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2. 框架理论视角下对中美贸易争端报道的比较——以人民网和华盛顿邮报网站为例

作者:白乐天(中国传媒大学)

3. 从业者对县级融媒体中心建设的认知研究

作者:严为(北京大学)

4. “饭爱豆”与娱乐新闻殖民化——216名中国艺人2017-2018年网络新闻全样本分析

作者:朱政德(华中科技大学)

5. 历史?记忆?再现——旧新闻“新闻化”领域的边界及批判性思考

作者:郑玄(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6. 短视频平台的公共性初探——基于对“快手”农民工维权视频的批判话语分析

作者:方之澜(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7. 基于算法推荐的社会性反思:个体困境、群体极化与媒体公共性

作者:胡青山(武汉大学)

8. 移动视频直播平台用户持续使用意愿影响因素研究——基于用户体验视角

作者:汤恋(武汉大学)

9. 古老的故事在今天的回响:“后真相”语境下新闻原型的建构与召唤——以“张扣扣案”为例

作者:曹默(中国传媒大学)

10. 对外传播中应对负面事件的新闻报道框架及策略分析——以《人民日报》(海外版)与人民网英文版对辱华事件的报道为例

作者:张元元、邓雅明子(四川大学)

11. 网络环境下自媒体“洗稿”的版权问题探究

作者:梁方圆、王风范(复旦大学)

12. 网络外部性在交互式问答社区的适用性研究——以知乎效用问题为例

作者:闫佳琦、严宇桥、高钰婧(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3. 数据新闻生产的流程再造与叙事创新——以财新网“数字说”?数字专题为例分析

作者:何京蔚(中国人民大学)

14. 新媒体时代下主流媒体的数据新闻报道研究——以人民网、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的数据新闻实践为例

作者:梁莹莹(四川大学)

15. 健康传播视角下对于HPV疫苗信息受众认知与媒介呈现的实证研究

作者:冯韵洁(中国人民大学)

二等奖(30篇):

1. 社交语言新变体对社会互动机制的承继与重构

作者:李泓(复旦大学)

2. 从关注度到好评率:海外社交平台热帖和中国形象认知的互动研究

作者:冯海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3. 短视频背景下我国对外传播策略研究——以YouTube用户“李子柒”为例

作者:田德丰、李静(中国人民大学)

4. 中国财经媒体对“中美贸易战”的新闻报道框架分析——以《经济日报》和财新网为例

作者:王嘉珺、罗锦霖(厦门大学)

5. 议程设置视域下对《海峡导报》转载台湾媒体新闻报道塑造台湾形象的分析

作者:邓然(厦门大学)

6. 我国主流媒体在“南海仲裁案”中的传播行为分析

作者:马晓龙(北京大学)

7. 5G时代的智能影像制作与表达

作者:孙可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8. 试论媒介融合的组织框架建构——以上观新闻的媒介融合实践为例

作者:王崟欣、俞宏浩、许凯豪(复旦大学)

9. “倾向性报道”与“报道倾向性”的内涵旨向及逻辑考辩

作者:赵彩雯(陕西师范大学)

10. 融媒时代下时政微视频的影像生产逻辑与传播创新

作者:宋豆豆(中国传媒大学)

11. 社交媒体虚假信息及其辟谣信息的特征研究——以2018年微博虚假信息为例

作者:王泱(中国人民大学)

12. 主流媒体微视频内容生产创新研究——以《人民日报》微视频为例

作者:李静、田德丰(中国人民大学)

13. 新实用主义真理观视阈下的西方事实核查实践--以澳大利亚广播公司事实核查部为例

作者:刘沫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4. 突发事件中主流媒体舆论引导的微信话语分析

作者:胡阳(武汉大学)

15. 新媒介环境下民间故事传承与传播途径探索

作者:安文龙(陕西师范大学)

16. 男性虚拟社区的群体区隔建构

作者:张莉燕、杨雨阁(武汉大学)

17. 叙事策略、公信力认知与涉入程度对政府辟谣效果之影响

作者:王鼎(陕西师范大学)

18. 自媒体时代突发事件的网络传播机制和网络舆情走势

作者:杜瑜(武汉大学)

19. “互联网+ ”环境下UGC内容编审服务模式研究

作者:张智煜、董春彤、高建伟(陕西师范大学)

20. 媒介融合进程中我国传媒市场商业模式的发展创新路径分析

作者:翟旭瑾(中国人民大学)

21. 离散群体心目中的杭州城市形象研究

作者:陈琪(武汉大学)

22. 新媒体平台食品安全信息回避行为及影响因素研究

作者:朱佳逸(武汉大学)

23. 我国主流媒体微博平台健康议题报道研究——以人民网微博抑郁症报道为例

作者:吴星漫(武汉大学)

