业务的线下流量入口。

“扫楼”事件暴露诸多问题

“生病急用钱?快用水滴筹”。在水滴筹的官网首页,这家于20167月应运而生的大病筹款平台声称,目前已累计为大病患者筹款达235亿元,参与善心捐助的患者达到了2.8亿人。

时代财经了解到,近几年声名鹊起的水滴筹平台通过开创互联网大病筹款0服务费的服务,帮助数以万计因大病致贫的人群,还在此基础上组建了线下服务团队,针对一些年纪偏大、互联网使用水平较低等的患者提供筹款支持服务。因而一直以来,水滴筹在社会公众面前呈现的都是“公益、爱心、慈善”等正面形象。

但随着“扫楼”视频的曝光,水滴筹也暴露出平台发展过程中在管理上存在的严重管理漏洞。对媒体曝光的“扫楼”现象,水滴筹称,报道的事件是部分地区个别线下人员的违规事件,并表示已组成工作组进行排查,全面暂停线下服务团队服务,整顿彻查类似违规的行为。

深圳龙越慈善基金会秘书长姚遥在12月3日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水滴筹)线下推广人员“扫楼”并不是主要问题,这体现出来的是一线人员专注拓展案例的行为,“但故意忽略被救助者的审核资料,甚至协助编造案例和筹款信息早就为此次事件爆发埋下了隐患。”

一位多次在水滴筹上捐款的业内人士向时代财经表示,对于求助无门的困难病人,众筹方式确实可以为贫困患者带来很大帮助。但他强调,水滴筹这种用互联网搭建的互助自救平台,是一种有益的新尝试,“唯有规范它,才能使这种新事物不至于消耗爱心,被公众信任和接受。”

昨日下午,水滴筹微博再次发布声明称,线下人员违反服务规范的类似现象确有不同程度存在,承认这类问题是公司的管理问题所致,并表示将进一步强化监督机制,积极参与并推动正在倡导的行业自律机制。水滴筹方面表示,将针对大众关注的考核问题进行调整,舍弃原有以服务患者人数为主的绩效管理方式,调整为以项目最终过审的合格通过率为依据,考核围绕筹款全过程,侧重项目真实合规和服务质量维度。

目前来看,虽然水滴筹两次公开承认错误以图挽回用户信任,但经历“扫楼筹款”事件后,其长久以来维持的良好形象无疑将大打折扣。

公益与商业该如何平衡?

水滴筹在此事件中备受争议的背景在于,其大量“发单”的背后,是一门保险生意。一位曾多次参与水滴筹公益捐款的公众在接受时代财经采访时表示,水滴筹成为水滴保险业务的导流入口,在商业模式的影响下,势必会影响公益的“初心”。

在前述视频中,有筹款顾问曾提到,在水滴筹上给癌症病人捐款的人,捐完后自己购买健康险的概率较高。一位从事保险工作的林女士向时代财经表示,被视频曝光这种业务关联性,已让她对水滴筹能否平衡好公益和生意的能力产生怀疑。

据天眼查资料显示,水滴筹主体公司为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沈鹏作为公司创始人兼CEO的持有99%股份。目前旗下有“水滴互助”、“水滴筹”、“水滴保(2019年6月改名为水滴保险商城)”三大业务。根据相关报道,2017年5月,该公司获得保险经纪牌照,进入保险行业迅速发展。目前,水滴保战略合作的保险公司超过60家,保障用户超过1000万。时代财经注意到,该公司现已完成5轮融资,融资额总计高达近18亿元。

但即便数据如此亮眼,截至目前,水滴平台仍未摆脱盈利困境。需要强调的是,作为旗下三大业务之一的水滴筹,并不具备盈利能力。

时代财经了解到,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的主要营收渠道是“水滴保”,这是个主要销售健康类保险产品的平台,由于该平台需要大量的流量和用户,所以水滴筹这一被视为公益项目的版块已成为重要的流量源头。而这也是为什么水滴筹大量招募“筹款顾问”的原因——累计捐款超过数亿人的水滴筹可以很好地为公司的营利性业务引来关注。也正是由于对流量的巨大需求,导致水滴筹形成了以“单量”为准的绩效考核指标,进而衍生出审核不严、流程不规范、内容造假等系列问题。

时代财经12月3日下午致电北京纵情向前科技有限公司,该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暂不就相关事件接受采访。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