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香港《南华早报》12月15日文章,原题:中国的杂技学校曾是一张通向世界的门票,但如今正挣扎求生 副题:在日渐富裕的社会,越来越少家庭让子女学杂技 微弱的晨光刚出现在地平线上,一群6至15岁的孩子就走向教室学习语文、英语和数学。8时30分之前,他们须洗漱穿戴完毕,前往沈阳市中心附近一幢建筑。每天真正的训练在这里,与学术无关,而是学习杂技。

一些年龄小的学员显然感到疼痛,眼泪顺着脸颊滑落,但没人放弃或哭出声来。沈阳杂技团学校的儿童团队负责人王颖(音)说:“他们都是好孩子,极少抱怨。”目前学校面临的问题不是学员的技巧,而是人数骤降。在这所为沈阳杂技团输送人才的公立学校,如今仅有20名15岁以下全日制学员。

“我开始表演那会儿,杂技是能让人见世面的方式之一”,34岁的演员兼教练童天舒(音)说,“这项工作让我访问了许多国家……但如今(中国)社会已发生变化,出国和留学变得稀松平常。”“上世纪90年代,我们每年很容易能在许多孩子中挑选60名最佳人选,但如今一年能获得10个新学员就算幸运。”该校负责人说,“我们的专业演员已减少至40人,不得不婉拒国外的许多演出邀约。”“由于中国经济发展,家庭越来越富裕,大多数人希望孩子上大学。”

各地规模较小且由私人开办的杂技团,只能招收孤儿或留守儿童学员。由于新人才匮乏,年纪大的杂技演员不得不尽量延长职业生涯。中国有关部门在尽力恢复杂技应有的荣耀。但童说:“训练如此艰苦,只有(大幅提升薪酬)让它能保证更好的生活质量,人们才会对杂技感兴趣。”他叹息说,“杂技是中国的传承,需要保护和鼓励。”(作者兹戈尔·艾尔达马,丁雨晴译)


()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