24. 移动互联网知识付费平台的营销策略研究

作者:田媛(四川大学)

25. 重大主题报道的创意策划与用户参与——以人民网关于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全媒体活动及报道为例

作者:王晨曦、闫求识、蒋楚沁(中国传媒大学)

26. 建国七十周年的回顾与展望 论中国典型报道话语体系的历史变迁及当代反思

作者:董一陶(陕西师范大学)

27. 人民网《三评》专题评论话语特色研究

作者:王跃(复旦大学)

28. 底层青年的模仿仪式:从人类学影片到短视频

作者:冯杰(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9. 微博平台明星负面新闻信源类型与网民参与的关系初探

作者:刘玉涵、张文杰(北京大学)

30. 比较视野下的机器新闻写作研究 ――以腾讯 Dreamwriter 和美联社 Wordsmith 体育新闻为例

作者:王雨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三等奖(70篇):

1. IP衍生互动剧:基于用户体验的新产品开发

作者:孙诗雨(武汉大学)

2. 以《纽约时报》为例分析国际主流新闻媒体的数据新闻可视化—兼谈对我国数据新闻的启示

作者:任远航(北京大学)

3. 融合与创新:跨屏传播技术特征与媒介生态变迁

作者:陈佳逸(华中科技大学)

4. 组织再造:县级融媒体中心“最后一公里”建设的突围路径——基于对浙江5家县级融媒体中心的田野调查

作者:张寅(中国传媒大学)

5. 媒介变革语境下“讲好中国故事”的情感通路与策略转向

作者:李丹妮(华中科技大学)

6. 传统媒体转型中的新闻可视化研究——以人民网《图解新闻》为例

作者:王亚萍(华中科技大学)

7. 人民网抖音短视频新闻叙事方式研究

作者:樊清丽、马佳慧(陕西师范大学)

8. 上海大学生微信朋友圈“点赞”行为对其社会资本的影响研究

作者:赵知乐(复旦大学)

9. 媒介融合下短视频社交平台主流媒体的传播策略——以“人民网”抖音官方号为例

作者:王梓涵(中国传媒大学)

10. 聚合与突围:5G时代传统广播的融合路径探索

作者:白顺阶(中国传媒大学)

11. 竖屏时代:视频新闻的画面革新与沉浸传播——以“人民日报”抖音号为例

作者:潘雯智(中国传媒大学)

12. 从二维空间到三维空间:全媒体环境下新闻文本的虚拟化呈现与审美嬗变

作者:秦宗杰(陕西师范大学)

13. 被遗忘权带来的困境

作者:龙新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14. 符号学视野下的新闻标签化现象

作者:冯丹丹(厦门大学)

15. 媒介融合视角下的传播游戏化——全媒体时代融合传播方式的新范式

作者:王诠铨(厦门大学)

16. 社交媒体时代中国主流媒体国际传播效果分析

作者:马晓龙(北京大学)

17. 认知、互动与使用:边界工作视角下对新闻评论生产的研究

作者:张雪(中国人民大学)

18. 主流媒体超爆款短视频分析——以人民日报、央视新闻、人民网为例

作者:任光建(中国传媒大学)

19. 社交媒体中情绪传播与事实传播的关系

作者:付晓雅(中国人民大学)

20. 《人民日报》基于Twitter平台的对外传播情况研究——以2019年8月对香港的报道内容为例

作者:陈智睿(中国传媒大学)

21. 突围与建构:商业媒体数据新闻可视化特征分析

作者:张绪延、蒋雨彤(中国人民大学)

22. 移动新闻客户端个性化推荐系统的用户评价指标研究

作者:王丽萍、王诠铨(厦门大学)

23. 媒体品牌人格化的现象观察

作者:任远航(北京大学)

24. 城市居民社交媒体的使用对政治信任的影响——基于网民社会意识调查数据的实证研究

作者:梁飞虎、朱晓佳、廖思胤、林子皓、孙翔宇(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25. 技术驱动下新闻理想的实现与困境

作者:赵国宁(中国人民大学)

26. 论主流媒体的数据化发展策略

作者:冯雯璐(中国人民大学)

27. 音乐类短视频APP媒介形象模型的建立和检验

作者:邓然、黄苗红(厦门大学)

28. 基于新闻领域非虚构写作的实践结果分析其与新闻真实间的关系

作者:蒋雨彤、张绪延(中国人民大学)

29. 算法新闻:模仿、影响及其使用

作者:杨石华(中国人民大学)

30. 官方媒体在抖音的形象构建——以人民网为例

作者:赵冰洁、周书怡(中国传媒大学)

31. 从受众到用户:媒介融合下省级地面频道的困境与策略--以齐鲁频道“草根化”策略为例

作者:张文杰(北京大学)

