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宫喜祥。摄影/于凯

人民网成都12月15日电 第十届10+3媒体合作研讨会今日下午在成都召开,此次研讨会以“开放包容的中国,发展繁荣的亚洲”为主题。新华社党组成员、秘书长兼办公厅主任宫喜祥出席会议并致辞,以下是致辞全文:

尊敬的方江山副总编,尊敬的甘霖部长,尊敬的各位领导、各位媒体界的朋友们:大家下午好!

非常高兴与来自中国、日本、韩国及东盟各国媒体界的新老朋友欢聚在美丽的蓉城。首先,我代表新华社向举办这次研讨会的人民日报社、四川省委宣传部和四川日报报业集团所做的精心安排表示诚挚的感谢!

“10+3”机制自启动以来,有力推动了中日韩和东盟各国在多个领域的务实合作,成为国际舞台上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多边合作平台。“10+3”机制的不断发展和完善,给相关国家媒体交流合作带来了新的发展和合作机遇。十多年来,“10+3”媒体合作研讨会为拓展亚洲地区媒体交流合作发挥了积极作用。

今天,我想就深化“10+3”媒体交流互鉴,推进媒体融合发展,提出三点建议。

一,加强新闻合作,为促进“10+3”国家交流合作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三国是亚洲地区的重要国家,增进各国相互了解,加强各领域互利合作,不仅符合时代潮流,也是民心所向。媒体应切实履行社会责任,积极传播正能量,以报道推动务实合作,为亚洲地区发展繁荣作出应有的贡献。新华社作为中国国家通讯社和世界性通讯社,长期关注对亚洲各国,特别是东盟国家和日本、韩国的新闻报道,一贯秉持全面、客观、公正的报道理念,致力于向全世界介绍东盟国家和日本、韩国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方方面面的发展变化。新华社愿与在座的媒体同仁一道讲好亚洲故事,架设友谊桥梁,推动亚洲命运共同体建设。

二,科技引领媒体融合发展,技术突破推动智能媒体建设。当前,传媒格局发生深刻变化,新技术、新手段、新应用层出不穷,为传统主流媒体带来新的发展机遇。面对这场传媒业大变革,各国媒体都在探索应对之策,努力开拓新的发展空间。近年来,新华社对通讯社业务流程进行整体改造,在国内外分支机构建立了全媒体源头端采集机制,大力推进现代化分社建设。在总社成立了统筹全社融合报道的全媒体编辑中心,推出基于互联网的多语种、全媒体供稿体系,打造涵盖报刊、电视台、网站、客户端、社交媒体的全媒体终端矩阵。在新闻传播各环节推进系统化创新。2017年12月,新华社发布了基于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媒体大脑,在去年夏天,俄罗斯世界杯报道中,自动生产短视频3.7万条,最快一条视频生产仅耗时6秒钟。2018年11月在第五届世界互联网大会上,新华社发布了全球首个合成新闻主播AI合成主播,能够24小时不间断播报新闻。播音员在外形、口形、声音和姿态方面都达到了足以乱真的程度。今年,又与俄罗斯塔斯社联合发布了首个俄语AI合成主播“丽萨”,这些创新产品的研发与应用,大大提高了新闻生产和播报的效率,实现了新闻从采集到发布的全流程再造。

三,加强协调合作,实现共同发展。东盟国家和中日韩三国媒体拥有各自独特的新闻资源和优势,又面临相似的发展课题和挑战,应加强协调、互通有无、互学互鉴,深挖合作潜力、创新合作模式,拓宽合作领域,共同应对挑战。

近两年,新华社相继与日本、印尼、泰国等国有影响力的主流媒体开展合作,用日语、印尼语、泰语播发受众感兴趣的全媒体稿件,为日本、印尼、泰国民众了解中国开辟了新渠道。 2018年初,新华社与老挝方面联合举办了首届“一带一路”老中合作论坛,广邀中老两国政府、媒体、企业各界代表参加,共商发展合作大计。明年年初,还将举办第二届论坛,新华社愿与东盟和日韩媒体同行们坦诚交流、互通有无、精诚合作、共同促进发展。

女士们、先生们、朋友们,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必须坚持合作共赢、共同发展,只有合作共赢才能办大事、办好事,办长久之事。本次研讨会设置了:交流互鉴,共建亚洲命运共同体;合作共赢,构建创新驱动型合作和融合发展,助力东亚民心相通三个议题,可谓恰逢其时,既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也有长远的历史意义,期待在接下来的议程中听到各位专家的真知灼见。

最后,预祝本次研讨会圆满成功,谢谢大家。

(责编:赵光霞、燕帅)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