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日本学者、天津大学教授青木信夫。摄影/于凯

人民网成都12月15日电  2019中日韩名记者对话会今日上午在成都召开,此次对话会以“迈向新时代的中日韩文化合作”为主题,邀请中日韩三国媒体界、文化界的领导和代表与会。

日本学者、天津大学教授青木信夫在会上作主旨演讲,以下是演讲全文:

我是天津大学的青木信夫,在这样一个非常有意义的论坛上,给我一个主旨讲演的机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另外对于人民日报社李先生和相关的各位人士表示衷心的感谢。今天我要介绍一下我在中国从事文化遗产保护的思路,钻研的历程。成都对于我来说,其实我学生时代就喜欢读《三国志》,成都经常出场,而且这也是我第一次启动在中国的研究项目的一个地方,和成都非常有缘。20年前,1999年的时候,当时日本丰田财团资助我到访成都知名学府西南交大,另外当时我所在的庆英大学开启了一个国际合作的项目,它的名字叫构建中国历史文化城市的可持续发展相关的环境模式,这是响应西部大开发计划的一个方案。

另外,对于日中两国,我们通过两年的时间探讨开发和文化遗产保护,意义还是巨大的。我从事中国遗产保护工作,其实是因为1985年的时候,东京大学和清华大学有一个国际合作项目,当时是关注东亚地区的沿海城市的建筑历史调查,我其实当时还是一个研究生,我参加了这个调查。当时这个项目仅仅是立足于历史研究,让我觉得挺遗憾的,我们知道从东亚这样一个广域的视角来研究建筑和城市的成立过程,而且探求一个全球化的历史,这一点挺吸引人的。

但是,它的结论就是仅限于各个建筑群的个体的保护,没有落实到实践当中,这种遗憾在我心中越来越强烈。后来1996年的时候,我在东大获得博士学位之后,为了研究中国的历史文化、城市的保护,就在清华大学做了访问学者。其实,我和刚才作讲演的单先生有一段难忘的回忆。因为当时我为了调查中国文化遗产保护,走访了北京的国家文物局,当时单先生特别热情的接待我,他是时任北京市文物局长,而且当时送给我的礼物,我现在还留着,珍藏到今天。后来单先生当上了国家文物局的局长,而且还大显身手,出任故宫博物院的院长,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前线、最前沿作了非常多的贡献。而且我本人在中国开展各项研究活动当中,也得到了单先生非常多的帮助。单先生对我来说也是一个贵人,尤其是最近在20世纪遗产委员会当中,也给了我很多的指导。在清华大学研究活动之后,我到了庆英大学,在那里开始致力于中国文化遗产保护的理论研究和实践的探索,之后才有了最开始讲演当中我提到的成都的一个项目,在这一过程当中,我切身感受到了在当地开展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重要性,后来2006年的时候,我就接受了天津大学的邀请,携家眷一起来到中国,之后13年过去了,如果加上一开始在成都的那两年,就长达15年了。

我来天津大学其实有三个目的,第一是建立文化遗产保护研究中心;第二是致力于文化遗产保护的实践工作;第三是教育,要培养那些担当文化遗产保护的专家。在这个研究中心成立当中,我们筹备了两年,后来2008年的时候,大学批准我们中国文化遗产保护国际研究中心成立,而且校长任命我做首任主任。顾名思义,我们这个中心是以国际标准,以国际合作为手段,保护中国的文化遗产。大家一提国际这个词,好象其实不是太新鲜。但是,大家知道文化事业,它是跟每一个国家的独特性有很深的关系,因此,文化事业的国际合作在今天也是一个新的课题。但是,今天天津大学与东大、与巴黎第一大学、米兰理工大学都签订了学术交流协议。另外,与学者的个人层面,我们还跟教科文、UCL、新加坡国立大学、香港中文大学等等都开展了日常的交流。我切身体会到一点,海外的专家对于中国的文化保护、文化遗产保护非常的关注,而且我们这里已经成为一个缩影,就是本土的问题直接成为国际问题,这也反映了一个时代。而且通常大家认为文化遗产的保护,不就是修理、修复这些物理性的吗?但是实际上你不能忽略,它是一个活着的遗产,这就是所谓的遗产传统的观点。这种转型其实是全球的一个共识性的问题。那么,在这个潮流当中,国际合作就显得特别的重要了。因此,我们就开始在中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当中引入了国际观点,这是一个转折点,这非常重要,这就是积极申请收录到世界文化遗产目录当中的一个转型。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