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郑州大学 新闻与传播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要:“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是由中宣部主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为主要内容,立足全党员、面向全社会的优质平台,由PC端和手机客户端两大终端组成。[1]“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作为政治传播的新途径,自2019年1月1日正式在全国上线以来,其手机客户端的下载量在短短一个月的时间内就已突破378万次。由“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引发的“现象级”关注热潮,是新媒体环境下政治传播的一次重大创新。

关键词:“学习强国”;政治传播;组织传播;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122(2019)12-0000-02

一、新渠道:组织传播扮演重要角色

在短时间内便能够吸引众多流量,聚合广大党员力量,“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宣传方式值得借鉴。政治宣传的特点有三:有突出的政治议题、自上而下的通达机制以及政治信息流动的单向性。[2]在宣传策略上,“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精确针对政治传播特点的后两点,由政府主导,依托组织传播,通过层层任务下达完成宣传,达到推广目的。

“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使用了组织传播中的纵向和横向传播,同时又将正式渠道传播与非正式渠道传播相结合。在平台上线后,各级党组织和单位首先将“下载学习‘学习强国’App”这一组织目标自上而下进行传达和贯彻,又通过组织内同级部门和成员之间相互的沟通和交流来完成二次传播。在正式渠道之外,组织内的人际传播和非正式的小群体传播也为“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宣传进行助力。通过组织传播,“学习强国”学习平台的传播效果得以强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传播效能得到提升,平台真正成为了政治宣传的“主阵地”、党员和党的连接桥。

二、新内容:满足受传者的个性化期待

新媒体时代的受众是流动的,他们不仅能够在海量的信息中进行自主选择,而且他们的注意力也很容易被新的议题转移。传统的政治新闻严肃枯燥,难以吸引受众的目光,因此,以政治新闻传播为代表的政治传播“排头兵”必须关注并满足不同受众的个性化期待,寻找合适的内容将政治新闻“软化”,才能使其完美地落脚到受众身边。

1.“讲政治,也讲知识”

以往,政治新闻报道总以刻板的会议要闻、严肃的文件内容传达等为主,常常被受众冠以呆板无趣的形象,而在“学习强国”学习平台中,这一刻板印象悄然发生了改变。2019年3月21日至26日,“学习强国”学习平台推出了《习近平出访欧洲三国》专栏,从“焦点新闻”、“前瞻”、“评论”和“视频报道”四个方面对习近平总书记的意大利、摩纳哥、法国三国行展开全方位的介绍。除了对国事访问的细节报道,平台还制作了三个国家的宣传片,用户可以选择观看三个国家的人文美景,用自己感兴趣的方式对国家大事进行关注。

除了政治要闻,“学习强国”学习平台还设置了红色电影、红色电视剧、央视纪录片和慕课等能够为用户带来知识增量的栏目。用户无论是想要在工作时间学习“慕课”频道内的人文史哲、政治经济、社会法律、理工农医知识,还是在休闲时间观看电影《开国大典》、纪录片《大国工匠》和《我爱你,中国》,都能够得到满足。通过对用户的个性化推荐,平台达到了稳定用户群体的目的。

2.“有温度的政治”

传统观念中的政治总是宏大的,虽然与每个人息息相关,但老百姓仍然难以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它的温度。“学习强国”学习平台通过小切口和小角度,运用具象化和通俗化的处理方式,将政治转变为受众身边微小可感的存在,使政治不再“冷冰冰”,而是充满了人情和温暖。文章《南仁东:踏过平庸,一生为中国“天眼”燃尽》追记了“时代楷模”南仁东为中国“天眼”事业的付出与贡献,以小见大,用南仁东的视角展现了“天眼”项目推进的困难和艰辛;文章《刘芳:“中国大山里的海伦·凯勒”》通过“小人物”刘芳这一乡村女教师的励志故事,将中国乡村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呈现给受众,具体可感。

三、新方式:将新媒体服务于政治传播

一直以来,通过主流媒体了解政治是普通百姓获取政治信息的主要渠道,但与其他类型的新闻相比,政治新闻往往缺乏互动,其原因有二:一是政治新闻的特殊性造成了其传播形态的固定,相较其他新闻来讲,话题性不强,难以形成多元的舆论氛围;二是政治新闻属于典型的“硬新闻”,其严肃性使得受众“不知道应该说什么”。“学习强国”学习平台利用新媒体时代的移动化特点,以PC端和手机端为载体,转变以往平台仅作为传播工具使用的状态,捕捉用户的碎片化时间,重新构建出一个政治传播活动的新场所,向“泛媒介化”推进。

1.政治传播的可视化操作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