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自 社会 1970-01-01 08:00 的文章

【摘要】相较于省、县级媒体融合发展,地市级媒体融合呈现空心化、边缘化态势。地市级媒体融合,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媒体融合实践的快速发展,是媒体融合战略全面铺开并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环。通过对江西省赣州市媒体融合发展情况的实地调研,从媒介内外部资源协作视角出发,对赣州市主流媒体融合发展中不同媒介资源的获取、利用及配置的现状和问题进行分析,并基于动态能力理论,结合当地的政策与市场环境,就如何提高主流媒体感知、整合、学习、创新资源能力,优化媒介资源配置,提出对策和建议。

【关键词】地市级媒体融合;老少边穷地区;资源配置;动态能力

一、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如何更好地将党的声音向基层传播,成为目前我国肩负宣传工作的各级媒体机构的共同职责和重要使命。当前,我国各级媒体融合实践已“全面铺开”并向“纵深发展”。而在地方媒体融合实践中,现有的政策重点都落实到了省、县级媒体层面,针对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在政策引导和支持上还处于“空心”地带。当下各地的地市级媒体是基于我国行政区域划分以及鼓励“地方办报”“四级办台”的历史上的方针和政策,逐渐形成的媒体机构。针对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处于“空心”地带的困境,研究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现状与问题有其特殊意义。

(一)背景:地市级主流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与特殊性

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的紧迫性在于,相较于省、县级媒体,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缓慢,问题较多,且当前学界及业界的关注相对较少。在具体实践中,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面临着扶持政策及资金短缺化[1]、信息内容同质化[2]、体制机制僵硬化、人员结构老龄化等问题,这些问题在不同程度上阻碍了地市级媒体的融合发展。

而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特殊性,一方面在于地市级媒体在我国四级媒体机构格局中肩负着承上启下的角色,是思想文化宣传的重要阵地;另一方面在于地市级媒体用户群体的差异性,不同级别的城市用户在媒介使用和信息消费习惯上有所不同。[3]因此,基于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在政治逻辑以及市场逻辑下的特殊性,面向当前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现状及问题,提供符合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特色的实施方案与对策建议显得尤为重要。

(二)意义:老少边穷地区媒体转型是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的关键一步

当前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研究者多集中于地方媒体管理者及从业人员,其研究对象多集中于地市级党报与电视台,研究内容主要是:不同类型地市级媒体的战略转型与创新机制研究,现实困境与问题研究,发展策略与建议研究等。通过文献梳理可以发现,一是当前地市级媒体融合的现状研究多为局部研究,缺乏对现状进行全面、系统的梳理;二是问题研究多停留在表层,缺乏透彻的理论分析与实证数据支持;三是缺乏以问题为导向的对策及建议研究,其策略研究可操作性不强,难以真正助力融合效率的提高。因此,需要学界从理论及实践层面给予地市级媒体融合发展更多关注。

媒体发展与当地社会经济水平密切相关[4],我国区域传媒产业发展呈现出非均衡的态势[5]。东南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水平较高,信息化基础设施较为完善,市场化程度较高,媒介资源与生产要素较为丰富,能够较好地满足媒体融合战略对资金、人才、技术等资源的需求。而中西部地区,尤其是老少边穷地区经济发展缓慢,信息与通信等基础设施发展滞后[6],人才流失严重[7],资源匮乏,成为融媒体快速发展的掣肘。在媒体融合战略向纵深发展的关键时期,推进老少边穷地区媒体融合发展,一是能够有效破解当地传统媒体的生存困境,为其战略转型提供方向,在资源有限的条件下,达成媒介资源配置最优化;二是提高老少边穷地区主流媒体的传播力、影响力,弘扬地区文化与精神,掌握舆论主导权;三是媒体融合的快速发展也有助于当地党和政府对其相关扶持政策的宣传与落实工作,例如西部大开发政策、老区扶持政策、精准扶贫政策等。通过思想宣传与舆论渗透,发挥新媒体凝聚社会共识优势,充分调动当地社会各界参与建设的积极性,为推动当地经济社会发展形成攻坚合力。

(三)问题的提出、理论框架与方法

“一城多媒”[8]是影响地市级媒体快速发展的主要问题之一,不同媒体为争夺有限资源,在市场机制不健全、制度设计不完善的前提下,难免出现恶性竞争,形成“囚徒困境”的局面,资源利用率难以实现最大化,导致资源浪费。这也成为探讨地市级各主流媒体融合发展可能性的现实基础。

热门文章