32. 基于访谈法的“互联网+时代”网易云音乐的新4C营销分析

作者:丛秉乾(北京大学)

33. 短视频+扶贫的应用逻辑与关键路径

作者:樊向宇(中国人民大学)

34. 用数据讲好新闻:基于财新网“数字说”数据新闻特点分析

作者:邹凯欣(复旦大学)

35. 基于微博平台的政府危机传播与情感引导研究

作者:白金星、吴益姜(北京大学)

36. 社交媒体的个人信息权利保障——基于六份服务协议的文本分析

作者:慕海昕(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37. 社交媒体平台内容营销创新传播机制比较研究——以咖啡品牌微信公众号内容营销模式为例

作者:姜人文(中国传媒大学)

38. 全媒体时代主题报道的改革与探索——以人民网“壮丽70年,奋斗新时代”报道为例

作者:董佳莹(中国传媒大学)

39. 抖音平台上城市形象呈现的方式和特点探析——以重庆为例

作者:徐静(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0. “蔡雯时代”:中国如何认识“媒介融合”的概念

作者:龙新力(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1. 行动者与构成网络:平台媒体视角下的环境参与——以蚂蚁森林为例

作者:童桐(中国人民大学)

42. 社交媒体时代微博政务新闻传播新实践——以微博“东风快递” 为例

作者:程成(北京大学)

43. 同志社交软件的强权悖论

作者:曾维涵(四川大学)

44. 全媒体语境下大型会议报道策略创新研究——以2019全国两会为例

作者:徐鑫(中国传媒大学)

45. 从失语到异化:快手平台农村主体的形象构建

作者:张静(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46. 人民网网络音频生态域的构建—基于媒介生态学研究

作者:徐阳(陕西师范大学)

47. 从“字新闻”看网络语言的话语空间建构

作者:陈思羽(陕西师范大学)

48. 框架理论视阈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话语创新研究——以人民日报的抖音短视频账号为例

作者:黄苗红(厦门大学)

49. 媒介社会学视阈下中国新闻奖的框架分析——以特等奖和一等奖作品为例

作者:黄苗红、邓然、成炘儒、何雨婷、孙旭彤、宋艺洲、吴美琦、张旭、杨新月(厦门大学)

50. 人民网“英雄模范”报道特征分析

作者:任禹衡(武汉大学)

51. 智媒时代传媒产业的变革与反思

作者:吴伟(厦门大学)

52. Vice的辩证法

作者:赵坤(北京大学)

53. 数据驱动的新闻业——美国的媒介转型

作者:冯文丽(复旦大学)

54. 人民日报新媒体新闻评论话语分析

作者:陈禹潜(复旦大学)

55. 我国主要超级网络平台数据垄断的有关情况调研

作者:宋静(陕西师范大学)

56. 智者、英雄与新锐力量——基于三档科普视频的科学家形象分析

作者:谌知翼、陈悦祯、安磊(南京大学)

57. 众筹与众包新闻中职业记者角色浅析

作者:周欣姝(陕西师范大学)

58. 男性虚拟社区的规则服从

作者:张莉燕、杨雨阁(武汉大学)

59. 浅析短视频 APP 的市场传播策略——以腾讯微视为例

作者:张钰杰(复旦大学)

60. 消费文化视角下的Vlog走红研究——以B站为例

作者:扶威(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61. 扶贫语境下媒体传播的多元主体和参与式行动

作者:刘楠(中国人民大学)

62. 新闻网站突发事件报道比较研究——以人民网和澎湃新闻关于章莹颖案件的新闻报道为例

作者:杨丰玮、潘蕾(中国传媒大学)

63. 中国国家形象的媒介呈现 ――以《厉害了,我的国》为例

作者:王雨佳(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64. 路径依赖视角下的网约车安全事故舆情分析——以“滴滴乘车安全事故”为例

作者:吴海纳、陈君至、曹之欣、张可忻(四川大学)

65. 主流媒体融媒体发展研究——以广东省主流媒体创新试点为例

作者:张晓旭(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

66. 试论媒介融合对媒介品牌建设的作用——以“浙江新闻”移动客户端媒介融合实践为例

作者:程欣然(复旦大学)

67. 对“人民党建云”微信公众号平台的分析——基于媒介融合环境下的议程设置理论

作者:刘凯闻、涂滢灵、梁宇婷(中国传媒大学)

68. 大数据在融合新闻生产中的应用——以美国大选报道为例

作者:朱珍珍(中国人民大学)

69. 跨媒介新闻的叙事策略研究:以短视频新闻为例

作者:吴心悦(中国传媒大学)

70. 新媒体服务与用户生活的融合机制研究

作者:刘寒月(中国传媒大学) 

(责编:燕帅、宋心蕊)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